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是人体健康及功能的标志物。本文利用eLSA算法研究抗生素对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全局的时间序列关联中,同时还出现在局部和带时间延迟的关联序列中;肠道微生物经历重复的抗生素扰动时,部分扰动反应关联消失或出现新的关联,说明抗生素的扰动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间原有的状态,这种改变甚至有可能是长期的;个体拥有的肠道微生物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个体对应同样的抗生素扰动会有不同的个性化反应。  相似文献   

2.
人类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是人体健康及功能的标志物。利用局部关联(eLSA)算法研究抗生素对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全局的时间序列关联中,同时还出现在局部和带时间延迟的关联序列中;肠道微生物经历重复的抗生素扰动时,部分扰动反应关联消失或出现新的关联,说明抗生素的扰动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间原有的状态,这种改变甚至有可能是长期的;个体拥有的肠道微生物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个体对应同样的抗生素扰动会有不同的个性化反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肠道元基因组计划”等研究项目的开展,人类对肠道菌群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对其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挖掘,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甚至被认为是“被忽略的人体器官”。最新的研究报道表明,包括帕金森病、乳腺癌、艾滋病、肝硬化、肾病、关节炎、糖尿病等在内的疾病都与肠道微生物结构异常相关;同时最近有很多研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关注了食品甜味剂、食品乳化剂、节食等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另外,肠道菌群也已成为我们阐释益生菌、益生元、微量元素、多酚化合物等膳食因子调控健康研究的着眼点。可以预见,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发展,肠道菌群有可能成为多种疾病预测诊断的标志物;同时,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机制、食物保健功能等将有可能通过肠道微生态理论而得到更好地诠释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植物精油是一类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特殊芳香的挥发性天然化合物,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抑肿瘤及其他药理作用,在医药学、食品和日化用品,农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植物精油的药理作用研究及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对植物精油的药理作用及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与人体长期互作、共同进化,帮助宿主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宿主肠道中产生的有毒废物,同时产生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短链脂肪酸等功能物质为宿主所用。肠道菌群紊乱将导致诸如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人体疾病的发生。因此,维护健康的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对维持机体健康十分关键。益生菌可以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结构、抑制致病菌在肠道中的定殖,同时帮助宿主建立健康的肠黏膜保护层,增强肠道屏障作用,增强宿主的免疫系统。本文综述了乳酸菌、益生菌、人体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论述了中国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分析了基因型与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指出了肠道菌群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纳米塑料(NPs)、镉(Cd)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污染对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氨基酸代谢及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MS分析NPs、Cd、DBP单一污染及纳米塑料聚丙烯(PP)、Cd、DBP复合污染对儿童肠道细菌群落及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短链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高通量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在门属水平上,单一污染的优势菌门属无明显变化,PP+Cd、PP+DBP+Cd复合污染优势菌门属水平丰富度与多样性显著下降;LC-MS/MS检测结果显示,在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经NPs与DBP暴露后,氨基酸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Cd、PP+Cd、PP+Cd+DBP处理后,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同时检测到丁酸、戊酸的含量也发生变化.[结论]与单一污染物处理相比NPs相关复合污染物暴露处理后其肠道微生物紊乱程度更强,且不同污染物处理均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氨基酸代谢和SCFAs产量.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探究肠道菌群及代谢功能在NPs、Cd、DBP影响下的变化,从肠道菌群层...  相似文献   

7.
影响实验小鼠肠道菌群的多因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影响实验小鼠肠道菌群的六种主要因素,为动物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解释提供参考,为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的干预与调控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珠磨法和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肠道内容物中细菌基因组DNA,然后用16S rD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DGGE电泳后用电泳条带数字化软件Quantity One和统计学软件SPSS对影响肠道菌群的六种因素(年龄、品种、饲养环境、饲料、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Dice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年龄因素在早期(7和14日龄)对肠道菌群影响较大,到28日龄后,菌群结构趋向稳定,饲料和饲养环境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品种和个体差异对肠道菌群也存在较大的影响,但性别差异影响相对较小,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结论以上六种因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肠道菌群,但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动物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解释时应充分考虑避免或利用这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共生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互利共生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人类和肠道菌群.人类利用肠道菌群消化食物来获得生存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而肠道菌群则获得栖息地和营养.肠道菌群与人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平衡状态,打破这种平衡状态会导致人体内的许多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炎症性肠病、癌症等.肠道菌群参与宿主新陈代谢、机体免疫、基因表达、疾病发展和药物疗效,同时它也受饮食、抗生素、生活方式、遗传和时间点的影响.作者系统地回顾了人类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肠道菌群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描述了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肠道菌群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多数定殖在消化道较远端,与宿主共享许多酶反应,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健康有重要影 响。 饮食中膳食纤维、植物营养素和微营养素等为肠道菌群提供营养、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与丰富度,同时也在预 防和治疗某些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经肠道菌群高度发酵与膨胀,主要在结肠产生短链脂肪 酸,影响宿主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间接塑造肠道菌群,还参与细胞生长、肠道屏障与离子转运,并增加抗菌和宿主 防御基因表达等。 膳食植物营养素 90% ~ 95%经肠道菌群转化成高度生物可利用代谢物,显著改变菌群多样性, 对预防高脂饮食代谢综合征有积极作用。 维生素与微营养素为肠道菌群提供必需的营养,促进与致病菌竞争,调节免疫反应,改变肠道菌群与胃肠功能。 肠道菌群调节各种营养素全身的状态,有益于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李旻  邵政  张彩凤 《江西科学》2014,32(6):846-849
