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史分期的根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揭示了西方科学史之父G.萨顿的统一科学史观的矛盾及其根源。由于他的统一科学史观的基础概念“背景”时“时代”建立在广泛的外部联系之上,所以他看不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质的差异,竞以个别学科的进步“标志”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因而不可避免地使科学史分期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2.
研究科学史上的经验教训,阐明唯物论、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唯心论、形而上学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阻碍作用,是一件有现实意义的重要的工作。本期发表叶企荪和朱洪元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有意义,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3.
几点意见     
研究科学史上的经验教训,阐明唯物论、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唯心论、形而上学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阻碍作用,是一件有现实意义的重要的工作。本期发表叶企荪和朱洪元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有意义,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研究是否科学取决于其方法论原则是否科学。本文从科学史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比较的角度出发,揭示出科学史研究所应遵从的方法论原则:求实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5.
自然科学史是属于自然科学各学科、哲学、历史三者的边缘科学。在十八世纪以前,对自然科学史的研究仅限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科学家在“业余”之暇收集整理一些本学科发展的史料。从十八世纪起,科学史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一些专题性科学史著作相继问世。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科学史进入成熟时期,其标志是科学史从附属于各学科的学科史和专业史的研究,发展到综合科学技术史的研究。1837年英国的惠威尔在总结欧洲各国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第一部综合性的科学史专著。1892年法兰西学院正式设立了科学史课程,由国家任命了第一位科学史教授。以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莫斯科大学、京都大学等一些著名大学相继建立科学史研究机构,招收科学史研究生。1913年第一本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创刊。1929年国际科学史学会成立。至此,自然科学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一门独立学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史在世界范  相似文献   

6.
关于科学史研究走向综合,科学史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实现综合还没有统一可行的方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语境化,科学史研究本身的语境化,科学哲学与SSK等研究的语境化,史学理论研究的语境化四个方面,阐明了科学编史学综合化的必然性,表明科学史研究必将走向语境论的科学编史学综合,这也将成为科学史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7.
学术信息     
第五届中青年科学史学术研讨会将于 2005年底在安徽徽州召开  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以大会报告、专家点评,以及优秀论文评奖和专题演讲等形式获得与会者的好评。为繁荣学术、促进人才培养,两单位决定联合率先建立科学史系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 2005年底继续共同主办这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热烈欢迎各界人士莅临本会,并诚邀各科学史研究、教学、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者、老师、在读研究生参会。科学史作为一个人文与自然科学相兼的交叉学科,其关注对象是极为广泛的。…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各方面各部门都在大跃进的新形势之下,自然科学和哲学也都亟须大跃进,为了大跃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工作者结成联盟的必要性就显得特别迫切了.古今中外,有积极成就的哲学家都具有足够的自然科学的修养,有积极成就的自然科学家也都有一定的哲学作为他进行工作时的指导思想.哲学和自然科学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又相互制约、是贯穿着全部哲学史和全部科学史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特别鲜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路都在贪恋地吸取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史也会不断产生新问题域。描述当时提出的问题,思考遗留下来的问题和由之新提出的问题,评判旧理论的价值及其后来的境遇,这些都是科学史新问题域的特征。对科学史新问题域的研究要求对文本重读、深思和再实践,综合地考察和探究科学史建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史学是以科学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本文针对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存在的模糊问题,从理论上对科学史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界定了科学史学的研究范畴,以期厘清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提高科学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医: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验的自然科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近代相继被实验科学淘汰了。唯有我们的祖国医学,不但把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保留到今天,而且还处处爆发出夺目的光彩。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值得从方法论上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编辑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季刊),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广大读者的需要,今后将着重介绍国外科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研究动向和趋势,科学哲学代表人物的著作,著名科学家的哲学论文,科学方法论、认识论和逻辑,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科学伦理学,科学思想史和科学家的思想传记等等。在形式上将减少一些长篇译文,适当增加综述、文摘、动态、人物介绍、会议报道、书评、书讯、学术简讯和注释等内容,以期尽可能向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3.
C.柏尔纳(Claude Bernard 1813-1878)是上世纪中叶法国有名的生理学家.现代生理学的许多章节都是与他的名字分不开的.用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体的生理机制,柏尔纳有着许多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上,首先发现十二指肠在消化中  相似文献   

14.
苏联知名哲学家、科学史家鲍·米·凯德洛夫的近著《列宁与科学革命·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中文版(李醒民、何水泽,柳树滋校)已经付印,即将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70页。该书分为上、下两篇:自然科学革命的概念及其类型,物理学的物质观的革命。上篇共有两章:第一章,自然科学发展的革命道路;第二章,不同类型的自然科学革命。下篇共有三章:第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史的未来如何?这并非我们历史学者常问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并非先知或预言家,且我们研究的是过去而非未来。不过,通过审视科学史的过去和现状,也许可以一窥科学史未来的走向。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科学史学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由"内在主义"到"语境主义"的过渡,然后结合笔者自2004至2014主编《爱西斯》期刊以及编辑《科学史指南》的经历讨论了语境主义近15年来的发展。接着,笔者探讨了在语境主义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下科学史的未来走向问题。在此,笔者强调了学者们对"全球科学史"的兴趣—-这种兴趣很有可能促生新的语境主义研究方向,从而促进中国科学史学者与其西方同行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由对科学史的主体和对象的阐释入手,探究了科学史何以可能的问题,通过分析,文章得出结论:科学史在某方面是不可能的,但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可能的,其缺点正是其所是的本质特征之一,对科学史进行评级也许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使其得以可能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竺可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次科学史观念变化的深入考察,挖掘追溯了竺可桢的新观念的来源,发现通过英国左翼科学家的著作,竺可桢受到了其背后所隐含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学的影响,体现在竺可桢对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这一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上,从而为认识竺可桢的科学史学思想及其时代脉络,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近年来《爱西斯》的《文献目录》的有关部分进行计量分析后认为:传统科学史虽不是科学史研究的主流,却是全球科学史事业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在各文化背景的科学史方面,东亚科学史、古希腊和罗马科学史、西方中世纪科学史、阿拉伯-伊斯兰科学史和印度科学史是传统科学史研究主流,前三者是大热门;学科史是传统科学史研究的主体,在此方面,天文学史、医学史、数学史、思想史和技术史是传统科学史研究的主流,前二者是大热门;五大主流学科史也是各大文化背景科学史的主流;在非主流方面,通史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研究是局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阿伽西完成了首部科学编史学专著《论科学编史学》,并用科学史案例证明波普尔方法论证伪主义能较好地指导科学史实践。立足于阿伽西科学编史学和科学史著作,结合其理论与实践,考察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史应接受新的批判科学哲学指导,批判当下受归纳主义和约定主义影响的科学史研究,提出证伪主义批判理性作为方法论原则。科学史的目标是更接近科学和历史事实,并提供有趣、生动的历史。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体现出批判性史学的独特性,开启了一种分析批判的视角,为科学史研究开拓了范围广泛的问题领域,对后来的科学史研究来说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开拓意义。在科学史研究国际化趋势及多元化路径趋势下,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科恩作为20世纪著名的科学史学家,他的语境论科学编史学由科学史学科的语境性(contextuality)、科学史研究的主客观语境条件、科学史研究的语境方法构成,这是非常独特和深刻的.他的语境论科学编史学对当前科学史基本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