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的"赛先生"从文化发生的角度看,其基本意义不是某种科学要素的出现,而是某种科学文化形态的初步确立.科学的某种独立性和自主性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科学社会学的基本命题."五四"时期,科学文化从科学知识的层面上升到科学文化精神的层面,并且与传统文化精神形成某种对峙关系,意味着科学文化已从对传统文化的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科学文化组织机构的出现及其现实的社会功能效应,标志着科学社会建制化的初步确立,意味着科学文化子系统从分殊化较差的传统文化大系统中分化出来;以科学为其基本文化结构的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及其角色定位,意味着科学文化的主体不仅在主体素质上,而且在其社会角色的实现上获得了某种独立,这也一切都意味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文化开始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科学和科学史的理解往往在物质成就层面上给予关注的较多,相对忽视其精神价值.本文认为,科学史的目标不是挖掘历史的陈迹,也不是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难题.科学史始终向世人传达着科学的精神传统,为后人提供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并成为原始性创新的不竭动力与源泉.科学史研究和教育更是弥合“两种文化”鸿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的科学进步观包括三个部分:科学进步的含义,科学进步的判据和科学进步的标志.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进步意味着协调有关经验的知识,并且在理论上以逻辑一贯的形式表述出来,科学进步的判据是理论内在完备程度的提高,普遍性和简单性是科学进步的标志.爱因斯坦科学进步观的核心是物理学理论的统一性,其局限性在于对科学进步的“功能性“判据如预言能力的提高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爱因斯坦的科学进步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4.
孙蕊 《河南科技》2006,(10):43-44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信息突飞猛进、技术产业日新月异的时代。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导致了全球性的文化趋同现象,造成对原有文化的破坏,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受到当今国际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诸多地域和不同的民族具有了同一张文化面孔,丧失了本民族的特征。如同国内外的许多设计师将“现代主义”、“极少主义”、“高技术主义”奉为设计原则一样,这是一种错误的趋势。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正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历史时期所遗留的文化而造成世界的多样性。因此,现代年历设计该如何在从外来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的同时,依然保持住中华民族“自我”的形象,把民族文化与时尚文化巧妙结合起来?现代年历设计又该如何确立既契合现代科技发展、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这些已经成为设计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明确提出民族精神和道德继承问题,这是我们民族在文化层面上认识的飞跃,而把这种带有指导方向性的语言写到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无疑对我们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可能意味着我们对传统文化及儒学认识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即从此我们可以摆脱那种割断历史、否定传统的激进主义态度,正视曾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及其现代价值了.但是我们仍应保持对儒学进行反思的态度,既要提炼其精华,也要剔除儒学传统中因袭着的落后、保守、封建的思想观念,以防它们成为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事业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今天,正确处理义利关系问题,又被提到人们的生活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位置上来了。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确立科学的义利观,就有必要对义利观的历史发展进行探讨。以便吸取精华,作为我们的借鉴。一、义与利的树立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萌发了义利观念,但作为理论形态的义利思想,则是在春秋时代出现的。主利之辩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重义轻利的道义论的特点。这一价值抉择被以孔子、孟子、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发扬光大。两汉时期,董仲舒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倡导“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主刮观,完全…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的科学哲学思想是我们理解科学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进步问题是动态地理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薛定谔的科学进步思想与当时正统科学哲学的科学进步观有着鲜明的不同。正统科学哲学片面强调逻辑和经验,无视科学成长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文化历史条件。薛定谔在理性的范围内分析了社会、文化等因素对科学以及科学进步的重要影响,表现出了惊人的远见。对于我们今天摆脱西方科学哲学的局限性,重新理解科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哲学造诣颇深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有关科学以及科学进步等问题的思索代表着20世纪理解科学的全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揭示了党的阶级属性或物质生产层面上的本质;“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先进的经济基础与先进的上层建筑统一起来,揭示了党的意识属性或精神生产层面上的本质。而二者的统一则体现了党的科学理性追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文明的创造者与文明的享用者统一起来,揭示了党的社会属性或价值层面上的本质,体现了党的价值理性追求。而科学理性追求与价值理性追求的统一、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就是对党的本质的最高概括。  相似文献   

9.
元、亨、利、贞是《周易》中的基本卦辞,千百年来对其阐释颇多。可见,它们已不单是一个文字诠释问题,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逐步渗透到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故本文即透过这种文化现象对其产生的背景及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做了一些探究,并初步将其所包蕴的文化意义定格在社会道德和文化心理范畴内。也即是说,元、亨、利、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其产生到发展始终背负着沉重的社会道德包袱,并逐步渗透和融化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既不应该给予“波义耳明确定义了元素”的殊荣,也不应该断定波义耳“从根本上否定了元素”.波义耳以其大量的实验论证和质疑了人们所定义的“元素”;波义耳以哲学的方式诠释了“元素”,他的“第一凝结物”是一个与“元素”意同形异的概念;正是波义耳以经验与理性相结合的科学传统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是复现人类情感的历史,如何科学地使文学史接近其原生态,揭示出它所具有的普遍有效性和客观必然性的历史规律,是每一个文学史家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既有赖于建构科学的文学史观,更期待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创新与突破。西方古典主义时期枯燥的理性主义对感情的幻想的种种禁忌,对历史的错误理解,对各种民族特性的忽视,对大自然索然寡味的看法等等,导致了文学史研究注重社会道德批评,主张“诗的正义说”及文学的惩恶劝善功能,而远离社会文化层面。到了十八世纪,一股注重社会历史与文化因素的思想潜流开始汇入西方思想主…  相似文献   

