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至2014年对河南伏牛山区进行野外考察,陆续发现、采集一批臭蛙属(Odorrana)标本,经形态学比较、系统聚类分析及12SmtDNA序列比对,分别为花臭蛙(O.schmackeri)与合江臭蛙(O.hejiangensis).河南南召为合江臭蛙已知分布北限,与模式产地四川合江相距近5个纬度,与合江臭蛙已知分布区呈间断分布,这种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地质结构变迁、气候及水系演变的关系值得探讨.河南南召合江臭蛙繁殖季节较模式产地四川合江种群晚一个月左右,与同域分布的近缘种花臭蛙存在明显的繁殖季节隔离.两个近缘物种同域分布,其同域和物种分化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BSG显带法及一种简单的银染色技术,研究了三种蛙(花臭蛙,棘胸蛙和大录蛙)的C带带型和Ag—NORs,并对其细胞分类学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 在近缘种分化中,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的变化和非同源染色体间易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易位主要表现于花臭蛙;(2) C带分析表明,花臭蛙较特化,它与棘胸蛙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大录蛙的亲缘关系较远;(3) 花臭蛙,大录蛙的标准Ag—NORs位于NO.10染色体的次缢痕区,这同已报道过的一些近缘种相似,说明NO.10染色体的次缢痕及其Ag—NORs为蛙属中多数近缘种核型的共同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形态学比较和12S、16SmtDNA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分布于浙江省西天目山的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 Boettger,1892)与地模产地花臭蛙以及花臭蛙2个新隐种南江臭蛙和黄岗臭蛙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鉴别特征为:1)雌性成体体长约为雄性的1.75倍;2)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尖;3)后肢前伸胫跗关节达眼鼻间;4)趾间全蹼,第4趾两侧及第2、3趾内侧蹼以缘膜达趾吸盘基部;5)背部褐色斑稀疏,形状、大小、排列不规则;6)四肢背面浅褐色横纹宽窄不一,胫部横纹4或5条;7)雄性具1对咽侧下外声囊,背面有肉粉色雄性线,第1指具乳白色婚垫;8)雌性成熟卵动物极棕褐色、植物极米黄色,卵径2.17mm左右.故将浙江省西天目山区的花臭蛙鉴定为一新种--天目臭蛙(Odorrana.tianmuii.sp.nov.).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于2014年7—8月,在保护区内分别采集了华南湍蛙287只、淡肩角蟾53只和花臭蛙111只,采用非伤害性的形态学方法比较研究了其肥满度.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的3种无尾两栖类的肥满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个体肥满度均优于雄性个体,而成体的肥满度则优于亚成体;此外,3个不同物种间的肥满度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雄性的华南湍蛙和雌性的花臭蛙肥满度最佳,而淡肩角蟾肥满度最差.  相似文献   

5.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1~2008年,对河南省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共有两栖动物7种,隶属2目4科7属;区系组成中,广布种4种,东洋界2种,古北界1种,具典型过渡性.蛙科为优势科,太行隆肛蛙为优势种,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指名亚种、北方狭口蛙为常见种,花臭蛙为稀有种,大鲵是珍稀濒危种.龙峪湾是花臭蛙已知分布的北限.本文提出了该区两栖动物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1987年在广东省新丰县云髻山和1993年在连县大东山采到的蛙科种类中,其中绿臭蛙Rana margaretae和桑植蛙Rana sangzhiensis经鉴定,分别与绿臭蛙及桑植蛙所描述的形态特征核对基本一致,为广东省无尾两栖类两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寻找务川臭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务川臭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喀斯特洞穴蛙类,隶属于无尾目蛙科臭蛙属,学名为Odorraaa wuchuanensis(也有作:Rana wuchuartensis),别名“蝌蚂”,分布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往的文献仅记录了其在务川县柏村镇一个洞穴内的分布。务川臭蛙是1979年才被人类发现的罕见的大型蛙类,1983被科学命名。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至2008年11月对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柄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11种,隶属于2目、5科、10属.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和广布种为主,各5种,分别占该区两栖动物总数的45.5%,其中大鲵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伏牛山是臭蛙属及花臭蛙分布的北限,同时也是秦巴拟小鲵分布的东限.根据其资源特点,提出了保...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水城县、云南官渡区、四川会理县和四川冕宁县采集了无指盘臭蛙动物样品,收集了其栖息地的水样及土样、以及环境因子.对所获土样和水样中的微生物进行了计数,并鉴定了优势细菌的种类及其丰度.进行了细菌总数和非优势细菌比例对无指盘臭蛙皮肤分泌物体重比关系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无指盘臭蛙皮肤分泌物体重比与土样中的细菌总数极显著地线性相关(p<0.01),而分泌物体重比与土壤非优势细菌比例仅呈现粗略的对数关系(p<0.1).  相似文献   

