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维医证型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关系,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45例,按照维医理论进行分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放射免疫法和ELISA方法检测各分型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CD62p)的表达水平及内皮素-1(ET-1)、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性纤溶酶原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组和非异常黑胆质(异常血液质、异常黏液质、异常胆液质)型冠心病组CD62p、FIB、PAI、ET-1水平升高(P<0.05),t-PA水平降低(P<0.05),PT、APTT时间缩短(P<0.05),而CD41、TT在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组与异常血液质型冠心病组及异常胆液质型冠心病组相比,ET-1水平升高(P<0.05);与异常黏液质型冠心病组相比,CD62p阳性百分数增多(P<0.05);而CD41阳性百分数、t-PA及PAI-1含量、PT、TT和APTT在各型冠心病组之间无差异(P>0.05).各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改变,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血液黏度增高、纤溶功能降低,且以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患者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复杂性疾病患者在血栓前状态的共性并探讨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ELA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技术方法,检测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复杂性疾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及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P<0.05);复杂性疾病组血浆t-P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血清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上述指标与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APTT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血浆FIB浓度明显升高(P<0.05)。其中肿瘤组血浆FIB浓度的变化比其他3个疾病组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组PT时间明显缩短(P<0.05);APTT,PT,TT进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结论: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贯穿于复杂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痰瘀证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血压病痰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和意义.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CLAUSS法等,检测高血压病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和CD62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痰瘀证组CD41表达、TT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t-PA含量下降(P<0.05),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1 ),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PT、APTT显著缩短(P<0.01);非痰瘀证组CD62P表达升高(P<0.05),t-PA含量下降(P<0.05).Fib含量显著升高(P<0.01),APTT显著缩短(P<0.01),而CD41、PAI-1、PT、TT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非痰瘀证组对比,痰瘀证组CD62P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CD41表达,t-PA、PAI-1含量,PT、Fib、TT和APT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高血压病痰瘀证和非痰瘀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而且痰瘀证较非痰瘀证更为明显,并以CD62P、t-PA、PAI-1、PT、Fib、APTT等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76例哮喘患者按维医体液论进行辨证分型,其中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30例、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46例、正常对照组89例,采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IL-13基因intron3+1923位点及IL-13基因+2044位点的多态性,来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异常黑胆质性哮喘与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多态性间的关系.结果发现IL-13基因intron3+1923位点多态性,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基因型频率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TT、T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TT、T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P<0.01)和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P<0.05),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C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P<0.05),等位基因T、C的频率分布在三组人群中有差异(P<0.01).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3基因+2044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族异常黑胆质性哮喘可能与IL-13基因intron3+1923位点多态性有关,而与IL-13基因+2044位点无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动物模型血液流变性及凝血功能的作用,选用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异常黑胆质模型组、药物干预组、自然恢复组,测定4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刚性指数、电泳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结果显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能有效控制异常黑胆质证大鼠模型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检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ITT),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改变并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冠心病患者APTT时间显著缩短IP<0.05).由此可知,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和PAI-1及凝血4项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并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宋月华 《甘肃科技》2014,(8):137-138