益生菌补充剂是国外较早使用的微生态制剂类保健食品,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以及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介绍了益生菌补充剂的概念,并综述了益生菌补充剂与运动员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分析了益生菌补充剂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并减轻运动员疾病症状的机制,并展望了益生菌补充剂用于运动员健康干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肥胖、糖尿病都是代谢性疾病,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病因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糖脂代谢和肠道菌群是其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糖脂代谢紊乱会引起肥胖、糖尿病,不当饮食也会导致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加剧,通过人为改变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配比进行营养干预,可调节自身糖脂代谢水平以达到缓解病症和治疗的目的.此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发现,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对肥胖、Ⅱ型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代谢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肠道中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群落对宿主的健康至关重要,疾病产生的同时存在肠道菌群的失调.不同的DF对肠道中微生物的调节作用不同,从而改善疾病促进人体健康.本文从DF的结构功能特性、在肠道菌群生长代谢中的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角色,综述了DF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DF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决明子活性成分对小鼠肠道菌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实验小鼠肠道中茵落总数、大肠茵群和大肠杆茵数、乳酸茵和双歧杆茵数等指标,分析了决明子不同活性成分对肠道茵相的影响,可以得出决明子SCⅡ成分能促进肠道有益茵增殖,SCⅠ成分在这方面的作用却不明显,从而说明决明子SCⅡ可以增强肠道功能.保持和促进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调节肠道稳态,而且在微生物-肠-脑轴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密切相关.另外,肠道免疫屏障影响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微生物-肠-脑轴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和微生物-肠道免疫-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微生物-肠-脑轴在致病机制不明确的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致病作用,也有助于明确肠道微生物通过调控肠道免疫影响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本研究从肠道微生物和神经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搭建肠道微生物与神经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之间的桥梁,这将对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病变和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及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以及与宿主的共代谢物已成为AS预防和治疗的靶点。动物模型在研究肠道菌群及对宿主生理和疾病的影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目前肠道菌群在AS动物模型及临床病人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肠道寄生虫是宿主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宿主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疾病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接触日益增多,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肠道寄生虫的风险增加,由肠道寄生虫引发的新发疾病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已成为非人灵长类动物保护的重要挑战。本文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和特征进行总结,并对肠道寄生虫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生长发育、免疫作用、防御以及人类活动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肠道寄生虫的作用和公共健康卫生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自我国2020年饲料禁抗以来,益生菌作为维持动物肠道微生物稳定、提升生产性能的饲料添加剂成为行业和学术热点.论述近年来实验室和商业品系益生菌对健康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作用,以及在坏死性肠炎和高温应激模型下对其生产性能的改善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了不同益生菌细胞是如何从肠道物理屏障、免疫屏障和微生物屏障层面改善和影响肉鸡的肠道健康,以期为下一步构建和培育新型禽用益生菌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儿童营养是儿童生存、生长发育的基石和全人群健康的基础。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整个人群营养状况最敏感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关系到儿童近远期生长发育、生存能力,还会增加其成年期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加大个人和社会的疾病负担,对家庭和国家经济产生深远影响。5岁以前是极为重要的营养干预窗口期,营养干预可改善儿童生存和发展能力,预防慢性疾病,促进健康成长。概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足大幅下降、微量营养素缺乏显著降低,但超重肥胖快速增加的变迁特征;总结儿童营养改善工作成效显著,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水平接近甚至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提前实现了联合国营养相关的多个千年发展目标;指出我国5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问题凸显、儿童营养不良的城乡差异依然明显和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状况欠佳等问题突出;并从完善和落实儿童营养改善法规政策、推进营养教育与信息传播、提升儿童营养服务、加强妇幼营养监测提出工作方向和重点,以期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借鉴,推动全人群营养与健康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观察生殖健康教育对儿童生殖健康认知的影响。选取中学学生共32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健康教育对所有研究对象生殖健康相关认知及态度的影响。干预后各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项生殖健康相关态度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12~16岁儿童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殖健康相关态度,提高儿童生殖健康认知,具有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雨曼 《科技信息》2013,(5):466-466,486
目的:了解花果山居民饮用水中所含的硝酸盐含量与其相应人群的肠道菌群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多次水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把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并对相应人群的肠道菌群进行培养检测,统计数据,分析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含量高低与肠道菌群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过高,对相应的人体的肠道菌群中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要合理选用水源,可以对人群进行进行饮食调节,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