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用多光束法对牛顿环干涉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牛顿环多光束干涉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多光束相干光波的复振幅相加,得出了牛顿环多光束干涉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公式.通过数值计算,描绘了不同反射率下的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相对强度分布曲线,仿真了不同反射率下的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干涉条纶分布图样.结果表明,采用多光束法研究适用于不同反射率下的牛顿环干涉,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透射光干涉,同时要求反射率适中.  相似文献   

2.
用多光束法对牛顿环干涉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牛顿环多光束干涉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多光束相干光波的复振幅相加,得出了牛顿环多光束干涉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公式.通过数值计算,描绘了不同反射率下的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相对强度分布曲线,仿真了不同反射率下的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干涉条纶分布图样.结果表明,采用多光束法研究适用于不同反射率下的牛顿环干涉,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透射光干涉,同时要求反射率适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阐明了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的区别和联系,并说明了干涉与衍射是光的同一类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唯物辨证法的观点阐明了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的区别和联系,并说明了干涉与衍射是光的同一类现象。  相似文献   

5.
搭建了基于266 nm波长深紫外光源的干涉光刻装置,使用平顶光整形器将高斯光整形成平顶光束,在硅基底上制备出面积为8.9 mm×25.4 mm、周期为407 nm的一维光栅结构图形和周期为860 nm的二维孔洞结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了平顶光产生的一维干涉结构的线宽、周期等参数,并与高斯光产生的一维干涉结构参数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了平顶光整形器的干涉光刻装置产生的周期性光栅结构图形均匀性提升了21.36%。  相似文献   

6.
将光学涡旋点阵与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涡旋光干涉特性测量物体离面位移的新方法.利用三束光干涉产生光涡旋点阵作为物光,模拟了物体变形前后与平面波干涉的图样.推导得出光流场运动矢量场与干涉图样条纹频率、变形相位场之间的关系.模拟计算得到的三维位移相位场与理论值相吻合.模拟结果表明,光学涡旋点阵用于物体变形的测量,提高了测量灵敏度,为相位测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观察透射光等厚干涉的新方法 ,该方法丰富了等厚干涉的内容 .利用光的干涉理论 ,计算了不同薄膜界面反射率 (光强反射率 <0 .5 )对应的干涉条纹光强分布 .实验中通过镀膜增加玻璃板的反射率 ,提高了条纹的可见度 .并将透射光的条纹与反射光的条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量子力学的观点讨论了光的杨氏双缝干涉、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和光的单色性问题,得出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单色性遵守不确定关系,与不确定关系是协调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应用于自然对流传热研完的测试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文中阐明了光干涉法原理,导出了计算密度场和温度场所需的方程式。分析研究了光干涉法的相关误差,讨论了干涉图的估量技术及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的波动性的关键例证,本文对论证干涉和衍射的关键问题“光波的叠加”作一详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董晋曦 《前沿科学》2011,5(1):32-48
现有实验均未直接证实光速与方向无关这一论断,几个天文实验反倒证实了与其相反的结论。因此作为狭义相对论基础的光速不变原理是存疑的。在此前的论文中,笔者从对已有实验事实进行的理论分析证明光速是可变的。本文所要论述的是,若光速可变成立,由此将会引出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问题与结论:相对性原理不是普适的、绝对运动是可以探测到的、光速是既变又不变、可以建立一种以光速定义的绝对坐标系等等。这样,长期存在的由于要求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并存而形成的似是而非的困惑局面将得以消除,物理学将会得到一次解放。应指出.本文所述光速可变在概念上与目前报道的光速随时间而变的VSL理论及超光速理论有本质不同(并不排除存在此类现象的可能),因为它涉及绝对坐标系这一更为根本的物理学问题。实验是检验真伪的唯一标准.建议国家主管部1"3在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人力、物力对笔者过去发表的单程光速、往返光速可变实验方法进行实验.以验证光速可变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12.
摄影是一门纪实的艺术,作为视觉传达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广告中应用广泛;广告摄影必须传播真实的信息,必须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这两个专业特征的体现要靠精度的摄影技求。摄影是一门摄影师与光线合作的艺术。观察题材和表现题材都需要光,这里论述几种常见题材的拍摄方法及用光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黄宾虹“用光”的特点,偏重和谐,采用正面散光,含蓄丰富,繁密多变;李可染师承宾虹,其“用光”特点,偏于强烈,多采侧逆光,简洁明朗,洗练、统一。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多用“笔”“墨”,虽有“用光”,但极少触及理论研究。事实上,“用光”在绘画上有着强大的表现力,中国画要有所创新,当拓展对光和面的技法研究,从而建立起中国画“用笔”“用墨”之外的第三技法系统。在这方面黄李二人则已从实践和理论上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质对萝卜离体根形态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自然状态下的黑暗条件相比,光照抑制萝卜离体根的生长。其中蓝光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红光和白光,而不同先质的光照均促进了高体根内花青素的合成,且白光的作用最明显,其次是蓝光和红光。切片观察表明:萝卜幼根中的花青素主要存在于韧皮部筛管及周围薄壁细胞中。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共轭聚合物中进行电运输及电致发光器件-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偏振检测技术可以区分手性化合物的对称性,与色谱检测方法结合对于化合物分离有重要作用。由于光源对旋光检测有重要影响。从实验上测试了五种光源对偏振光强的影响和特性,进而分析了偏振检测中光源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偏振检测中,采用单色光源,组合线性偏振器,可获得较理想的线偏振光。  相似文献   

17.
融入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目的的Sagnac效应理想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德民 《前沿科学》2011,5(3):48-55
长期以来,光速不变假设被认为得到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等的广泛支持,Sagnac效应尤其是推广的Sagnac效应出现后,有人认为是对光速不变假设的否定。但Sagnac效应涉及到非惯性系,能否动摇惯性系中的光速不变假设,出现巨大争议。本文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方案,将Sagnac效应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目的有机融合。对此实验,相对论将难于预见和解释。该实验有助于打破争论僵局,促进人们对光速问题再认识,挑战相对论。  相似文献   

18.
邹立宇  何基杰 《科技信息》2011,(9):93-93,90
对光本性的认识贯穿于物理学光学学科发展的整个过程。时至今日,光本性问题在光学这个古老而又常新和充满希望的学科中仍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从光学的发展史入手,阐述了不同时代的科学家在探讨光的本性问题的曲折过程。通过人们逐步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思考科学的艰辛历程,感受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和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Frosnel圆孔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大多讨论的是单色发散点光源经小孔后衍射会聚波在轴线上的光强分布规律,较多使用半波法和矢量图解法.本文从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出发,并对单色发散球面波和单色会聚球面波入射经小孔后会聚衍射光波和发散衍射光波的衍射规律作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Raman型原子激光制备过程中探测光场的压缩特性.这种原子激光是利用钠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与一束较弱的压缩相干态探测光和一束较强的经典泵浦光Raman跃迁相互作用制备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压缩相干态探测光在原子激光制备过程中呈现周期性压缩,其压缩周期与原子阱中的平均原子数、光场与原子BEC相互作用强度及光场的失谐量等因素有关,压缩深度决定于探测光场的初始压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