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2016,(1)
正合作是生命进化永恒的主题。为了吸引传粉昆虫,植物或拿出一些种子给昆虫当美食,或释放特殊的气味为昆虫"导航",或构建暖房为昆虫遮风避雨,形成"你为我传粉,我为你育儿"的合作共赢机制。塔黄是喜马拉雅-横断山冰缘带特有的"温室植物",它们在高山冰缘带恶劣环境下的传粉机制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固着生长的植物不能像动物一样四处出击主动寻找配偶,而必须依赖各种"红娘"(即传粉媒介,如动物、风和雨水等)的帮助,才能使花粉到达柱头上,完成受精,保证种群繁衍。大多数植物依赖动物传粉,昆虫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屋脊之上的冰缘带是整个高原生态系统的顶端,也是植物分布的最高点。这里植物种类的丰富度更是世界冰缘带之最。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冰缘带植物正面临灭顶之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年少时每每读到此句,无不心向往之。我毕业后第一次野外考察就实现了登山的夙愿,但并不是登泰山,而是登上了海拔4 700米的横断  相似文献   

3.
采用植物细胞常规压片法,对横断山高山冰缘带伞形科棱子芹属的两种特有植物——美丽棱子芹(Pleurospermum amabile)和丽江棱子芹(Pleurospermum foetens)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棱子芹属内种间染色体基数存在9和11两种类型,其中美丽棱子芹的核型公式为2n=2x=22=14m+8sm,丽江棱子芹的核型公式为2n=2x=18=8m+10sm,两个物种都为二倍体植物且核型不对称性都为2A型.上述两种棱子芹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数据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以0?C 低温处理12 h 的高山离子芥幼苗cDNA 为检测子,以正常生长温度下的高山离子芥幼苗cDNA为驱动子,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冰缘植物高山离子芥的消减文库,筛选在低温下高表达的基因片段.随机挑取96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得到39个独立的基因片段,26个和已知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13个为未知基因.基因分析表明:高山离子芥在低温胁迫下,微丝交联蛋白Actin cross linking protein很可能在感受低温的过程中行使作用,而DREB2A和ABF1协同作用一起调节下游冷响应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高山离子芥的抗冻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前言“冰缘”(Periglacial,)这一术语是1909年首先由波兰学者洛辛斯基提出的。当时是指在第四纪大陆冰川的边缘,具有特殊气候条件的区域,或者虽然不在冰川的边缘,但具有与其相似的气候条件的区域内一系列特殊的地貌现象。但现在大家知道,冰缘地貌现象不仅在第四纪有广泛的分布,而现代在无有冰川复盖的广大寒冷地区,也正在发生和发展着。因而“冰缘”的涵义应该包括古代(第四纪)的和现代的两个方面。冰缘地貌学是地貌学的一个新分支,它是在最近一、二十年间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冰缘地貌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但是据研究,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属华北中、高山类型,晚更新世以来受新构造运动及气候的影响,垂直地带变化极为明显,在1700m以上山地形成一系列冰缘地貌类型;对山间盆地出露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及孢粉分析,可恢复本区环境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九华山第四纪冰缘地貌与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华山第四纪残留的冰缘地貌类型包括:冻融剥蚀面、冰缘岩柱、草丛土丘、石河、冰缘宽谷、不对称谷、泥流阶地、寒冻风化堆积物等。它们是在寒冻风化-重力作用、冻融蠕流作用、雪蚀-重力作用、融冻-重力-流水作用下形成的。根据残留冰缘地貌特征和古地理环境分析,得出九华山在晚更新世冰期时为-季风型冰缘环境。  相似文献   

8.
尔亚北部,几乎到处都发现有丰富的更新世冰缘遗迹。由于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冰缘遗迹的性质和规模亦有很大区别。本文分析了冰缘环境、冰缘沉积物、冰缘构造以及冰缘地貌形态的区域差异,并指出,在 W·M·戴维斯所谓常态侵蚀的广大温带地区,更新世的冰缘作用可能对它产生过更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泥石流发育条件的形成规律与自然环境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分析,泥石流物质来源主要积累于物理风化盛行的冰期或冰缘气候环境阶段,水动力条件主要出现在融冰雪水或降水骤增时间——即间冰期或间冰缘期(阶)气候环境阶段.庐山、北京西山和燕山都反映出这种规律性,以马兰期黄土层为标志,晚更新世晚期至少有2期泥石流堆积,全新世有4期泥石沉堆积.从而划分出泥石流发育的活跃期和停滞期,目前中国泥石流仍处活跃期,即相当于间冰期阶段.按中国泥石流发育条件形成与自然环境演变规律间的关系,中国泥石流发育系统有3种结构模式,即西部高山型,北方冰缘型,南方霜冻型.再按气候差异,绘出了中国泥石沉分区图.  相似文献   

