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家驹 《科技信息》2010,(8):129-130
未决羁押是一种剥夺人身自由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一国公民的权利现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未决羁押得到了广泛和普遍适用,成为一种常态。存在适用范围过广、羁押期限过长、羁押违反比例性、超期羁押、羁押场所违背中立性、司法救济虚无化等问题。从无罪推定的理念考察,未决羁押应当受到比已决羁押更加严格的司法控制,被羁押人应当受到比已决犯更加充分的制度保障。为此,应当在法定羁押地位,法定羁押适用,法定羁押场所,法定羁押期限,法定司法救济和权利保障等方面着手改革并完善,对现行未决羁押措施进行制度化、法制化,切实保障未决羁押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2.
从人权的视角来看,大学生不仅拥有法律权利,也拥有道德权利。因此,高校不仅要保障大学生的法律权利,也要尊重其道德权利。大学生的道德权利,既是应然权利,也是实在权利。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确立人文关怀的核心地位,彻底改变原来那种"无人"的教育,站在人权视角和高度,以宽容、理性、尊重和平等的胸怀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维护与保障大学生的道德权利。  相似文献   

3.
近来关于在押人员遭受权利侵害的案件屡见报端,在押人员的合法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通过探究在押人员在羁押场所的生活、看守所内的刑讯逼供以及权利现状我们看到在押人员的权利仍然没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通过改变在押人员的现状,对保障在押人员的权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举权利,是指公民在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和其他公职人员选举中选举他人和被他人选举的权利,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两部分构成,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利平等,是指公民在选举中依照合理法律的规定受到平等的对待,也就是在合理法律面前,条件相同的公民享有相同的选举权利,它包括资格平等和价值平等两方面的内容。选举权利平等是一种"阶梯式"的分层次的平等;是一种存在着"合理差别"的相对平等;是一种"群体平等"和"个体平等"相结合的平等;是一种"机会平等"。选举权利平等,是政治平等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选举的民主性和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保障选举权利平等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法律制度、严格执行法律、完善的救济和裁判机制、平等的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宪政体制注重保障人权、呼吁平等,却因制度性机会分配不均衍生出选举权、知情权等不被保障的制度性弱者一隅.和生理上、能力上的弱者不同,此种弱者群体为制度所困,受损权利更加隐蔽,其权利保障问题更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与国际劳工标准相比,我国农民工人权保障在工会组织权利问题、平等就业权问题、集体谈判问题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形成了障碍。因此,完善有关人权和劳工权利方面的法律,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仅是国际人权公约所要求的,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社会条款问题,我们事先作好法律准备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婚姻家庭关系是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以追求个性人格完善、男女完全平等、家庭幸福美满为主要标志的新型婚姻关系。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地位已获得很大改善,但社会上"男权主义"的封建残余仍然存在,使得现代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应有的权利与安全难以得到真正保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男权主义产生的条件、男权主义对现代婚姻家庭的不良影响以及改善现代婚姻家庭关系的措施,以促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权利冲突是指在权利的行使中出现两种合法性、正当性权利,要实现一种权利就要排除或减损另一种权利的实现。社会资源有限性、社会习惯、法律体系、权利的位阶不确定性是权利冲突的的原因。通过合作交换、平等、公平、价值衡量和利益衡量来化解权利冲突。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权利冲突是由于滥用权利所造成的,实际上。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与限制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商标权权利限制是对商标权人使用商标权的一种限制,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人能够在合理的请况下使用商标权人的商标,在这种合理使用商标的请况下,商标权权利限制在保护其他商标权人利益的同时,也通过商标权利限制保障了消费者的安全权利、被告知的权利、选择权、平等服务的权利、请求、起诉等五项权利,保护了商标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在对我国未决羁押现状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人权保障的角度提出未决羁押独立化改造的若干思考:建立未决羁押的司法审查机制,将羁押决定权从承担追诉职能的警检机关转移给处于中立地位的治安法院;重塑我国看守所的管理体制,将未决羁押场所从公安机关分离出来,改由处于超然地位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将未决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相分离,改变未决羁押期限随着办案程序的流转而相应延长的做法等.通过上述制度性、法治化的改造,使未决羁押成为一个独立、封闭的司法控制系统,减少以至于消除刑讯逼供、超期羁押、律师会见难等刑事诉讼中的不良现象,切实改善被羁押人的处遇,维护其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仅限于部门法范围,主要是通过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的方式来实现的,且并未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进行明文规定。在宪法层面,虽然有关于隐私权的隐性规定,但通过直接适用宪法即宪法司法化来对隐私权进行保护,在我国还没有先例。需将宪法的精神和原则贯彻到部门法中,通过部门法的适用来实现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最终实现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应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做出努力,政府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及社会应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3.
《旅游法》甫一产生,就以旅游者权益保护为主线,并在权利义务对等原则下妥善处理了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但百密一疏,《旅游法》在惠众和公平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旅游业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越其物质价值,《旅游法》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伦理目标。为此,国家应加大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必须转变观念,发展"社会旅游",保障弱势群体的旅游权利。此外,还需要其他制度配套前行,保障公民的旅游权利。  相似文献   

14.
在承认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的事实体制下,集体与承包农户之间的土地产权关系是清晰的。因此,完善集体土地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一代理关系的重点在于健全村委会的治理结构。而在现有的集体土地征用制度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的土地产权是残缺的。因此,应建立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同时确立分别按“人口股”和“土地股”分配土地流转收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治社会的目标之一是限制公权,尊重和保障私权。从私权保障的视野看,《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在立法宗旨和原则、立法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该法进一步规范和限制了公权力的行使,保护了私权利,较为全面地实现了对公民私权利的保障。但该法相关规定仍存在缺憾,如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没有扩大、立法原则的规定仍有欠缺、对公民权利义务以及警察权力义务限制的不对等等,导致私权利保障不足,有待在立法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情况判决是行政诉讼判决中一种特殊的判决方式,具有特定的内涵、适用条件以及理论依据。但由于判决的适用条件中"公共利益"、"重大损失"的概念难以判断,在此前提下情况判决的适用可能导致公民权利遭受严重的侵害。同时由于利益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通过事前的行政程序、诉讼中停止执行制度以及利益衡量等多种手段来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养制度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和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劳动教养制度与法治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冲突,因此劳动教养问题亟需进一步研究.从劳动教养正当化的角度对劳动教养制度的问题及其相关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并从程序上进行司法设置,以求得劳动教养问题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法律在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上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引入并在我国推广国际通行的优先股,让中小股东主动选择看得见的利益。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和“风险效益对等原则”,拿“用脚投票”的消极的形式平等来换实实在在的收益,对广大中小股东而言未尝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宪政话语中,把握宪政本质特征的是西方古典宪政理论。它的核心问题是"有限政府",即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它解决了为什么和怎么样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问题。个人权利先于和优于国家权力、人性不完善所导致的没有限制的权力必然被滥用,是必须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理由;以防恶为原则,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在政治和法律制度设计时进行必要的分权是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磁辐射污染是近几年电网建设中的前沿法律风险。至今.电磁辐射污染诉讼中均以原告败诉、供用电单位胜诉而告终。究其理由,一是对于电磁辐射标准的适用,法院采用了对被告(即供用电企业)较有利的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二是对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法院认为原告未能承担对于“损害”的举证责任。这明显与现行法律相违背。因此,电网企业安于胜诉现状是短视的,应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以防范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