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pH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对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缓冲体系试验和对摇瓶发酵过程pH变化的分析,了解摇瓶发酵过程中pH对L-天冬酰胺酶合成的影响.采用流加磷酸自控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pH,可延长发酵周期,有效地防止菌体的过早自溶,大大促进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较分批发酵提高产酶83%,达到110 u/mL.发酵动力学特性分析表明,该发酵方式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与菌体生长不相关,控制比生长速率μ为0.15~0.30 h-1,均有利于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可使比产酶速率的最大值Qpmax达到3 922 u/(g h).  相似文献   

2.
甘油脱水酶是生物法合成1,3-丙二醇的关键限速酶,对1,3-丙二醇的合成速度和发酵终浓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Klebsilla pneumomae XJ-Li的基础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甘油脱水酶的合成与菌体的生长具有较好的偶联性,发酵8h即可达到最大产酶高峰,同时菌体生长也达到稳定期;其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40℃,oH值8.0,甘油浓度20g/L,氮源为6.0g/L的硫酸铵。  相似文献   

3.
CO2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鼓泡式光生物反应器,比较通入空气及不同φ(CO2)(1%、3%、5%、10%、15%)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含量对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均有影响,其中φ(CO2)为3%时培养及光合放氢的效果最好,培养的藻细胞10d细胞密度倍增3.8倍,比生长速率为0.134d-1;培养到第7d,细胞密度调整为6×106个/mL,暗诱导12h后,在15μmol/L解偶联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作用下连续光照24h,培养的藻细胞产氢量提高70%,最大比产氢速率为3.24mmol/(g·h).代谢分析表明,φ(CO2)为3%时培养的藻细胞淀粉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1倍,CO2作为惟一碳源时淀粉含量与产氢量密切相关.利用CO2培养提高扁藻细胞产氢量的工艺有利于温室效应气体的减排.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甲基单胞菌 Methylomonas sp.GYJ3发酵培养过程中生长特征和产酶特征 ,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生长过程中产酸 ,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 p H可提高细胞的生长密度 ,其生长周期较摇床发酵短 .细胞中甲烷单加氧酶产生于细胞的对数生长期 ,在 70 h以后甲烷单加氧酶活性不再增加 ,最高活性为 3.97nmol环氧丙烷 / min· mg干细胞 .同时研究了细菌生长过程中甲烷的利用 ,结果表明每克甲烷的消耗可产生 0 .69g细胞干重 .考察了 Cu2 +浓度对细胞产生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和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的影响 .并由此建立了 GYJ3菌的连续发酵动力学模型 .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纺织工业中所需求的高温退浆酶,从枯草堆、农田积肥、下水道等处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能向胞外分泌耐高温α-淀粉酶的菌株并对其产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初步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C1;菌株C1在基础培养基中(pH=7,温度45℃)培养24h左右达到生长稳定期,在68h时,酶活达到最高,为185.6U/mL;此α-淀粉酶最适作用pH值为6,最适温度为70℃;酶的耐热性能较好,在70℃处理1h,仍具有81%的酶活,适合高温退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黏附和差速离心法分离和纯化小鼠胎肺Ⅱ型细胞,所得细胞纯度达(90±2)%,产量为每5只小鼠胎肺收获(23.6±7)×106个细胞.原代培养的小鼠胎肺Ⅱ型细胞在12~24 h 开始贴壁,在36~48 h呈指数生长,72 h后生长减缓,4~5 d左右细胞开始变形分化.免疫荧光鉴定胎肺Ⅱ型细胞表面活性蛋白C(SP-C)染色阳性,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内板层小体,细胞中proSP-C蛋白在培养48 h后表达较高.体外病毒转染成功,可见强烈荧光表达.成功建立了小鼠胎肺Ⅱ型上皮细胞的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7.
菊粉酶高活力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101林酵母中筛选出一株高菊粉酶活力的菌株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sp.)y-85,该菌株菊粉酶的合成受木糖或菊粉的诱导,产酶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菊芋抽提液7.0,尿素2.0,玉米浆3.0,产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5~6,在这些条件下,摇瓶培养24h,该菌株产生的酶活力可达1403u/ml。  相似文献   

8.
K123菌株普鲁兰酶(Pullulanase)的合成及其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株从白酒发酵现场分离得到的K123菌株普鲁兰酶的合成及其部分酶性质,结果是K123菌株的异淀粉酶在培养液中的大量积累发生在稳定期后期,菌的最知生长温度为35℃,产酶的最适温度则为30℃;菌的最适生长pH和产酶的最适pH均在7.0-7.5;产酶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有效碳源是糯米淀粉,糊精,支链淀粉,玉米面,茁霉多糖,麦芽糖,而葡萄糖则抑制产酶;  相似文献   

9.
