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勘探中,如何解决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激发技术,提高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一直以来是地震勘探技术人员不断研究的技术课题。近年来,随着可控震源技术的发展,可控震源技术在地震勘探震源激发技术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地质效果。通过实例论述了可控震源技术在甘肃河西地区地震勘探中所取得地震地质效果,同时也为类似的地区开展可控震源技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地区地表多以戈壁沙漠为主,非常适合可控震源施工,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不断深入,高密度、宽方位或全方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被大量应用,随之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阐述了可控震源从传统的多台多次组合激发,逐步发展形成的拆分振次技术、交替扫描技术、滑动扫描技术、拆分台次技术、谐波压制技术。这些技术突破了可控震源传统的扫描方法,通过相互结合,联合应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单炮激发成本大幅降低,很好地解决了高密度地震勘探的成本问题,有效推动了西部复杂探区高密度、高覆盖、全方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推广应用。2005年以来,在对可控震源激发参数进行大量研究和试验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可控震源经济、高效的激发技术和参数优化方法。在TH盆地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中,不仅中浅层信噪比明显提高,同相轴连续性明显增强,同时深层以及煤下和层间弱反射层的信噪比也有较大提高,进一步推动了西部盆地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近发展.包括:1.单震源多道海上拖缆地震勘探,指出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可获得高堵皱数据的新技术,对单震源和双震源两种技术作了分析比较.2.多船—多道海上拖缆勘探技术,认为这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一种快速、经济的勘探技术,目前大多是利用两条船,每条船拖3条海上电缆进行作业.3.④维地震展望:④维地震本质上是时间推移的三维地震,它可精确地确定油气空间体积、流动方式及运移规律.目前主要用于油藏管理.它可能是下一代的地震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4.
勘查区内被砾石层覆盖,钻机打井困难,激发岩性差,且炸药激发能量散失严重,次生干扰强,无法得到满足地震解释所需要的资料。可控震源勘探弥补了炸药震源的不足,作为炸药震源的有力补充,提高了煤田地震勘探中的激发效果,在区内取得了高质、高效的勘查成果。  相似文献   

5.
东北新区二连盆地共有7个勘探区块,面积19628.031km^2,横跨乌兰察布坳陷东部、苏尼特隆起、腾格尔均陷、马尼特坳陷、乌尼特坳陷的15个凹陷或洼槽。本文通过对二连盆地勘探开发现状和东北新区勘探现状的分析,并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和二连盆地邻区勘探的成功经验,初步总结出了二连盆地油气藏的形成规律,应用这些规律对勘探区块分析,明确了有利区块和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处中亚煤成气聚集域东段,中下侏罗统煤层发育,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初步分析认为,新疆三大聚煤盆地主要可在以下领域寻找煤层气:(1)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第一排构造带及东部三合—克拉麦里山前;(2)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西南坳陷及东南坳陷山前;(3)吐哈盆地台北凹陷.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垂向叠加震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气勘探中,主要采用地震勘探。震源是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该文依据爆炸动力学理论和弹性波动理论,分析地震波的振幅,频率与炸药量的关系,提出地震波垂向叠加的机理,给出垂向叠加震源的结构和有关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震源激发地震波的主频率比普通震源的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轻便可控震源在金属矿地震反射勘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北省迁安大石河铁矿进行轻便高频可控源(PHV)地震反射勘探的试验研究是成功的。可控震源的优点主要在于分辨率高、可以自由选择频率范围,对输入到地下能量的频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与夯击震源WACKER BS60Y系统结果的对比,证实了它工作稳定,效率高,优于其它震源。  相似文献   

9.
楚雄盆地为晚三叠世断陷盆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本文在论述该盆地发展史,进行构造单元划分与评价的基础上,指出楚雄盆地具有较大型天然气藏勘探远景。最有利地区是中部坳陷,牟定斜坡又是中部坳陷中最有利构造带,会基关构造则是寻找天然气藏的关键圈闭,建议在它上面首钻一口科学探索井。  相似文献   

10.
 石油勘探开发精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低频可控震源、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和高效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石油地震勘探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对质量监控、数据处理、数据安全存储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石油地震勘探大数据的特点,阐述了中国石化基于Hadoop分布式大数据处理系统研发的π-Frame地震数据处理解释软件平台基本构架,举例说明了该平台在石油地震勘探大数据中的应用,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圈闭成因分类法,将盆地油气藏类型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三大类型及七种亚类型。油气藏类型受盆地不同的含油气结构层系控制,油藏主要围绕盆地主力生油凹陷呈环带分布,盆地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盆地资源探明率仅16.8%,还有可观的油气勘探潜力。盆地可划分为六个聚油单元,按各个单元的剩余资源潜力的分析,东部坳陷中央断凹—南部斜坡和西部坳陷是盆地今后勘探主要接替区带。  相似文献   

