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爱因斯坦是一个“偶然的天才”,他纯粹依靠自己的智力形成了对宇宙的理解,即使对科学热情不高的美国人,也把他看作科学的最高象征。时至今日他的智力还是无与伦比,“下一个爱因斯坦”可能是一种奢望。爱因斯坦是一个“偶然天才”@禾子  相似文献   

2.
关于时间是什么?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对“绝对时间”给出了一个描述,爱因斯坦没有给“相对论时间”下过定义,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定义。无论是牛顿的时间还是爱因斯坦的时间都需要用他们建立的整个理论体系去理解时间的含义,这样的结果导致普通人理解物理时间概念的困难.本文试图给时间下一个操作定义,以弥补关于时间概念在认识论上的不足。并用相关实验说明定义的正确性,最后用新的时间定义重新分析了相对论运动时钟变慢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3.
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当年在其民主和自由的宣言书《神学政治论》中说 :“自由比任何事物都珍贵” ,“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爱因斯坦深谙此旨 ,并身体力行 ,为自由和真理奋斗了一生。他多次赞赏、引用有人对海涅的评论 :“他为上帝效劳 ,这个上帝比所有奥林匹亚诸神都更伟大。我指的是自由上帝。”爱因斯坦像海涅一样终生为自由上帝效力 ,也像斯宾诺莎一样是一个自由人———“纯以理性为指导的人 ,对己、对物、对神具有透彻知识的人 ,最为乐观、充满生之信念的人 ,最有力量、最为主动的人 ,认识自然的永恒必然性且按此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4.
曹玲 《科学世界》2006,(7):4-10
2006年6月19日,霍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际弦理论大会”上的报告引来6000名听众的热情参与,创下了国际物理学学术讲演会听众人数之最。卓别林曾经说过,人们为他欢呼是因为懂得他的艺术,人们为爱因斯坦欢呼是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的理论。正如当年的爱因斯坦一样,霍金在中国也获得了空前热情的欢迎,尽管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宇宙理论。那么,弦理论究竟为什么如此诱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提到爱因斯坦,谁都知道他建立了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基本理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然而,据说他“对量子论的冥思苦想其实超过他为狭义相对论所花精力的百倍”。量子论是描述小如原子的微观世界的一种理论,被认为是同相对论并列的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理论。爱因斯坦对量子论的诞生也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不久以后,他便同量子论研究的“主流”分道扬镳,并对量子论发起了批判。爱因斯坦为什么要这样做?本刊前两期刊载的特别策划——《谁都能懂得量子论》大获读者好评,本文续接那个专辑,围绕爱因斯坦,换一个视角来审视量子论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科学研究中的信仰,泛指科学主体在科学活动中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一切信仰。科学研究中信仰的合理性是爱因斯坦重要的科学哲学思想。它包括:信仰是科学思维的前提和条件,科学创新中科学家既信仰自然秩序也信仰科学,对自然的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用力、最崇高的动机,对科学的信仰是宗教发展的最高形态。科学研究中信仰的合理性是理解爱因斯坦的科学活动的钥匙,也是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理解为一个和谐统一整体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7.
自然是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追求的一种高境界,“真实”和“天然”是自然论的精髓,其中“真”是自然应有的含义,创作的自然首先表现在文学伤口内容的真,“天然”是指创作手法上要摈弃人工的雕饰。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及其中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他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戴震打着孔孟大旗 ,抓住“理欲之辨” ,痛击程朱理学 ,创造性地提出欲可节、不可穷 ,理在欲中 ,以理节欲的思想 ,从而把必然与自然、理与欲统一起来 ,影响可谓深远。但戴震的“天下人心所同然”之理是没有的 ,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所致  相似文献   

