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朱熹的自然观是其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既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规律的认知和理解,也以丰富的内涵充实着朱熹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对朱熹弟子后学的影响更是深远。朱熹的自然观主要是从宇宙观、生命观和天人观三个方面对其弟子后学产生重要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朱子家训》是体现朱熹思想的重要文献,《朱子家训》的理论基础就是由朱熹继承和发展北宋理学而建立起的庞大系统的程朱理学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宋代的新发展。《朱子家训》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家庭和谐,基础是实现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目的是实现当时社会的整体和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朱子家训》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统治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对家庭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的论述在今天仍有可以借鉴的实践价值及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熹用韵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字元(口每),1130年生在福建尤溪,1200年卒于福建建阳。他的《诗集传》在相当多的韵脚下都注上反切、直音或叶音,按照所注音读《诗》,在当时是很和谐的,而读叶音的韵脚,一般是朱熹读来不和谐而改读的。据此,我们便可以通过《诗集传》韵脚的注音归纳朱熹的用韵实际。作为一大学者,朱熹注音不可能用方音,所以,考察朱熹的用韵,实际上就是考察南宋前期的韵部情况。  相似文献   

4.
朱熹与吕祖谦合编《近思录》,本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朱熹的影响和学术地位,时有抹煞吕氏名字现象的情况发生。虽有像《四库全书总目》这种权威著作力陈其非,仍未肃清影响。勾稽朱、吕文集与两人往来书函,剖析《近思录》中具体内容,不仅可以揭示当时编纂史实,还能确立吕祖谦在《近思录》编纂中真实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和学者、教育家陆九渊、陆九龄两兄弟,学术观点不同,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派,他们曾长期地进行过口头和书面辩论,他们的学生也有不少参加到这种辩论中去。在鹅湖寺讨论学术问题时,其辩论就相当激烈。当时的书院多为某一学派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心或基地,岳麓书院及白鹿洞书院曾是朱熹讲学之所,象山是陆九渊讲学之地。但  相似文献   

6.
金声是明末危机时期出现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言行在当时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挽救明王朝统治危机,金声向统治者献言献策,竭力宣扬儒家治国的民本思想;在他辞官退居乡里期间,积极推行民本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康熙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消除满汉民族矛盾,重建统治秩序,尊孔崇儒,尤其推崇朱熹,以朱熹理学为官方哲学,并以朱熹的治国思想指导其治国实践,康乾盛世在一定程度上是朱熹治国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对朱熹工夫论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1.简要梳理朱熹格物论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指出朱熹在建构其工夫理论时,对“二程”的工夫论述有取有舍,凸显出朱熹工夫论思想的独特立场;2.考察朱熹“格物致知是《大学》第一义”这一重要论述,分析其在何种理论企图之下,再三强调格物在《大学》工夫程序中的首要地位;3.分析伊川“察之于身”的格物论及其与朱熹“反身穷理”之命题的理论关联,在此,朱熹已意识到居敬与穷理应当是一种“互相发”的关系;4.朱熹所言“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不是两事”之说乃是其工夫论思想的终极之论,此论意味着格物与诚意既可两立又不可分离,但这种不可分离又不具有浑然合一性。朱熹若能坚持格物致知至诚意正心乃同属“明明德之事”的立场,则格物诚意不是两事的观点始能真正落实,由此可以建构起一套义理自足的儒学工夫论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9.
朱熹《舜典象刑说》主要涉及刑法产生理论基础、恤刑及赎刑思想。心情阴阳学说是朱熹刑法思想产生的法理学理论基础,并将此学说与理气观相结合建构成更深广的理论;朱熹的恤刑观并非是轻刑宽恤,而是体现了圣人制刑止刑的严刑宽民思想,朱熹认为赎刑必须严格控制其适用范围,不唯贫富,反映了朱熹适用法律的平等思想  相似文献   