12.
博格达山隆升对北三台地区构造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博格达山前北三台地区大量二、三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与解释,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格架。北三台凸起是研究区的主体,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一核、二坡、三鼻、四断和多条环形地层尖灭线。发育的断裂多为区域性的,由于受造山带隆升的影响,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地层的沉积及岩相的展布。对地震剖面和古地质图的分析表明,北三台地区的构造形成与演化受博格达造山带隆升产生的压陷-挠曲作用控制。依据造山带隆升过程,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分为造山期压陷-挠曲盆地发育阶段、弱挤压挠曲性质的陆内坳陷发育阶段、陆内坳陷-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其中海西运动晚期和燕山运动中期(Ⅱ幕)对研究区的构造格局起了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13.
K-L分解在可控震源锁相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控震源相位畸变使地震子波旁瓣能量增强,主瓣分辨率降低,从而降低地震勘探的分辨率。由于可控震源-大地耦合条件多变,导致可控震源激发力信号中含有较强随机噪声,在锁相环中采用常规过零检测方法难以对该反馈信号进行准确的相位检测,这严重影响了可控震源锁相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为了提高可控震源锁相控制中反馈信号的相位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K-L分解的可控震源激发力信号相位提取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对于通带内含有强高斯噪声的可控震源激发信号,K-L分解方法利用其去除信号与噪声相关性的能力,不但能够显著提高可控震源反馈信号的信噪比,而且不损害原有信号的相位特性。将其应用于轻便电磁式可控震源的锁相控制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解决了锁相环的噪声敏感问题,而且显著提高了可控震源的相位控制质量和地震子波质量。  相似文献   

14.
巴彦浩特盆地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回剥分析技术对巴彦浩特盆地的沉降史作了定量方面的研究,认为巴彦浩特盆地是在早古生代的古隆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共经历了两个隆升期和三个沉降期,两个隆升期是:三叠纪—早侏罗世、晚白垩世;三个沉降期是:志留纪—二叠纪、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及第三纪—第四纪.相应地形成了四种类型的盆地,即志留纪—二叠纪前陆盆地(南部坳陷带)、石炭纪—二叠纪裂陷槽(东部坳陷带及其以东地区,为贺兰裂陷槽的一部分)、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及新生代的坳陷盆地.晚古生代时,沉降主要发生在盆地的南部坳陷带及东部坳陷带内,侏罗纪时,南部坳陷带隆起,西部坳陷带及东部坳陷带为主要沉降区,受断陷活动控制,其间为中央隆起带分隔.早白垩世盆地全面下沉,成为统一盆地  相似文献   

15.
油气资源补充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是油气普查阶段基本完成,但勘探程度差别较大,同一含油气盆地内,有利区带(凹陷)勘探程度较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而油气条件较差的坳(凹)陷,勘探程度较低,当前油气资源补充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勘探程度较高地区丰富的资料,用多种方法求取,验证评价关键参数,指导勘探程度低的地区油气资源评价,这就是本文的目的和要探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秦秉让 《贵州科学》1991,9(2):87-94
贵州南部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区,在可控震源与炸震源的地震普查勘探中,由于反射振幅的变化,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出现了强振幅异常,有“亮点”、“平点”与“暗点”。对其显示的地点和层位,进行了沉积环境、岩层特征、油气生成条件、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构造固闭情况等的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强振幅形成的“亮点”,可能为储气层的显示;水平反射显示的”平点”,可能是含气储层与不含气层之间形成的波阻抗界面;反射振幅减弱形成的“暗点”,可能为岩性变化的层间反映。  相似文献   

17.
临清坳陷下第三系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清坳陷东部勘探程度低的地区进行了研究,综合构造、沉积、测井等理论资料对本区的地震相、沉积相及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根据地震地层学的划分原则,确立了下第三系超层序及其间的三个层序六个亚层序,并对其特征作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沉积理论,把双断式盆地的沉积背景划成了五个地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数十种地震相单元。参考了古地理环境,引用了速度、岩性的解释方法研究了沉积相解释,运用测井曲线对沉积相进行了验证;用构造沉积理论分析了沙三段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沙四、沙三和沙二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图。  相似文献   

18.
以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为研究对象,采用构造-地层分析方法,通过选取5条地震剖面进行二维构造-地层解译,结果表明三江盆地绥滨坳陷同沉积期(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的盆地结构已经被后期逆冲作用改造;其内部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北北西向,与北东向的隆坳结构相交,隆坳结构之后还发生了北东至南西向的挤压作用,从而导致绥滨坳陷内部发育的大量逆冲断裂。三江盆地西缘北东向断裂、南缘北西或北西西向断裂及东缘北东向断裂均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正断层,虽然后期部分断裂发生了逆冲反转,但是它们控制了白垩系裂陷沉降与沉积;三江盆地在同沉积期遭受了2个方向伸展,即近南北向伸展和近东西向伸展;盆地东西两侧为依兰-伊通断裂和敦密断裂所限,三江盆地及北部的中阿穆尔盆地在早白垩世初期为右旋走滑伸展盆地;三江盆地西部主体剥蚀东山组之上的白垩系沉积,而东部上白垩统与东山组不整合接触,表明盆地在早白垩世初之后遭受了挤压和隆升剥蚀。  相似文献   

19.
南海潮汕坳陷前第三纪盆地结构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对地震资料难以解决的前第三系盆地结构及中生界的分布进行了综合物探研究,确定了盆地的重力和磁性基底深度,首次获得了全区中生界的分布,并对盆地内的断裂、火成岩分布及构造区划作了推断,提出了该坳陷为弧前盆地的认识,为该区勘探部署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频可控震源与大地振动耦合过程幅频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建立高频可控震源与大地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得到了高频可控震源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高频可控震源与大地震动耦合过程,给出了不同物理参数对可控震源系统幅频特性影响的曲线,为高频可控震源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