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诗话     
诗不是拽出来的,而是冒出来的。李姐不成阶下囚,写不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韩愈不迁潮州,写不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诗是感情的扦发,而感情源于生活。万事万物在守财奴眼里全是钱,在诗人眼中都是诗。蠢夫翻阅着词典写诗,诗人翻阅生活写诗。好诗就在你身旁,许浑曰:雪莱说:“山雨欲来风满楼。”“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言志”,非诗造志。沉思出诗人。世上有过无数甘恋人了,没有一次爱情是重复的。世上有过无数首爱情诗了,没有一首是相同的。风格是诗人的生命。同样是送别,李白写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 长…  相似文献   

2.
一 杜甫于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入湘,携妻室儿女乘一条木船在洞庭湖和湘江上漂泊了三年,于大历五年(七七0年)冬病死在今岳阳市平江县小田村。在此期间,诗人写诗一百多首,后人称之为“湖南诗”或“湖湘诗”。 诗人三年湖湘生活,可以用老、病,穷、愁四个字概括,诗人大历四年在潭州写的《清明二首》可以佐证。其中一首写道: 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左耳聋。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早期的乡愁诗,主要表达历史文化乡愁和对乡土古人的怀念;中期的乡愁诗,是对大陆、台湾、香港的怀念与想望;后期的回乡诗,无论是写台湾还是写大陆,更多地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对其乡愁诗的解构。  相似文献   

4.
正像我在《中国的“自传”》一章提到的①,一般认为西欧诗是空想的产物,而中国诗相对来说是写现实的。如果说中国诗是诗人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经验及由此产生的情感、思念,一一写入诗中,那么它即使不是描写了诗人人生的全部,至少也是描写了一部分。既然如此,诗...  相似文献   

5.
诗是诗人用生命创造的艺术生灵,诗的创造过程就是诗人内在生命运动和升华的过程。没有诗人的生命灌注,就没有诗。人类的诗歌史便是人类的生命史。诗直写生命,但更多的是通过诗人的生命体验,使生命外化于物。这是诗人要创造生命整体的需要,是诗人生命欲求,宣泄生命欲望使然。  相似文献   

6.
冯玉祥素有“大兵诗人”之称。他曾两度在泰山读书近三年的时间,足迹踏遍泰山南北。他在后来回忆泰山读书生活时说:“对文学,也引起更深的爱好,而且自己不怕别人笑话的作了许多首丘八诗,将泰山上下的民众生活,风土人情都写了一下。这些诗,以雅俗兼备的语言,不拘一格的形式,敷陈其在泰山所见所闻,亦诗亦史,独具特色。 第一,运用素描手法,描绘出一幅幅真切动人、栩栩如生的社会风俗画。 冯将军的泰山社会生活写真诗,多为画家赵望云的泰山写生画配诗。因为诗人熟悉泰山民情,加之工诗、善画,这便形成了冯将军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诗中有画,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  相似文献   

7.
黄鹤龄,字浣云,广东嘉应(今梅州)人。生活于清道光、咸丰年间,终身未做官,曾赴台湾襄幕十余年。黄氏著有《不暇懒斋诗钞》,其诗反映了道、咸年间台湾航海、气候、地震、风俗、文化、古迹、民生等方面的状况,是当时台湾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1](前言,P1~7)故黄氏之诗应是研究清道、咸年间台湾社会情况的重要资料。但黄鹤龄及其《不暇懒斋诗钞》,不为人所知,诸如《台湾文献丛刊》、《台湾文献汇刊》、《全台诗》等大型文献汇刊,均未收录黄氏之《不暇懒斋诗钞》,难免有缺漏之憾。  相似文献   

8.
意境不是诗人的凭空创造之物,它是生活境界的反映。“社会生活中常有各种不同的方面,各种不同的高度,从而有各种不同的境界。甚至对一个人来说,他的思想、行为、情感乃至一颦一笑,也都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可以是一定生活境界的反映”。各种生活境界反映在诗篇中,就成为诗的意境。这一点,诗人兼诗论家的司空图在指导李生写诗要讲究“韵外之致”时谈得最明白。他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并说,他的诗中那些有意境的好句,都是直接从某种动人的生活境界中得来的。欧阳修《六一  相似文献   