12.
"数字城市"建设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数学地球”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建设“数字地球”从何突破的初步设想-建设“数字城市”。主要论述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内容,同时,对“数字城市”的建设途径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向全国大学生提出的四点殷切希望,明确地指出了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一、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 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21世纪的中坚力量,要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为祖国和人民作更多的贡献,首先要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成才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不仅要学有专长,而且要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21世纪…  相似文献   

14.
<正>从17世纪中叶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开始,化学发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这个听史表明化学知识的增长、发展过程是在理论和实验之间的矛盾推动下由谬误到真理,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由经验科学走向理论科学的过程。下面我们就结合化学发展史来考察一下化学发展的认识路线。 1 化学理论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辩证发展 化学史上大体经历了5次重大革命使化学理论不断战胜谬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 第一次是17世纪中叶,波义耳确立了科学的元素概念,否定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水、火、土、气的“四元素说”和以巴拉塞尔士为代表的医化学家的盐、汞、硫的“三要素说”。波义耳于1661年发表了《怀疑派化学家》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批判了他们的错误,使化学从炼金术和医药学的附属下独立了出来,为化学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奠定了基础。波义耳根据大量的实验指出:物质的构造和性质是复杂的。决不是“四元素”和”三元素”所组成,也不是几种属性所能概括的。他给元素定义为“…元素应当是某些不由任何其他物质所构成的原始和简单的物质或完全纯净的物质”。这为人们研究万物的组成,为化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此炼金术日趋没落,波义耳用科学真理战胜了谬误。  相似文献   

15.
从把握命运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满怀豪情地要为社会服务,再到困于家庭和社会的层层阻碍,以至于感受到生命不自由的苦痛,而去探寻人生哲理,“五四”女性文学真实袒露了现代女性初次摆脱家庭女奴地位、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时的心路历程,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  相似文献   

16.
旧体诗创作是闻一多创作生命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对以后的“诗人闻一多”、“学者闻一多”、“斗士闻一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闻一多旧体诗创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基本上是求学时期的创作。可以说,旧体诗是阅读古典的感性报告,主要展现出以下三种精神:发愤读书、砥砺志行、报效祖国,因而具有了感情强烈、直抒胸臆、多用典故等艺术特点。由于受到“五四”精神的感召,闻一多走上了新诗创作之路,但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情结使新诗创作始终笼罩在传统文化(包括旧诗在内)的影响之中。此后,他强调文艺要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相结合,虽然有过向旧诗创作回归的动向,但却不再发表旧体诗作了。虽然如此,旧诗始终是闻一多传统情结的载体,是我们理解闻一多思想及其变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林白小说:女性欲望的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林白小说将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这就是林白小说对于女性欲望的叙事:女性欲望的主题、女性欲望的情节结构方式、女性欲望式流转语言,一个“女性欲望横流的世界”,还异传统写作对女性欲望的取消,也不同于一般女性写作欲望的空缺或遮遮掩掩流露,在林白小说中,女性写作以其欲望本体的形式呈现空前自由。将林白小说置于中国女性写作话语成长序列,中国女性文学从男性话语场独立而出的绰约姿态就凸现出来。一八十年代张洁的女性写作强调大人是人而不是“性”,“女人”作为中心价值其社会价值成为作者表达重心,而在社…  相似文献   

18.
晚明“性灵”文学思想,产生于人性压抑与反压抑的语境。“性灵”不同于“性情”,它是在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出现的,具有去伦理、反理性、追求绝对自由的意味。晚明时期,国家和知识分子之间在生产关系上的裂缝,导致知识分子游离国家意志,在文学领域中倡导“独抒性灵”的口号。这种借助于道、禅思想,表达反人性压抑的非文学意图,使得“性灵”文学思想具有非同寻常的审美冲击力,一向严肃、正经的明代文坛变得“一点正经都没有”。  相似文献   

19.
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官方推崇和评价系统技术支持导致量化标准成为学术评价的优先选择,而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制约了同行学术评价在我国高校的推行。高校学术研究要朝着“质量学术”、“精品学术”、“大师学术”的方向努力.因此学术评价制度也应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祝琳 《河南科技》2004,(1):12-13
<正> 自从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斯诺提出“两种文化”的概念以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就受到世人的密切关注。而实际上,科学与人文之间融通的方式和层次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当代科学的发展更出现了人文化的趋势,但这些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