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从战略和策略的高度对2012年生物医药研发形势进行了盘点。1分子靶向药物研发战略当今,抗肿瘤药物研发正在经历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向分子靶向药物转变的重大变革。自1997年首个小分子靶向药物Gleevec成功上市,至今已有30种针对各类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药物上市,其间经历了分子靶向药物研发的成功与失败。多种信号分子和通路被确证为抗肿瘤药物的治疗靶点,分子靶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索丹参酮IIA对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确定丹参酮IIA诱导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对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等耐受的分子机制。使用系列浓度梯度的丹参酮IIA处理HCC细胞系MHCC97-H细胞,检测丹参酮IIA对PXR转录因子活性以及PXR下游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在裸鼠中利用MHCC97-H细胞建立HCC肿瘤模型,对动物给予丹参酮IIA后,再使用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对动物进行抗肿瘤治疗,确定丹参酮IIA对索拉非尼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检测丹参酮IIA对MHCC97-H细胞及肿瘤组织中索拉非尼代谢与清除速率(半衰期)的影响。结果显示,丹参酮IIA能够在HCC细胞中诱导PXR的转录因子活性、上调PXR下游耐药相关基因CYP3A4以及MDR-1的表达、加速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在HCC细胞中的代谢与清除作用,最终诱导HCC细胞对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耐受。这表明, 丹参酮IIA调控孕烷X受体的转录因子活性诱导肝细胞癌细胞对索拉非尼耐受。  相似文献   

3.
 纳米载药技术已经在抗肿瘤药物递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纳米技术可以显著增加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药物释放与摄取行为,提高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分布与蓄积,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和细胞毒副作用,实现减毒增效。尽管如此,如何有效克服肿瘤生理屏障,进一步提高化疗药物的肿瘤特异性,实现肿瘤组织深度渗透和肿瘤细胞内可控释药仍然是开发抗肿瘤纳米药物亟需解决的重大挑战。从被动靶向、物理靶向、主动靶向和仿生靶向4个方面概述了纳米载药系统抗肿瘤药物在克服肿瘤屏障实现肿瘤靶向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黑色素瘤是一种曾经让医生束手无策的恶性肿瘤,既往治疗手段有限,放疗、化疗及传统免疫治疗疗效不佳,患者预后极差。2011 年以来,小分子靶向药物(包括BRAF 抑制剂Vemurafenib、Dabrafenib,MEK 抑制剂Trametinib 等药物)相继面世,预示着黑色素瘤内科治疗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而免疫靶向治疗(如抗CTLA-4 抗体,抗PD-1、PD-L1 抗体)在多项临床试验中的成功,更是缔造了肿瘤治疗的新理念。黑色素瘤治疗逐渐摆脱传统抗肿瘤治疗的模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可预见的将来,新治疗靶点的研发、多种小分子靶向药物、多种免疫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以及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等模式将会是黑色素瘤治疗的主流。本文主要从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靶向治疗、化疗3 个方面综述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阻断新血管的形成,杀死或破坏肿瘤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近年来靶向抗血管生成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整理近年来一些具有良好抗血管生成效果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总结这些化合物结构上或者作用机制上存在的共性或特性及发展前景等信息,为后续筛选并合成具有优良抗血管生成抗肿瘤效果的活性化合物及结构优化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有丝分裂灾难是一种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期,由于细胞分裂出现异常而造成的细胞死亡的现象,它通常伴随着细胞周期检查点异常或纺锤体结构的损伤而发生.近年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灾难成为开发抗肿瘤药物的新分子靶向目标,为对传统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的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对近年来有关有丝分裂灾难的特征以及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灾难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为发现抗肿瘤新靶点和抗肿瘤新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及讨论近五年来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纸质材料和数据库资源为主,查询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有关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的资料。结果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总结与讨论。结论靶向给药系统效果理想,在治疗肿瘤方面将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索丹参酮ⅡA对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PXR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确定丹参酮ⅡA诱导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对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等耐受的分子机制。使用系列浓度梯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HCC细胞系MHCC97-H细胞,检测丹参酮ⅡA对PXR转录因子活性以及PXR下游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在裸鼠中利用MHCC97-H细胞建立HCC肿瘤模型,对动物给予丹参酮ⅡA后,再使用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对动物进行抗肿瘤治疗,确定丹参酮ⅡA对索拉非尼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检测丹参酮ⅡA对MHCC97-H细胞及肿瘤组织中索拉非尼代谢与清除速率(半衰期)的影响。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能够在HCC细胞中诱导PXR的转录因子活性、上调PXR下游耐药相关基因CYP3A4以及MDR-1的表达、加速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在HCC细胞中的代谢与清除作用,最终诱导HCC细胞对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耐受。这表明,丹参酮ⅡA调控孕烷X受体的转录因子活性诱导肝细胞癌细胞对索拉非尼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前抗血管生成疗法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也已成为发现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手段。筛选模型在药物筛选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评述了筛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常用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动物等水平的筛选模型,并介绍了新的活体动物模型——模式生物斑马鱼。  相似文献   

10.
