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启恒 《科技潮》2006,(5):29-29
21世纪,互联网已从其诞生地美国扩散至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战略基础设施。而今,全球网上用户约70%在美国以外;全球电子信箱约50%以上在美国以外。其中,亚太用户数量超过北美,已达1.14亿;中东、加勒比及拉丁美洲、非洲,是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最快地区;然而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地域仍为北美,已达67.9%。  相似文献   

2.
<正>一、当前科技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分析,到2010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超过20亿,手机用户数达到53亿,3G注册用户数达到9.4亿。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已达5.91亿,网站数量达294万家,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4.1%。浙江省共有网站26万家,网民3221万人,均居全国第四位,互联网普及率达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比。随着网络、移动电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出现以后,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应用程度都以几何级数增长,地球变得更加扁平,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网络也有着它的坏处.随着网民人数的爆发和应用领域的扩张,信息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互联网的不确定和复杂性日益增强,人们不得不直面网络时代复杂性所带来的挑战. 信息爆炸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互联网时代,传媒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即使陌生人,也能互通信息.尤其在Web2.0条件下,信息传播方式从传统的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根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4.1%.其中,4.97亿网民有MSN、QQ等聊天工具,3.89亿网民使用视频网站,4.01亿网民有博客,交友网站有会员2.88亿,微博用户数量达到3.31亿.每个网民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和传播者,带来了信息爆炸性地增长.  相似文献   

4.
行业运行     
《上海信息化》2010,(8):86-88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  相似文献   

5.
截止至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4亿关口,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网站的普及率也进一步上升,尤其是地级市政府网站的普及率已经接近100%。  相似文献   

6.
数字     
《上海信息化》2013,(2):8-8
5.64亿据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保持低速增长。与之相比,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2,(12):64-65
正经过若干年的飞速发展,现在,中国有超过5亿的网民。即全球每5个网民中就有一个以上是中国人。译者注:"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最近发布的2012年互联网趋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接近23亿,同比增长8%。中国互联网用户位居全球第一,为5.13亿,即每4个互联网用户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9年1月在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9.
何谨 《科技智囊》2014,(8):44-53
<正>2014,全民移动互联时代到来日前,由人民网研究院主编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建设》2009,(12):60-61
Strategy Analytics日前发布全球宽带市场预测更新报告称,到2009年底,韩国51%的家庭将光纤入户,成为全球光纤入户普及率最高的市场。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及立陶宛将分列全球市场排名的第二至第五位。到2013年,新加坡将取代韩国,排名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1.
得移动者,得未来;得入口者,得世界。入口之争,正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关键之战。入口之争决定未来近期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目前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超越PC网民,达到3.88亿人次,占总体网民规模的69.4%。在2006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仅为69亿元,然而此后每年都保持着7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0年市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革命的巨大浪潮正扑面而来。据有关方面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了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已高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可以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步入了全民化时代。怎样才能踏浪而行、挺立潮头呢?答案是“:重新出发,重新想象”!  相似文献   

13.
郑曦  楼洪 《今日科技》2011,(3):44-45,51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搜索引擎服务由于定位准、易监测、成本低、受众广等优势而逐步为大家所重视。根据艾瑞咨询推出的《2009~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行业发展报告》统计,以运营商营收总和计算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109.8亿元(约合16.5亿美元),相比2009年的69.6亿元年同比增长57.7%。然而,与此同时,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  相似文献   

14.
《杭州科技》2008,(2):21-24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首日涨幅近200%,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家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五.新经济观察家认为,阿里巴巴的崛起代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孙静 《信息化建设》2013,(11):17-18
2013年6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至2013年6月底,手机互联网用户规模达4.64亿。手机互联网用户的猛增,让“指尖”上的政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信息化大国的事实已经毋庸置疑,而且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以手机为例,目前中国手机普及率仅11%。IDG 预测,2004年全球 IT 市场回暖,中国IT 市场的增长将是全球增长速度的4倍。 CCID(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 PC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占亚太市场(日本除外)的40%:手机用户数达到3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手机消费的第一大国:中国手机的产能达到了2.5亿部,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CNNIC 统计报告同时显示,200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8000万,首次超过美国成世界第一大国。中国作为信息化大国的事实已经毋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经济从工具、渠道、基础设施到经济体演进,部分指标的概念从外延和内涵上都发生较大变化,衡量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模型也需进一步优化.本文用熵值法测度了互联网应用基础和互联网应用规模两个综合指标,从空间分布上对比分析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网购规模、网上支付规模等指标控制的互联网应用规模综合指标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显著,受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控制的互联网应用基础综合指标对其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减;从区域差异看,互联网应用规模对东、中、西部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更显著.最后,本文从互联网应用规模的视角提出建议,以期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上海信息化》2008,(6):95-95
国际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近日发布了一份2008年全球宽带网络建设状况排名,该排名从宽带的普及率、平均速率以及价格等多方面来对各个国家的情况进行统计,韩国宽带最为发达。报告显示,韩国的宽带得分为15.92,家庭宽带普及率为93%,平均速率49.5Mbps。日本、芬兰位列二、三位。  相似文献   

19.
业界关注     
《科技智囊》2010,(2):I0048-I0048
第六届第一次主任委员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企业创新论坛2009年年会在京隆重召开;东莞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协会成立;贵阳市科技咨询行业协会成立;汇丰银行普华永道将入驻守波东部新城;艾瑞报告称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近148亿.  相似文献   

20.
刘喆昕 《科技信息》2011,(2):244-244,24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电子商务大军中。本文比较分析了中韩两国电子商务网站对个人用户申请成为买家和卖家的认证流程。比较结果是韩国模式更简便,但我国并不能完全照搬。针对我国目前情况,本文给出了要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数,完善法律法规来保护个人信息,适度简化实名认证流程方便客户体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