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珠江河口滩涂围垦动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围垦给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大量土地的同时,也会影响河口水文及滩涂发育的实际问题,利用多时段卫星影像资料及水动力模型,对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珠江河口滩涂围垦进程进行了分析,模拟并定量研究了不同径流与潮流耦合水文组合下,海岸自然演变及按规划围垦等对河口水文情势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海岸自然演变形态条...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及八大口门水文情势年代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十年来,由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河道整治、人工挖沙、联围筑闸以及口门区围垦等的影响,显著地改变了网河区和8大口门的水文情势,从径流、洪水、潮汐等方面描述了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3.
北固山湿地水文情势与湿地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湿地水文情势与湿地植被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是湿地科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强对湿地的优化管理,改善湿地功能和效益,提高湿地生产量.通过对湿地植被、水文情势的调查,计算不同高程滩面的淹水深度与淹水历时,分析湿地水周期与芦苇分布,研究了镇江内江南岸北固山一大东沟湿地的水文情势与湿地植被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湿地水文具有显著的年周期、月周期和日周期特征,不同高程植被带的淹水频率、淹水历时和淹水周期都有明显差异,由此控制着湿地植被分布呈现显著的带状特征.研究发现,76.4%的芦苇群落主要集中在3.38~3.88m的高程滩面上。淹水历时为180天,淹水频率为49.3l%,露干周期为11月~次年4月,其中关键的露干时期为3~4月.根据芦苇植被分布范围与水文情势的关系,提出了湿地水文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尉颖琪 《科技资讯》2011,(28):143-143
国际水文计划(IHP)是一个长期的国际水科学权威合作研究计划,从国际水文十年(IHD)计划实施后,IHP已经执行六个阶段,设置不同研究主题与项目,充分反映了国际水文研究的趋势:日益重视研究人类活动对水文情势的影响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逐渐由传统水文向资源水文、环境水文、生态水文转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由此引发的洪涝灾害问题突出,相关研究需求日趋迫切.分别从降水时空变异性、下垫面空间变异性、人工基础设施等3个方面,系统阐述变化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城市水文与水动力过程研究进展,总结了已有研究中变化环境与人类活动对城市水文与水动力过程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当前研究的挑战与不足,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城市水文学与水灾害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总体上讨论了城市水文效应及城市水环境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强调了城市人的活动,尤其是工业化对水循环,水量平衡要素及水文情势的影响及反馈。并将此问题置于喀斯特环境中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达坂区达坂城流域的基本概况、水文情势特点和水文要素的地域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达坂区达坂城流域的基本概况、水文情势特点和水文要素的地域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文情势是塑造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关键性因子.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为保证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先后实施了汉江中下游梯级渠化工程,将自然河流形态变为河道型水库,对中下游水文情势产生重大影响.这里结合水文指标法(IHA)和变化范围法(RVA),识别了丹江口、王甫洲和崔家营多级水库联合运行蓄水前后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及其水文改变度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下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流量的整体改变度增加,但与距水库距离远近关系不大;其中沙洋站从41.6%增加到72.1%;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流量要素中,流量变化率与频率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1.2%),其次是高、低脉冲频率与历时、极端流量大小及历时和月平均流量值(平均水文改变度分别为59.9%、54.7%和43.0%),随着上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水位的整体改变度大大增加,且在皇庄站以上,距离水库越远,改变度越大;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水位要素中,月平均水位值的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8.1%).说明梯级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耦合作用与水库数量密切相关,且对水文情势尤其是水位的改变很大.  相似文献   