探讨了孕妇在不同妊娠阶段凝血项目检查的临床价值。分别对不同孕期妊娠妇女及非妊娠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早孕期组凝血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孕期组PT、APTT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含量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期组PT、APTT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结果整个孕期都无显著性差异。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功能处于动态平衡,动态监测妊娠期凝血四项对于减少产后出血及预防血栓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维吾尔医学体液论对305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进行异常体液分型,采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哪(ATⅢ)含量.结果表明,305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70例、异常血液质型冠心病126例、异常胆液质型冠心病28例、异常黏液质型冠心病81例.各组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GMP-140含量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患者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PA,PAI-1,ATⅢ的含量,健康对照组与各组患者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黑胆质组冠心病患者t-PA,PAI-1,ATⅢ的含量分别与其他3组患者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均发生异常变化,其中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受阻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移植性EAC 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5-氟尿嘧啶致毒副作用的保护作用和增效减毒作用,建立了移植性EAC 肿瘤模型,60 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对照组、5-FU 联合异黑高剂量组、5-FU 联合异黑中剂量组、5-FU 联合异黑低剂量组6 组,观察小鼠抑瘤率、脾指数、胸腺指数和肝脏指数,小鼠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高剂量组、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剂量组、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剂量组和氟尿嘧啶对照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2.41%、58.09%,41.58%和50.83%。正常对照组与肿瘤模型组小鼠胸腺质量比、脾脏质量比和肝脏质量比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肿瘤模型组比较,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剂量组、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剂量组的胸腺质量比均明显降低;与氟尿嘧啶对照组比较,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高剂量组、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剂量组、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剂量组的脾脏质量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肿瘤模型组比较,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高剂量组、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剂量组的肝脏质量比变化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与肿瘤模型组小鼠血清中SOD 活性,GSH-Px 活性,MDA 含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肿瘤模型组血清中SOD 活性、GSH-Px 活性比较,5-FU 联合异黑高低剂量组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5-FU 联合异黑中剂量组最高,已接近正常值。与5-FU 对照组血清中SOD 活性、GSH-Px 活性比较,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各剂量组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剂量组SOD、GSH-Px 活性最高,已接近正常值。MDA 含量在5-FU 联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剂量最低,与肿瘤模型组比较有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表现在与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后对5-氟尿嘧啶所致的免疫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移植性肿瘤EAC 肿瘤有较强的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西医重度哮喘、中医虚哮型哮喘和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哮喘三者的交互关系,对1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西医诊断分型,并按中医、维吾尔医的方法,进行辨证分型.分别采用:①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和生长激素(GH)进行检测;②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③用流式细胞仪对淋巴细胞凋亡,CD3,CD4,CD8,CD11b,CD18和CD82p进行检测.对测定结果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多组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描述;检验水准α=0.05.结果显示,对于年龄、病程,重度哮喘、虚哮型哮喘、异常黑胆质哮喘三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症候症群重叠;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介质CD4,CD8,CD4/CD8,CD11b和CD11b/CD18,在三种哮喘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TNF-α和淋巴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源性皮质醇CS,ACTH,CRH在重度哮喘与异常黑胆质哮喘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哮喘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重度哮喘、虚哮型哮喘和异常黑胆质哮喘,三者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表现是它们均病情严重,平均年龄大,三者症候症群重叠,且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紊乱更为明显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APTT、PT及TT时间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不伴血管病变组增高(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APTT及TT较不伴血管病变组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浆t-PA水平、PT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糖尿病及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Fib水平、APTT、PT、TT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及血管病变,并可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在前期已建立的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聚集态Aβ1-40 双海马定向注射制备证病结合的异常黑胆质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并以Morris 水迷宫及跳台实验验证证病结合模型的行为学改变特点。