10.
红景天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抑制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 A.Bor.),又名库叶红景天,是一种生长在世界高山高纬度地区的珍贵药用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区.由于其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如缺氧、低温干燥、狂风、受紫外线照射,昼夜温差大等,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适应性.民间主要以其根茎人药,具有滋补强壮,抗疲劳,抗衰老,抗寒冷等药效;80年代又发现其具有镇静,提高脑力和体力等功效.但它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迄今未见报道.美国加州Berkeley大学的Kubo教授对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最为前沿,他们已从天然植物中提取了几种酪氨酸酶抑制剂,测定了它们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阐明高山红景天的药理作用,我们对高山红景天的水提液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作用进行了研究,旨在对高山红景天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是东北亚大陆上唯一的、最高的具有原始高山冻原植被的名山。位于北纬41°23′——42°36′,东径126°55′——129°。这一大片经过多次多处喷火的火山群,在喷火次数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形成了长白山的主体,即白头山。因其山势雄伟、资源丰富,早为国内外有关学科的工作者们所向往。在中国侧自1886年起单就从事植物学调查采集的主要工作者们已有10几位。但专门对高山冻原植物的研究报告却很少。只见到竹内亮教授的手稿。目前多数同志们认为在海拔2000——2100公尺以上是高山冻原带;在海拔2300——2400公尺处可分为两个亚带,并把下部的叫做“高山常绿矮石楠灌丛”;上部的叫做“高山半荒漠”。他们又作了 Raunkiar 氏生活型谱及小群丛嵌复合体的文字和图表的分析描述。“附录”是高山带上现生已知的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2.
汪阗  亢雅芳  马莉 《大自然》2012,(1):40-43
这里是北京市目前面积最大的高等植物和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也是生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的美丽世界,《北京植物志》中记录的绝大多数植物在这里都能找到,这里还有晚更新世或全新世早期寒冷气候下形成的古“石海”、冰缘“城堡”以及万亩高山草甸、云顶日出、望山日落等众多独特景点……这里就是横跨门头沟区及房山区的百花山。  相似文献   

13.
冰缘地貌属于一种气候作用地貌,全球有60多种冰缘地貌类型.冰缘地貌的研究对我们了解气候变迁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对冰缘地貌与气候的偶合关系方面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缺乏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对冰缘地貌类型与气候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冰缘地貌按照其与气候相关性程度大小划分成四个等级,建立了冰缘地貌与气候偶合关系的金字塔模型.  相似文献   

14.
对岱海地区冰缘分期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岱海地区河湖相地层内所夹的上、中、下三层冻融褶皱及周围山地冰缘地貌的观察与分析,结合其所在地层的层位关系和~(14)C年代测定,划分了本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三个冰缘期、两个间冰缘期和一个冰缘期后,并讨论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构建的次级自然单元植物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分析法运算的结果为依据,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带进行了优先保护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植物优先保护的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评价指标的综合值依次为78.60,57.32,57.20,38.18,14.08,3.27.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拥有亚热带和温带的多种植物种类,同时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单(寡)型类型集中分布的区域,是保护区植物保护的最优先植被带.评价指标的综合值随海拔梯度由常绿阔叶林带的57.20增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的78.60后持续减小,体现了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的单峰分布格局.这种分布格局主要是由不同海拔梯度所产生的水热状况的差异形成的,同时也与低海拔地区强烈的人为干扰和高海拔山地的面积较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新疆乌鲁木齐河上游植物叶片δ13C空间分异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解环境因子(降水,温度,相对湿度等)对高山植物碳分馏特征的影响,测定了新疆东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的157种高山草本种子植物的稳定碳同位素(δ 13 C)值,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所调查的范围内δ 13 C平均值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平均每千米升高1.5‰;与低海拔地区(2130m)比较,各高海拔位点的平均δ 13 C值均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个体最大值为位于3850m处高山砾石带的厚叶美花草(Cullianthemum alatavicum)(-22.87‰),最小值为位于3200m处高山草原带的粉报春(Primula farinosa)(-32.89‰);各采样点δ 13 C值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表明,高山草本种子植物叶片的 13 C含量与生长期降水量、生长期平均温度和生长期总积温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生长期相对空气湿度和年总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云南高山花卉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北横断山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蕴藏着种类繁多且极具特色的高山花卉资源。通过对该地区高山花卉的野外调查及引种栽培,着重论述了21个属高山花卉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生物学特点、繁殖方法、应用前景及人工栽培状况等,并提出了高山花卉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纬度及中纬度高山有过古冰川活动的地区,保存着冰川沉积及冰川遗迹,这些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研究,冰川沉积和冰川地形就成为主要标志。秦岭以北黄土区是中纬度干旱及半干旱高原地区,这里一直没有发现过冰川及冰缘现象的遗迹。在其南缘的秦岭山区虽有冰川遗迹,但其分布范围和冰期次数,目前尚不清楚,因之本区第四纪古气  相似文献   

19.
黄山第四纪冰缘地貌特征与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黄山残留的第四纪冰缘地貌类型多样,有些类型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残留冰缘地貌的分布和地貌组合特征,结合古地理环境的分析,得出黄山第四纪冰期时,是属于我国东部海洋性高度冰缘区。  相似文献   

20.
贺兰山西坡植被的基本特征及其经济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兰山是阿拉善荒漠东南边缘的一座孤立的高山。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这里形成并保存了不少在植物分类研究和山地植被研究上占有很重要位置的植物种类和群系。因此,贺兰山历来就引起了许多植物学家的注意,从1873年俄国人始,到1923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家秦仁昌教授,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很多植物学工作者都曾在这里调查采集过。为了摸清贺兰山的植物资源,内蒙古植物志编委会曾于1980年6月和9月两次组织内蒙古大学等单位先后共16人对贺兰山西坡进行了考察,采集标本697号,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