10.
徐宁  吴贯夫 《贵州科学》1993,11(1):19-22
本文报道贵州仁怀产绿臭蛙的核型、C—带和银带。其染色体数目为2n=26,NF=52,大型染色体5对(相对长度大于9%),小型染色体8对(相对长度小于7%)。第3、4、6、9四对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各号染色体均有着丝粒区C带,3q和4q上有一条居间区C带(4q异态),2p有一条弱居间区C带。9q有一对标准NORs(异态)。本文还讨论了贵州与四川产绿臭蛙染色体核型、带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黄山汤口镇两栖动物区系及其资源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连续四年的调查发现黄山汤口镇海拔 40 0~ 60 0m区域内 ,现存两栖动物 17种 ,分属 2目 7科 ,占安徽省全部两栖类的 60 .71% ,其中两种属广布种 ,其余全部为东洋界种 .武夷湍蛙和花臭蛙是该地的优势种 ,棘胸蛙、三港雨蛙已成为稀有种 ,凹耳蛙为黄山特有种 .资源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若部分物种得不到有效保护 ,在近年内极有可能继阔褶蛙之后这几种两栖动物可能就从该地消失 .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对四川省万源市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花萼山共有两栖动物2目9科27种(亚种).其中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为大鲵Andrias daviddianus;省级保护动物3种,为巫山巴鲵Liua shihi、秦巴巴鲵Liua tsinpaensis和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4种,近危物种5种;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3种(亚种);中国特有种17种(亚种);相对于2006年的调查新增2个种,分别为南江臭蛙Odorrana nanjiangensis和光雾臭蛙Odorrana kuangwuensis.建议建立统一的"秦巴山区两栖动物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大鲵、秦巴巴鲵、巫山巴鲵、南江角蟾、巫山角蟾、南江臭蛙、光雾臭蛙、隆肛蛙、合征姬蛙等种类的监测和生物学研究.在加大宣传和打击违法捕捉力度,减少对野生蛙类利用的同时,积极开展隆肛蛙、棘腹蛙等大型蛙类的人工养殖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秦巴山区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云南勐腊县产的大绿臭蛙的核型,核型模式为2n=26(18M+8SM),5+8,NF=5;并与已报道的安徽黄山和香港的大绿臭蛙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虽然大绿臭蛙的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核型模式相同,但在SM和M的数目、顺序以及次缢痕的位置等有所不同,说明大绿臭蛙的不同地理种群的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诗词韵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6月,是在贵州师范大学学院古代学重点学科基础上组建的专业研究机构,现有副教授以上职称6人,其中教授3人,获硕士以上学位9人,其中博士4人。该所业已形成以诗词韵研究为主导的学术趋向,发表了有关诗词韵研究的学术专10余部、论100余篇,主持省部级社科研究课题3项,获省级学术奖励6项,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记录了三清山两栖纲动物2目7科24种,是江西省两栖纲动物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小棘蛙、九龙棘蛙是江西省的新纪录,无斑肥螈在江西省的分布得到了证实,树蛙科、姬蛙科和蛙科种类颇为丰富.棘胸蛙组3种均分布于三清山;黑斑侧褶蛙、泽蛙、花臭蛙、棘胸蛙和中华大蟾蜍为优势种群;垂直分布特点明显,低海拔物种数量较多,随海拔升高,物种数量减少.中国特有动物13种;虎纹蛙为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物种4种,近危(NT)物种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成分占据绝对优势,东洋界成分仅由华中区成分及华中华南区共有成分组成,没有华南区成分.华中区成分和本区中国特有种均属南中国型.南中国型在该区出现频率高达58.3%,表明该区仍为其优势分布区.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0月对湖北省保康县五道峡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考察期间采集到两栖动物蛙类标本1只,经鉴定,为无指盘臭蛙(Odorrana grahami),是湖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在兰州大学学报(1975年、第4期)上发表“甘肃文县地区两栖类调查”一文。最近在整理标本过程中发现遗漏花姬蛙一种,特作如下补遗。 据文献报导,花姬蛙分布于我国的湖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岛等地。甘肃未见有分布的报导。  相似文献   

18.
XXL是常绿杜鹃的1个品种,以XXL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校区)与贵州省植物园2个不同小生境下XXL的花部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在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校区)与贵州省植物园2个不同小生境下,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校区)生境较为适合XXL的开花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盘江人     
刘仕敏 男,汉族,1968年5月生,贵州开阳人。1991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体育系,同年分配到望谟一中担任体育教师,1995年8月调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任教至今。现任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副教授。  相似文献   

20.
一、将北京所产的6种无尾两栖类作相互杂交实验。除了狭口蛙一种没有成功外,其余5种的互相杂交可以归并于下列5类:1.能够发育成幼蟾或幼蛙者有大蟾蜍与花背蟾蜍或黑斑蛀与金线蛙的相互交配。2.发育至蝌蚪期的有金线蛙♀X 花背蟾蜍(?)的少数受精卵。3.发育至囊胚期的有哈士蟆♀X 黑班点(?)。4.只能使卵产生不规则的卵裂沟的有黑斑蛙♀X 花背蟾蜍(?)或哈士蟆(?),金线蛙♀X 大蟾蜍(?),金线蛙♀X 花背蟾蜍(?)的多数精受卵。5.没有卵裂现象的有大蟾蜍♀X 黑斑蛙(?)或金线蛙(?)或哈士蟆(?),花背蟾蜍♀X 黑斑蛙(?)或金线蛙(?)或哈士蟆(?),黑斑蛙♀X 大蟾蜍(?),金线蛙♀(?)哈士蟆(?),哈士蟆♀X 大蟾蜍(?)或花背蟾蜍(?)。二、自大蟾蜍与花背蟾蜍相互杂交得到在形熊上不同的蟾蜍,说明了大蟾蜍和花背蟾蜍的卵细胞质是不同的。虽然自相互交配所得的杂种蟾蜍的染色体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卵细胞质或其含物的不同,也能够影响它们的胚胎发育,说明了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