10.
徐侨,南宋理学家。他是朱熹理学在浙江的早期传播者,是宋理宗时期朱熹理学官方化的积极推动者,也是南宋后期继续张扬朱熹心性之学的重要学者。因著作不传,其理学思想隐而不显。今试从明刻《家传》以及其他史料中,对其道统、经筵、心性等方面思想作出钩沉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南宋名臣崔与之晚年以四卷奏札呈辞,自诉辞官的缘由是“病”、“孤”、“归”。以此为突破口,可窥探崔与之辞官的深层缘由是悲宋室残局、叹人生经历、悟庄骚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的中心就是道德教育,朱熹以"明人伦"为道德教育目的,确立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育目标,并且设计了一套完备的道德修养方法,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的道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熹的宇宙本体论是对周敦颐学说的继承和改造。朱熹将周敦颐哲学中形而下的“太极”提升为形而上的本体,并对其内容作了重大改造。周敦颐的无极和太极的关系相当于朱熹的理气关系,其动静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动静,即显与隐、实现与不实现。牟宗三对此问题的疏释有许多不相应之处。  相似文献   

14.
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清同治六年出生于绍兴笔飞弄一个商人家庭里,少年士途顺利,十六岁中秀才、廿二岁中举人、廿三岁中进士,后选入翰林院任编修;这是当时一般封建士子所梦想而不可得的。如果追求名利,继续埋头经书似乎大有前途。当时他受到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决心抛弃旧学,开始涉猎西方文化。戊戍政变后,他认为康梁变法维新的失败在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便毅然辞官南归,想从改革教育着手,来拯救国家的危亡。  相似文献   

15.
朱熹是我国文化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建立了十分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明天理,灭人欲”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称的“人欲”亦即人之“私欲”。为了达到“存理灭欲”的目的,朱熹提出了一系列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给我们当代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德育教育以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对于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涉及朱熹的教育原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以及朱熹的读书法和学习法等诸多方面;而且,不少学者从中国教育史的角度展开研究,对朱熹教育思想予以肯定,进一步确立了朱熹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重要的是,民国时期对于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是当今进一步研究的学术基础,应当成为必需追溯和吸收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7.
对朱熹教育思想的探讨应当重视外缘研究。朱熹的心路一直徘徊于入仕从政和退隐从教之间,二者形成一个巨大张力,极大影响到朱熹的教育观念。入仕从政是儒者定位、士大夫身份和时代背景所赋予朱熹的首要使命;以道进退、学政分离、育才化俗则是退隐从教的不得已;"格君心之非"、教育立国、"庆元党禁"充分证明朱熹教育思想的强烈政治诉求,在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出入徘徊构成朱熹教育思想的底色。  相似文献   

18.
今人认为朱熹《诗集传》废《毛诗序》不用,直接从文学角度求之于《诗经》。而《诗集传》对诸诗的题解。有近三分之二沿袭《毛诗序》,故“废《毛诗序》不用”的说法不能成立。朱熹反《毛诗序》的言论主要集中在“淫诗”和《诗经》尤其是“小雅”诸篇的写作时代两点上。“淫诗”说为朱熹承袭《论语》及《礼记·乐记》之说而来。但朱熹的推论犯了逻辑方面的错误,其“淫诗”说缺乏可靠的依据。《诗序》作者离开《诗经》写作时代下限不远、其所说时世较为可信。朱熹反《毛诗序》的主要目的,一是认为《毛诗序》为汉儒或村野妄人所作;二是认为《毛诗序》有害于温柔敦厚之“诗教”。其反《毛诗序》的根本目的,是想借解《诗》来为其理学思想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朱熹训诂学是宋学代表,其训诂特点明显区别于汉学,有人认为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学就是理学,而给以“空疏”、“义理”的特点。本文通过《论语》朱注和何注的比较,说明朱熹训诂学是把传统和时代相结合的训诂学。  相似文献   

20.
《牧斋净稿》可以算作朱熹诗歌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是朱熹早年生活的记录,是朱熹早年出入佛老心路历程的记录总结。《牧斋净稿》在朱熹诗歌创作风格形成上具有奠基作用,对《牧斋净稿》的艺术价值与地位重新审视,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