10.
曾娟 《科技信息》2012,(11):87-90
本文通过对宜昌站水文站1882-2009共128年的水文资料进行整理,采用最新版本的IHA软件(水文改变指标软件),用RVA方法将1882-1969年做为河流未受扰动时间段,将1970-2009年作为由于建坝而产生的人为扰动时间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相距建成使宜昌江段的水文状况的变法速度以及频率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每月平均生态流恢复目标见表4。八月份、十月份的流量数据超出了RVA边界范围。可以采用改变相应的水库调度方式,使宜昌江段的水文情势尽量的接近天然状态,减少人为的干扰。总的来说,大坝的修建对宜昌江段的水文情势有一定的改变,但从综合改变率指标反映改变幅度并不是很大,说明宜昌江段的水文情势总体情况良好,个别超出RVA范围的指标需要水资源管理部门引起重视,避免进一步的恶化。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来珠江河网区水动力对地形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发生的河道采沙、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对河网区河床形态的自然演变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河网区水动力产生相应的调整。根据平原感潮河网水力特性建立一维河网模型,并对50年代和90年代珠江河网区水动力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结合数值试验探讨了珠江河网水动力对地形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床形态变化导致西、北江干流洪季水位及水位梯度较50年代明显下降,西江水位梯度由7.2 cm/km下降至4.1 cm/km,北江水位梯度的下降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其中三水至三围由9.3 cm/km降至5.0 cm/km,而三围至口门变化不大,两个年代分别为4.9和4.8 cm/km,北江干流平均水位梯度由7.1 cm/km下降至4.9 cm/km。两个年代枯季水位梯度变化不明显,不同区域日均水位有升有降。数值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地形变化导致各主要节点分流比也产生不同程度调整,三水-马口、天河-南华等地形变化显著的区域分流比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2.
景观结构调整和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区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论述了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关的景观生态学理论,其中包括景观连通性、自然干扰、河流廊道和斑块水文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景观结构调整措施:1)调整水源涵养斑块和耗水斑块面积组成比例和空间分布;2)营建防风林带;3)保护和恢复河流廊道;4)保留景观内水体斑块;5)拆除某些水利设施等.这种景观尺度上的结构调整因其更大的宏观性和整体性优势,将起到农业作物结构调整所不能起到的一些作用,这对改善半干旱区水资源状况和实现半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水文、地质特征和弯道形态,探讨了黄浦江吴淞口至张华泊河段的河势演变规律及深槽形成机理。应用黄浦江三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和评价了不同水文组合条件下,该河段航道改善方案实施后对周围水域的流态、船舶航行及码头运营的影响,分析了航道改善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地铁开挖下穿越潮汐河流面临诸多风险。为研究浅覆土盾构穿越潮汐河流的地层变形规律,以青岛地铁四号线盾构法穿越某浅覆土潮汐河流为依托,重点考虑河流的潮汐变化,结合工程中采用的注浆压力、工作面压力等施工参数,运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起伏地层,进而对地层变形规律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河底地层变形与河道水位深度呈正相关;涨潮和退潮时的地层横向沉降曲线形状存在差异且最大沉降量相差达50%;隧道掘进在时间效应上的地表沉降可分为4个阶段,需加强对中期盾构开挖及加固阶段的监测频率。  相似文献   

15.
甬江和口外金塘水道水沙特性及悬沙输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1):3162-3166,3177
根据甬江和口外金塘水道2010年7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水动力、泥沙特性和悬沙输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甬江口及其附近水域潮差较小,潮流强,呈往复流;甬江河道自上游向下游含沙量逐渐增大,金塘水道北部水域含沙量大于南部水域,泥沙主要来自北部的长江口及杭州湾。  相似文献   

16.
感潮河段内节点分流受潮波作用的影响,其分流过程与非感潮河段节点有所不同。本文以河网密布且潮波作用强烈的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无径”、“无潮”和“径潮”三种条件下进行模拟,引入分流不均匀系数定量描述流量分配,量化了潮波对感潮河段节点处分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波改变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径流在河道分支内的分配,特别是在枯季。整体而言潮波的作用是抑制无潮情况下的不均匀分流,枯季时西江下游节点处潮波作用可以逆转径流单独作用时的影响。敏感性分析表明,对节点处分流影响最大的是M2分潮,其次是K1,O1和S2。另外,长期密集采砂造成的水深增加进一步加强了潮波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潮滩开挖后回淤问题一直困扰航道建设和港口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探究胶州湾北部海湾整治工程在不同开挖方案下潮流场分布情况,本研究通过对胶州湾北部海域进行潮流数值模拟,基于二维平面不可压缩雷诺平均纳维埃-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浅水方程,对比分析两种潮滩开挖方案对航道水动力条件及冲淤变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程疏浚后,开挖区及附近海域涨潮流作用明显增强,落潮流深槽流速降低,产生进水加速,出水缓慢的效应,方案二涨潮流作用增强而落潮流减小效应大于方案一。工程完成以后,开挖区有所淤积,方案一潮滩开挖区年平均淤强约15.6cm/a, 方案二约为19.0cm/a,淤积强度由深水区向浅水区逐渐增加,工程疏浚产生的涨潮流增强、落潮流减弱的效应将使淤积加速。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主要河流调水方案的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上海市平原感潮河网的特点,对全市河网的水流、水质调度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MIKE11建立了上海市平原感潮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同时数值模拟和分析了全市主要河流调水方案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水利工程的合理、科学调度运行,全市骨干河流的水质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部分河段的水质甚至可以提高1~2个水质等级.  相似文献   

19.
北江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实测水文资料出发,应用石角、三水水文站长期的降雨量、月平均水位、流量及含沙量资料。对北江下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进行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北仑河口动力地貌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北仑河口动力地貌有剥蚀丘陵、残丘、冲积平原、冲积-海积平原、海积平原、沙堤、沙滩、淤泥滩、红树林滩、河口沙坝、潮流沙脊、潮沟及人工地貌。北仑河口经历全新世早期侵剥蚀形成古河道,全新世中期海水浸入古河道,形成河口湾;全新世中-晚期河口湾被充填,形成湾内沙坝;全新世晚期河口湾逐渐被填满,形成现代北仑河口动力地貌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