结果表明,各组大鼠饮食、水量及体重变化:单纯(AD)组、异常黑胆质证组饮食、水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证病结合的异常黑胆质型AD 模型组饮食、水量较异常黑胆质组减少(P<0.01);单纯AD 组、异常黑胆质证组、证病结合组体重较正常对照组均减轻(P<0.01)。各组大鼠Morris 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经过有效区域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AD 组、异常黑胆质证组、证病结合组经过有效区域次数均减少(P<0.01);与单纯AD 组相比,证病结合组经过有效区域次数明显减少(P<0.05)。各组大鼠跳台测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AD 组、异常黑胆质证组和证病结合组反应期延长,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学习记忆成绩明显降低(P<0.01);证病结合组与单纯痴呆组相比略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聚集态Aβ1-40 双海马定向注射制备证病结合的异常黑胆质型AD 模型,不仅动物体表特征的变化符合维医体液证候改变特点,通过行为学验证后学习记忆改变特点又符合西医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核磁共振(NMR)检测技术进行哮喘肾虚痰瘀证患者与哮喘异常黑胆质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分析,寻找哮喘肾虚痰瘀证和异常黑胆质证代谢组学异同点,从代谢组学层面解释中医和维医辩证分型的异同点及其物质基础,描述主要的代谢变化特点,阐述2 种理论物质基础的异同点,为中医和维医等传统医学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收集哮喘病患者162 例和50 例健康志愿者,患者根据中医学传统理论和维吾尔医学传统理论分为肾虚痰瘀证患者和异常黑胆质证患者,收集健康志愿者和患者早餐前血液并分离血浆;对血浆样本进行核磁共振(NMR)为基础的代谢组学研究。血浆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数据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合自动规格化(UV)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差异性代谢物的确定根据皮尔森相关系数显著性差异检测所确定的相关系数判断。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病肾虚痰瘀证患者血浆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糖蛋白、柠檬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1-甲基组氨酸10 种代谢物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病异常黑胆质证患血浆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糖蛋白、谷氨酰胺、肌酸、肌酸酐、柠檬酸、酪氨酸、苯丙氨酸、1-甲基组氨酸、α-葡萄糖、β-葡萄糖和肉碱等16 种代谢物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肾虚痰瘀型哮喘和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有着相似的体内代谢变化机制,表现为氨基酸代谢异常、三羧酸循环被抑制、糖异生增强和免疫功能紊乱等;支气管哮喘肾虚痰瘀证和异常黑胆质都有相似的病理变化基础,体现了两证的基本一致性,是同一病理现象和过程在不同医学体系内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维医证候研究逐步走向标准化和客观化,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为基础的代谢组学技术对哮喘异常黑胆质证动物模型体内代谢变化信息与临床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分别选择哮喘异常黑胆质证大鼠模型和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浆样本,通过NMR测试其氢谱,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志愿者相比,临床患者血浆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明显降低;与脂代谢相关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不饱和脂类在患者体内明显降低,而乙酸、丙酮、乙酰乙酸和肉碱含量明显升高;谷氨酰胺在患者体内明显的升高,而肌酸、肌酸酐、鲨肌醇和乳酸明显下降。对动物模型而言,健康对照组与2种模型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与脂代谢相关的代谢物以及乳酸、肉碱和谷氨酰胺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临床患者一致,但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相反;异常黒胆质证模型大鼠与哮喘异常黒胆质证模型大鼠相比较,只有丙氨酸和肌酸酐含量在哮喘异常黒胆质证模型大鼠血浆中明显比前者低。研究表明,虽然氨基酸的代谢变化在模型大鼠和临床患者体内有所不同,但是与脂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氨基酸代谢的不同可能与模型制作过程中环境的剧烈变化有关。脂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可作为临床患者与动物模型共同的异常黑胆质证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剂量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将72 只异常黑胆质模型大鼠和24 只健康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组模型假手术组正常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成熟剂干预组(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8 组各12 只。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高倍电镜方法观察不同组别大鼠心肌组织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成熟剂干预组大鼠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缺血再灌注组,其中中剂量组最低;HE 染色心肌组织变化显示,成熟剂干预组大鼠心肌水肿肌纤维增殖较模型组明显;中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最轻。中到高剂量的异常黒胆质成熟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优于阿托伐他汀,但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1(ET-1)水平及细胞总数、淋巴细胞(Ly)、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的百分比,血清中的内皮素-1(ET-1)、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探讨神香草乙酸乙酯部位对哮喘炎症反应的影响,阐明维药神香草抗哮喘的部分作用机制。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氨茶碱阳性对照组,神香草乙酸乙酯部位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氢氧化铝及百白破疫苗联合致敏和OVA生理盐水雾化激发的方法制备哮喘模型。测定BALF中细胞总数,Ly、Eos、Neu的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及BALF中ET-1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ET-1、IL-2、IL-6、TNF-α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Ly、Eos,Neu的百分比,ET-1水平及血清中的ET-1、IL-2、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香草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之间相互比较,BALF及血清中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依赖性趋势。由此推测,维药神香草可能通过抑制IL-2、IL-6、ET-1、TNF-α、Ly、Eos、Neu的分泌,减轻哮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