人参SQS基因的干扰载体构建及转化人参愈伤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人参为材料, 根据人参SQS基因设计正义及反义片段引物, 构建了SQS基因干扰表达载体;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化人参愈伤组织, 对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及实时定量PCR检测, 并对抗性愈伤组织的皂苷进行HPLC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与非转化人参愈伤组织相比, 转化后的愈伤组织SQS基因表达量降低, 皂苷含量有所变化. SQS是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 抑制SQS基因的表达, 可调控人参皂苷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30L发酵罐中研究里氏木霉HC-415菌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菌体形态学变化时,发现该菌的形态变化可分为4个时期;第Ⅰ期为接种后的0~24h,菌体形态主要呈丝状伸长,较少分枝,产酶基本处于停滞期;第Ⅱ期为24~60h,菌丝体不断伸长,分枝增多,菌体变粗,酶活性增长明显;第Ⅲ期在60~132h,此期菌丝体变粗变短,并出现横隔,分枝顶部生出许多膨大的圆形结节,该期为纤维素酶活力的快速增长期和高峰稳定期;第Ⅳ期为132h后,期间菌丝体呈粗短圆状,仍有许多膨大的结节,但菌体数量逐渐变少,酶活性开始逐步下降.结果表明:里氏木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时菌体形态与发酵液中的酶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形态学特征可作为实际生产中快速调控发酵液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引入协同关系的理念,利用TLC和HPLC法从人参栽培地土壤中筛选出高效转化人参皂苷CK的复合菌群R2A48.方法采用微生物转化法生产人参皂苷CK是目前的首选方法,而高效菌株的筛选是大量制备人参皂苷CK的首要条件.结果通过因子转化实验确定其最佳转化条件:初始p H为7.0,底物浓度为3%,转化温度为35℃,摇床转数为140 r/min,转化时间为14 d.结论本研究为目前只利用单一微生物转化人参皂苷CK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对微生物转化人参皂苷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考察复方片剂中人参皂苷Rb1体内药动学特征及相对生物利用度,以获得药动学参数为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两组大鼠分别灌服益脑康片剂混悬液及三七西洋参提取物(灌胃剂量均相当给予人参皂苷Rb190 mg/kg)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药质量浓度,通过3p97药动学软件自动拟合数据获得药动学参数.大鼠灌胃给予益脑康片剂粉末(试验制剂)及三七和西洋参提取物(参比制剂)后,人参皂苷Rb1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一室模型,试验制剂药动学参数为Ka=22.217 4 h-1、t1/2Ka=0.031 1 h、Ke=0.144 5 h-1、t1/2Ke=4.7979 h、AUC=666.1752(μg/mL).h;参比制剂药动学参数为Ka=5.428 9 h-1、t1/2Ka=0.1276 h、Ke=0.134 8 h-1、t1/2Ke=5.1413 h、AUC=622.526 0(μg/mL).h.由药动学参数求得益脑康片人参皂苷Rb1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实验结果表明益脑康片剂中人参皂苷Rb1在体内的分布较快而代谢排除的速度较慢.人参皂苷Rb1相对生物利用度很高,预示可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用以橙皮苷为转化底物和主要碳源的培养基筛选到能高效转化橙皮苷生成橙皮素的青霉菌C-21.并利用"复杂系统状态定向调控技术"对种子培养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使发酵时间缩短至58 h,转化率达到99.55%.根据茵种的动力学曲线发现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可以提前起始产酶时间,增强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W2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以获得最佳的菌株生长条件和最佳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条件.结果表明: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培养基成分(g/L)为葡萄糖40.0,NaNO32.67,K2HPO41.0,KH2PO40.5,KCl 0.1,MgSO40.5,CaCl20.01,FeSO4.7H2O0.01,酵母提取物0.1.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培养基最适宜pH=6.5,接种量为1%,最适温度为30℃.针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菌体生长的关系,将分段培养工艺应用于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中,即在培养的初期24h内采用菌体生长最佳培养条件,在培养后期采用菌体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利用SIH合成培养基,在7 L发酵罐培养盘基网柄菌.培养147 h后,细胞密度达到4.0×107 mL-1,为在复杂培养基上所能达到的细胞密度的2~4倍.培养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量为6.7 g/L,产氨浓度达0.88 g/L.