项目提供单位:华侨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所(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特点:本药物以肺靶向性rAAV为载体。将抗肿瘤血管生长因子Kallistatin选择性地转入肺组织,能够特异性抑制肺癌的生长,为抑制肺癌发展、降低肺癌转移的发生提供了希望。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磁性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靶向药物是目前治疗肿瘤疾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磁性靶向药物的分类、组成、作用原理及其制备方法等,并对近年磁性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肿瘤蛋白53(p53)是一种转录因子,调控多种类型的细胞应激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探索p53对药物刺激的响应,为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文章通过构建p5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以结肠癌细胞为模式细胞,建立基于p53信号通路的抗结肠癌药物筛选模型,从6-取代芳基-2-甲氧基喹啉类衍生物3a-3s中发现最优抗结肠癌化合物3i。作用机制研究显示,3i诱导DNA损伤,引起p53表达升高,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p53功能缺陷引起结肠癌细胞对3i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金属配合物的药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属配合物药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具有广谱活性的抗癌药物顺铂是治疗生殖──尿系统肿瘤的首选药物.本文系统概述了具有抗肿瘤、抗炎症和抗病毒活性的金属配合物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凋亡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功能,靶向凋亡通路已成为发展化疗药物的重要策略。海洋生物多肽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并且已经发现的大多数抗肿瘤海洋多肽都可以通过诱导凋亡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针对这类海洋药物研发中存在的药物抗原性及药物来源等主要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海洋多肽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抗癌药物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癌靶向药物制剂能使药物选择性地与靶组织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发生反应,使药物能够可控性地分布,并于靶区持续缓慢地释放药物,有效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化疗疗效.针对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的抗癌靶向药物制剂,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综述.通过大量文献,从靶向治疗设计模式、靶向制剂的分类、抗癌靶向药物载体及影响药物靶向性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发现尽管靶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尚需时日,但它们对于克服肿瘤治疗中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针对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存在种种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了抗肿瘤药物联合磁场后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抗肿瘤药物联合磁场的相关文献,并分析、归纳后,综述了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其优缺点,以及近年来磁场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各种生物学效应等,详细阐述了抗肿瘤药物联合磁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生物磁学的发展,抗肿瘤药物联合磁场的方法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因其独特的高效性和靶向性等优势,将为今后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王海坤  张蕾  吴娜  苏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6):6825-6833
为挖掘复方中苍耳类药材抗肿瘤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抗肿瘤的分子机制,通过检索《肿瘤方剂大辞典》等资料,筛选治疗肿瘤的含苍耳类药材的复方制剂,基于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用药规律并获取核心药物组。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核心药物组的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检索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肿瘤疾病靶点;二者取交集后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构建核心药物组抗肿瘤的“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及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基于R语言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AutoDock Vina软件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共筛选出相关复方118首。基于数据挖掘结果综合分析,将苍耳子等10味中药作为核心药物组。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交集靶点144个,筛选出β-谷甾醇等5种核心成分,TP53等5个关键靶点,涉及通路174条,主要包括PI3K-Akt、p53、肿瘤坏死因子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提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活性强烈。可见,数据挖掘初步揭示了含苍耳类药材复方抗肿瘤的用药规律,获取了核心药物组;其核心成分β-谷甾醇等可通过作用于TP53等靶点,调控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核酸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模式,并围绕药物小分子与核酸相互作用的模式-非共价作用、共价作用、剪切作用,探讨了对这种作用模式进行研究的方法进展。提出了综合应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药物分子和核酸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纳米药物在癌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展示了重要的作用。葡萄糖氧化酶(GOD)纳米药物催化消耗葡萄糖,同时消耗O_2,产生葡萄糖酸和H_2O_2,阻碍肿瘤的营养供应,降低肿瘤微环境的O_2含量和酸度,增强氧化应激等效果。GOD纳米药物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可实现对癌症的协同治疗。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GOD纳米药物联合化药、Fenton试剂和光敏剂等活性分子在协同治疗癌症中的应用所取得的进展,有望提供更优、安全、高效的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20.
抗肿瘤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抗肿瘤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抗肿瘤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主要有: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细胞凋亡信号的转导途径、调控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降低端粒酶的活性、激活活性氧途径、线粒体途径及调节细胞内pH诱导凋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