9.
七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该派有一个很重要的诗学观点就是"人诗合一说".虽然中国自古就有"诗品即人品"的说法,但是七月诗派赋予了它更加深广的内涵,认为做人与做诗是一体的,二者互为印证.一个真正的人本身就是一首诗,即令他不曾写过一行诗句.诗人与战士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真诚地生活与勇猛地战斗是诗人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0.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之美,必动于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诗,所以古来不乏表现登山临水的纪游诗。郭沫若是以《女神》开辟现代诗坛的伟大诗人,他一生中写下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诗篇,其中有不少是纪游诗。据研究家考证,郭沫若早在1903年(其时他年方十一岁),就写了“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茶溪》一绝,从而开始了纪游诗的创作。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每每因工作需要离京远游,足迹几乎遍及祖国各地。诗人每到一处,都不禁诗兴勃发,挥笔疾书,状景写物,抒情咏怀,从而留下了许多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诗歌分为田园诗、咏怀诗和哲理诗等三类。陶诗一般均呈现为情与景会、物我相融和意境浑成的特点。在以《饮酒》、《杂诗》和《拟古》等为代表的咏怀诗中,陶渊明亦有着独特的艺术创造。其具体表现为用高度概括的形象化方式,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情怀,特别是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和景物形象,使情感客观化。诗人或侧重于写“景中情”,或侧重于写“情中景”,但都达到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2.
台湾诗人高准正生在台湾“现代主义之声盈天下”的时代。他强调诗的民族性、爱国性,扎根于本土,亲风雅余绪;主张诗要有社会性,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提出了新诗的“新八不主义”。其诗歌不仅力求内容之完美,而且力求形式之完整,毫无斧凿之痕。  相似文献   

13.
辩证色彩 ,是台湾诗人洛夫诗歌的一个显著特色。这主要体现为生与死、有与无的悖论统一 ;虚与实、动与静、俗与奇的对立相依。存在于洛夫诗中的辩证色彩 ,使洛夫诗歌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诗人重视在直接感知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的第一印象,讲究将即景即物的生活直感直接入诗。诗歌的文体特征决定了诗人审美感知的选择性、能动性、整体性等特点与小说家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李娜莎 《科技信息》2011,(31):396-396
元稹是一个很丰产的诗人,悼念怀念妻子的诗留下来的就有三十多首,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元稹与妻子韦丛的爱情堪称楷模,史上写夫妻感情的诗人很多,但是很少能象元稹这样情深之至。本文从元稹的诗及文入手,探究他的内心世界,论述元稹与韦丛感人至深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送别诗并非如传统观念认为的重在写离别相思或故人情谊,而往往是诗人"彼时彼地"心绪的直接反映,而这种心绪更多地与诗人的现实境遇和理想抱负息息相关,是真正的"以诗言志"。送别只是触发诗人内心真实情绪的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17.
送别诗并非如传统观念认为的重在写离别相思或故人情谊,而往往是诗人"彼时彼地"心绪的直接反映,而这种心绪更多地与诗人的现实境遇和理想抱负息息相关,是真正的"以诗言志"。送别只是触发诗人内心真实情绪的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18.
穆旦是九叶诗派最重要的诗人,他的一生,是与苦难相随的一生,但他从来都没有屈服于苦难。他以超于常人对苦难的敏感与承受,显示出了一个诗人的宽阔襟怀与高尚的人格。文章试从诗人晚年诗歌创作来探寻诗人高尚的人品与诗品。  相似文献   

19.
谢朓,字玄晖,是齐梁时最杰出的诗人。他生活在政局动荡,形式主义浊流泛滥诗坛的时代。而谢朓的诗作却以其“清丽”之美倍受人喜爱。谢朓诗中抒写的感情大致不外是:忧世之叹、思乡之情、隐逸之志、欢聚之喜。而这些感情又经常是互相联系,交织在一起的。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和诗人追慕的清逸情趣。而诗人写得最多,又最为擅长的则是以写山水景物为主的五言诗。他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书写唐代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的苦难而著称,其诗作具有"诗史"的审美价值。在杜甫的诸多诗作中,也有不少山水田园诗,虽然没有其现实主义的诗作影响大,但也具有其特有的审美价值。杜甫的山水田园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禅思想的影响,本文以文学与美学的双重视角深入系统研究其创作的山水田园诗的佛禅特色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