对培养基中的氨基酸分析表明,赖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和苯丙氨酸消耗较快, 显示SIH培养基的氨基酸成分还可进一步优化.采用基于Monod生长动力学的半经验模型可很好模拟细胞生长和底物消耗,并估计出动力学参数μmax = 0.115 h-1, Nmax = 6.0×107 mL-1.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合成培养基和为利用这一新型真核表达系统大规模生产重组异源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葡萄糖和苯酚为基质培养微生物细胞,模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此时的细胞生长动力学可以用Monod模型描述.当加入吡啶溶液时,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它们的动力学则表现为受抑制的Aiba模型.此时,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分别降低了34%和25%.而对含有吡啶的溶液进行紫外光催化之后,对微生物细胞的抑制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其生长动力学又恢复到无抑制的Monod模型.以葡萄糖为培养基质时,微生物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可以恢复到原来的81%;而以苯酚为基质培养时,最大比生长速率则比原来高38%.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口腔白假丝酵母菌的群体生长规律,为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机理研究、诊断及防治提供基础。方法:将108株经两次激活的分离自HIV感染者和健康人群口腔的白假丝酵母菌接种于YPD液体培养基37℃培养15 h,每间隔1 h取样采用血球计数板活菌计数法计算活菌数,同时用酶标仪测定OD600值,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代时。结果:绘制了分离自HIV感染者和健康人口腔的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曲线,0~3 h为迟缓期,4~10 h为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开始于10 h,两组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基本相似。108株白假丝酵母菌的代时为1.568 h,其中HIV感染者白假丝酵母菌代时为1.354 h,健康人群白假丝酵母菌的代时为1.782 h,HIV感染者来源的白假丝酵母菌生长速度比健康人群来源的白假丝酵母菌快0.428 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者和健康人群口腔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各个时期基本一致,HIV感染者口腔白假丝酵母菌生长速率较健康人群稍快,在口腔念珠菌病致病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株从白酒发酵现场分离得到的K123菌株普鲁兰酶的合成及其部分酶性质.结果是K123菌株的异淀粉酶在培养液中的大量积累发生在稳定期后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产酶的最适温度则为30℃;菌的最适生长pH和产酶的最适pH均在7.0~7.5;产酶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有效碳源是糯米淀粉、糊精、支链淀粉、玉米面、茁霉多糖、麦芽糖,而葡萄糖则抑制产酶;产酶的最佳氮源是蛋白胨、酪素水解物,无机氮源则使得K123菌株的产酶量略低于有机氮源.通气量对菌体的生长影响较大,但菌体的生长达稳定期后,通气量的改变对菌的产酶影响不大.K123菌株所产的异淀粉酶水解茁霉多糖的产物为麦芽三糖,不水解动物淀粉,是普鲁兰酶(pululanase).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5.8,受Ca2+,Mn2+等离子激活,受Cu2+,Zn2+等离子抑制;该酶的热稳定性较差,50℃以上迅速失活;pH稳定性较好,中性,微酸性条件下,冰箱中可长期保存.该酶应用于固态白酒发酵可提高出酒率平均4%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利用回转器模拟失重的生物学效应试验中对人参细胞的钙调蛋白(CaM)基因表达与人参皂苷合成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回转处理不仅在初始阶段可以诱导CaM基因表达的提高,而且在处理人参细胞的18h之内,CaM基因表达还呈现波动性变化.说明了Ca 2+ 依赖信号转导系统在转导重力变化刺激信号过程中的复杂性.回转处理还可以诱导人参皂苷的合成与人参皂苷合成相关基因鲨烯合酶基因(squalene synthase gene,sqs)与鲨烯环氧酶基因(squalene epoxidase gene,sqe)的表达.Ca 2+ 螯合剂EGTA、质膜钙通道抑制剂LaCl 3 与细胞内膜钙通道抑制剂钌红(ruthenium red,RR)都可以抑制回转诱导的CaM基因、sqs与sqe的表达,以及提高人参皂苷的合成.这种相关性说明胞外Ca 2+ 的内流与胞内钙库的Ca 2+ 向外流入胞质中,对于回转诱导人参细胞内皂苷含量的升高都是必须的,CaM可能介导了回转诱导人参皂苷合成的模拟失重效应.CaM拮抗剂氯丙嗪(CPZ)与N-(6-aminohexyl)-5-chloro-1-naphthalenesulfonamide(W 7 )可以抑制回转诱导的人参皂苷合成,sqs与sqe的表达也显示了CaM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胶体几丁质为底物,研究了红曲霉液态发酵产几丁质酶.研究结果表明:胶体几丁质的添加能有效诱导红曲霉合成几丁质酶.在培养基中添加0.8%(W/V)胶体几丁质的同时,添加0.4%(W/V)葡萄糖,有利于红曲霉的生长以及几丁质酶的合成,发酵48h几丁质酶活力达到最高的0.3504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