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超静定结构的弹塑性性能,用柔度法的基本原理,对一次超静定刚架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加载全过程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受力变形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弹性阶段;固定端处截面附近产生塑性变形到形成塑性铰阶段;固定端处截面附近弹塑性区卸载到刚结点处截面形成塑性流动阶段.给出了塑性铰处的相对转角及其引起的位移的计算方法,推导了加载各阶段的荷载、弯矩和位移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固支梁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单位荷载法分析了两端固支超静定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加载及变形过程,并给出了加载各阶段的弯矩和位移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受力变形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弹性阶段:固支端附近产生塑性变形阶段;固支端为塑性铰而固支端附近塑性区卸载阶段;固支端保持为塑性铰而梁中部部分区域产生塑性变形直至形成塑性流动阶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结构对称性分析了两端固支超静定梁在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加载及变形过程.受力变形可分为弹性和弹塑性两个阶段,在弹塑性阶段,两固支端附近和梁中部同时产生弹塑性变形直至固支端和梁中点同时形成塑性铰而成为塑性流动机构.通过单位荷载法求出了加载过程中的位移公式,可供弹塑性力学教学和工程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均布荷载加载作用下一次超静定梁的弹塑性变形全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受力变形的特点,均布荷载下一次超静定梁的加载过程可分成4个阶段,分别是弹性阶段,固支端附近塑性变形区扩展阶段,固支端保持为塑性铰而固支端附近塑性变形区卸载阶段,固支端保持为塑性铰而梁中部出现塑性变形区并扩展直至中部某点形成塑性铰阶段.在弹性的第1阶段,弯矩内力、挠度与外荷载是线性比例关系;在第2阶段,弯矩内力、挠度与外荷载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第3阶段,弯矩、挠度与外荷载是线性关系但不是比例关系;在第4阶段,弯矩与外荷载的关系与第3阶段相同,但挠度与外荷载是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给出了弹塑性全过程各阶段任意点的弯矩和挠度计算公式,可供结构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5.
单跨均布荷载作用下两跨连续梁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柔度法对两跨连续梁在一跨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加载全过程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受力变形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全梁弹塑性变形阶段,左跨中点附近产生弹塑性变形到形成塑性铰阶段,中间支座处截面由弹塑性变形到形成塑性铰阶段.讨论了加载各阶段的荷载、弯矩和位移计算公式,可供对连续梁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静定梁的最优塑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直接变分方法研究超静定塑性梁的最优设计问题,数学上它表述为一个具有不等式约束的泛函数极值问题,应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得到了最优塑性设计的一组必要条件,并由此导出了最优性条件,当目标函数是塑性极限矩凸函数时,证明了这一最优性条件也是最优解的充分条件,基于最优性条件可建立求解最优塑性梁的一般方法,这方法能普遍适用于各种荷载形式和支承条件。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态柔度差曲率的梁结构损伤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梁式结构的损伤识别,模态柔度比结构的频率和位移模态更加灵敏,通过结构的前几阶模态就可以容易计算得到。文中提出了基于柔度差曲率的损伤识别方法,通过3种方式计算所提指标,将得到的指标进行损伤敏感性对比,在简支梁设置一处、多处和支座处的损伤工况,在两跨连续梁设置多个和支座处的损伤,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模态柔度行均值计算的柔度差曲率最好,柔度列最大元素计算的指标次之,柔度对角元素计算的指标可以进行简支梁1处损伤,但对多处损伤有些模糊。  相似文献   

8.
对裂纹柔度法残余应力计算中的误差传递进行了深入分析。应用误差传递函数对包含协方差、建模误差在内的Legendre插值模型的收敛、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应力误差估算方法。验证实验表明:通过应变偏差可确定满足最小应力不确定度条件最佳收敛阶,由此估算的应力误差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探讨压杆稳定设计中的不同方法,提出在“柔度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设计公式,从而简化了繁琐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 提出一种基于柔度矩阵法的损伤识别方法, 只需结构的低阶模态参数便可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 克服了实际应用中高阶模态参数较难获得的缺陷, 并通过一个悬臂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均布交变载荷作用下固端梁的安定性分析,求解了安定极限载荷,并得出结论:安定极限载荷随不同的加载、卸载工况各不相同;只要在安定极限载荷范围内,无论怎样加载、卸载,结构都处于安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固端梁在均布交变载荷下的自动适应,求解了自动适应极限载荷,并指出:自动适应极限载荷随不同的加载,卸载工况各不相同;只要在自动适应极限载荷范围内,无论怎样加载,卸载都在自动适应状态。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多功能高温试验炉对4根尺寸相对较大的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和1根普通钢筋混凝土(NC)梁开展了恒载作用下的高温试验与高温后的抗弯试验,以期为钢筋RPC梁抗火性能评估提供依据. 试验获取了试件在高温下跨中截面的温度场、挠度发展数据,分析了控制温度和外包砂浆层对钢筋RPC梁高温下以及高温后抗弯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混合掺入体积分数为2%的钢纤维与0.3%的聚丙烯纤维,有效抑制了RPC梁的高温爆裂现象;控制温度对RPC梁的高温挠度发展及高温后的剩余抗弯性能有重要影响,在经历600 ℃和800 ℃高温作用后,RPC梁的剩余抗弯承载力分别下降了13%和24%;外包砂浆层有效减少了RPC梁的高温损伤,并显著改善了构件高温后的剩余抗弯性能;相比于普通混凝土梁,高温作用后的RPC梁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及安全性相对较高;基于截面等效温度,提出了RPC梁高温后的抗弯力学性能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5.
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固支梁的弹性力学解析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采用半逆解法,求出了两端固支的单跨超静定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解,并与材料力学解进行了比较,说明了材料力学解的精度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两端截尾分布的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理论建立了应力和强度都是截尾分布时机械零构 可靠度计算公式,消除 了目前使用和理论分布进行零构件可靠度可靠度永远小于1的情况,使可靠度计算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截尾分布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机械零,构件的所有设计变量都不服从理论分布这一事实出发,提出了两端截尾分布模型。以零构件的寿命为例,给出了可靠性设计中常用的两端截尾分布的概率密度和可靠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为在工程实践中能推广应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确定的方法",结合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将BIM相关技术应用到这些具体步骤中,探索出了BIM应用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获得"、"项目活动清单的获得"这些步骤的具体实现途径,提出了"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确定方法",为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确定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给出一种二维非均匀介质波场计算的渐近方法, 该方法基于Lagrangian Gaussian光束(简称LGB)系统的波场数值模拟, 利用任何一个非均匀介质的光束都是独立连续的, 完整的波场即为由所有这些Guassian光束叠加得到的原则构造数值方法, 并用数值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