9.
就外延看,“形”指有形,“象”既可指有形,也包含无形。从实质层面看,形是既成而不能变化者,象是能变化者。形偏于“形状”义而不及内在之生机、生命、精神。或者说,形之内无“对”,形只与形之外的他者相对,形的动因往往被理解为形之“上”者、“前”者。象皆有“对”,即内含相反相成之“对”,故而“象”既指外形,也指内在之质、生机、生命、精神。形与视觉对应,象则是对内外之形的精神(对“感”)呈现。“象外无道”,及“形上”“形下”等观念正基于形与象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场与时空的几何性质等效,即引力场与度规场等仿效。因此,时空的几何性质(度规)应用物质的分布及其运动来决定,爱因斯坦场方程就是描述物质相互联系、相互决定的规律的方程。本文从时空流形的观点来讨论物质的运动与时空结构统一形成了爱因斯坦时空,从而导出爱因斯坦场方程。并简要地讨论物理上要求存在奇点的时空流形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11.
《典论·论文》之“气”的生命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先秦一些代表性说法,可见“气”指自然运化功能,又特指生命功能。两义可统一。“气”是“道”和“器”的中介。曹丕把“气”引入文学批评,指生命气息。他认为生命气息不同,作品便显出不同的“气”。他的“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张扬着生命自由展开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关注生命素质,关注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底,《纽约时报》抢先报道了一条令科学界为之震惊的消息:华裔科学家王利军和他的同事成功地打破光速极限,在实验室里把光的速度提高了300倍。如果这一发现得到确认,它意味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彻底推翻,但6月8日,王利军又专门出面澄清,所谓“比光速快300倍”的研究,其实只是传媒在没向他证实就发表了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把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索的动机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从纯粹的功利目的出发,把科学作为获取生活报酬的工具;第二类是由于科学是一项高智力的游戏,解决科学问题能够获得智力上的一种娱乐性的满足;第三类则是由“宇宙宗教感情”激发起来的。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是一种对自然界和思维世界里所显示出来的和谐秩序的惊叹、赞赏、敬畏、迷恋之情;也是指对统一、简单、和谐的宇宙的信仰和追求。具体表现在科学家的创造活动中,就是指这样的一种信念和冲动:坚信在错综复杂的现象界背后一定存在着简单的自  相似文献   

14.
对荀子评价“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之说,可从两层蕴义进行剖析和理解.首先,荀子言“天”非指天命,而是指自然;荀子言“蔽”,意为庄子为自然所囿、所局限.但荀子的这种表述,显为并不了解庄子思想自然博大的完整体系所致.其次,荀子言“不知人”非指庄子不懂得人性和人生,而是指庄子不知人事和人治.然而事实上庄子是通达人事和人治的.此由可以从庄子社会性的思想中得到证实.故笔者以为,荀子之言含混而不妥.  相似文献   

15.
文化播报     
德国启动爱因斯坦年今年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100周年,德国政府宣布启动“爱因斯坦年”庆祝活动,德国上下也因此掀起了一场“爱因斯坦热”。不过,现在还有瑞士、美国和以色列也正在跟德国争夺这位科学巨匠的归属。爱因斯坦虽然于1879年出生在德国南部城市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但他的学业是在瑞士完成的,而且他是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完成并且最终于1905年在那里发表他最为著名的理论———《相对论》的。从1914年开始,爱因斯坦开始在德国首都柏林工作,但到了1933年,出于对纳粹追捕犹太人的恐惧,他移居到了美国,并获得了美国国…  相似文献   

16.
<正> 今年,是爱因斯坦逝世、巨星殒落三十周年,也是科学史上丰碑“狭义相对论”创立八十周年。他是个“献身于社会”而以极大的热忱关心政治、关心劳动人民的命运、反对法西斯主义的世界公民。他生前对旧中国“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在敲石子”,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寄予深切同情。他理解在中国发生的革命,支持“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多次向各国呼吁,采用联合经济抵制的办法来制裁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个梦想,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所有的基本相互作用都应该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下。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重要进展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成功地解释了困扰人们很长时间的以太问题。狭义相对论成为了物理学的基石之一。爱因斯坦很快意识到狭义相对论与牛顿引力间的不自洽性。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在1915年底,爱因斯坦发表了他关于引力的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对“何思何虑”的解读以程朱之学为背景,认为圣人无需思虑的原因是其能够去除思虑之私心、顺应万物自然之理并体悟天理。通过扬弃程朱之学,王阳明建构起了对“何思何虑”的独特理解,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何思何虑”的性质是本体与工夫的统一,而非效验;第二,达到“何思何虑”的主要途径是思虑天理和致良知,次要途径是去除私心;第三,去除思虑之私心的根本方法是穷此心之理,而非于事物上穷理,亦非分居敬和穷理为两事。王阳明对“何思何虑”的解读在明代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使阳明心学而非程朱理学成为众学者理解“何思何虑”时的主要参照。  相似文献   

19.
何谓人性?孟子的看法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离娄下》),人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以下引言只注篇名)“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性恶》)人性是生而自然的本能、欲望。可见孟、荀二人所言人性的差异。孟子所谓的人性是指人的社会本质属性,荀子所谓的人性是指人的生理本能,自然属性。孟荀对人性的理解各执一端,都是片面的。但在对人的自身本质的认识上都包含着真理的颗粒。不过孟子比荀子更高明之处在  相似文献   

20.
陈苏民 《科技信息》2003,(5M):26-27
中国画得益于数千年先祖文化学术相传之精髓,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艺术体系。他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艺术观,使“写意”性成为中国绘画的一大特点。所谓“写意”,是画家在对文化、精神、自然深刻体察基础之上的融会贯通,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的体验。中国画在绘画过程中追求精神上的表现与自然美感之统一,“登山则情满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在自然事物中漾溢着人的情感,“缘物寄情”“情思交融”“意在笔先”,心与境的契合构筑出中国艺术美的最高范畴——“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