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多次生态补水使白洋淀摆脱严重的生态危机和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针对流域特点,通过对历次白洋淀生态补水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原因探讨,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后续补水工程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隶属度的白洋淀生态干旱评价函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白洋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态系统安全受到威胁的现实,通过构建关于渔业产量和芦苇面积2个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生态系统健康相对隶属度,进而对生态系统健康相对隶属度与年均水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指数函数关系,函数形式为f(x)=e1.251x-11.712;以此为基础,确定生态干旱评价函数,结合白洋淀历年水位观测资料,分析白洋淀生态干旱演变趋势及主要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生态系统呈持续干旱趋势;入淀水量锐减是造成白洋淀干旱的主要原因,虽然多次实施应急生态补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白洋淀生态系统干旱状态.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掌握白洋淀流域地表河流水资源状况,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分别获取了白洋淀流域河流2018年春季(枯水期)、2018年夏季(丰水期)干涸断流河段的空间位置、干涸长度以及干涸比等信息,并从干涸断流河流的空间分布、季度变化、干涸断流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河流2018年春季及夏季河流干涸断流长度均在1 100 km左右,2018年丰水期干涸河道长度比枯水期减少了98.78 km,夏季河流干涸断流情况略有改善,但白洋淀流域整体河流干涸断流情况较严重;唐河、大沙河、慈河常年干涸断流情况严重,在监测期内两个季度出现干涸断流的河段都超过50 km;保定市相对于白洋淀流域其他地市,监测期内常年干涸河道最长,达到535.54 km,间歇性干涸河道长度为250.3 km,因此保定市是白洋淀流域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的重点区域;白洋淀流域河流干涸断流问题较严重。建议制订严格的水资源规划及利用管理制度,同时建立流域地表水资源状况遥感动态监测机制,为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对调水工程实施后的效果开展评价,...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是白洋淀生态演变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从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探讨其对入淀水量,流域地下水及水域环境的影响。并依据水资源条件对白洋淀未来环境变迁作出评价。由此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白洋淀水环境的前景不容乐观,并从改善生态环境考虑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见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有机氯农药(OCPs)是一类环境激素,对生物体产生遗传毒性、内分泌毒性等效应,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至2017年白洋淀水体、沉积物及水生生物的OCPs多介质赋存水平及来源。分析表明,白洋淀区表层水OCPs浓度为10.80~261.90 ng/L,沉积物中OCPs含量为73.95~269.80 ng/g。OCPs污染以六氯环己烷(HCHs)和滴滴涕(DDTs)为主,其他OCPs检出率很低,并未呈面源污染特征。淀区的OCPs污染与河流(府河)的外源输入关系密切,也与生态补水频繁、周边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及自身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是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和重要的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但近年,白洋淀地区严峻的水资源状况表明,其已再难以承担灌溉供水的任务;因此,20世纪70年代初所  相似文献   

7.
选取河北省15个水库、衡水湖和白洋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1—2021年河北省湖库水质变化趋势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结果表明:2011—2021年,15个水库和衡水湖水质总体保持稳定,白洋淀水质自2019年以来逐年改善。至2021年全部湖库水质状况为优良,湖库富营养化状况以中营养为主。建议按照流域治理的思路,“三水”统筹,多措并举,促进推进河北省水库及湖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驰名中外的白洋淀,自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出现了水源不足,水位不稳,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水生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目前,正面临着湮废的威胁。本文从白洋淀担负的缓洪滞沥、调蓄水量、鱼苇生产、发展旅游、改善生态环境等五方面功能论述了综合治理白洋淀的必要性;从分析影响白洋淀兴衰的主导因素,造成白洋淀水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和通过水资源优化调度能维持当前白洋淀最低蓄水要求等方面论述了综合治理白洋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白洋淀的生态保护价值、经济保护价值和社会效益保护价值,说明了建立白洋淀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分析目前白洋淀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建立白洋淀自然保护区的紧迫性。最后,建议尽快建立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并提出了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扎龙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状况对重要水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扎龙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状况的变化对湿地重要水禽的影响,2003年春季,对保护区范围内的水禽进行了调查,重点对丹顶鹤和白枕鹤的营巢状况进行了研究,结合以往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重要水禽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实施补水后,重要水禽的数量逐年增多;丹顶鹤的迁徙期主要集中在4月中上旬,最大迁徙种群个体数为152只;白枕鹤迁徙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最大种群个体数为48只.补水后,重要水禽的数量明显高于补水前(1996年)的种群数量.说明湿地水资源的恢复有效改善了水禽的生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的兴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地质和历史资料研究了白洋淀的生成、发展、缩小和干涸的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影响白洋淀历史演变的几个主要因素,从而认为人类活动是促使白洋淀兴衰全过程的主导因素。因此,在综合治理白洋淀的指导思想、原则、措施以及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均要把人为作用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这样才能得以尽快恢复和永葆白洋淀的青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高层建筑屋面游泳池供水方式的选择,直接补水方式的采用,循环水系统的设计;游泳池池水消毒加药系统设计方面阐述详细的设计思路,并根据建筑屋面游泳池的自然特点及需求状况,在供水方式的选择及补水方式等方面,经分析提出常见设计做法。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水环境状况与治理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连年干旱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白洋淀面临生态缺水、水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及水生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生态危机。近几年,白洋淀水体多为V类或劣V类,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与总磷。研究表明,白洋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失去自净与生态修复能力的主要原因有:上游修建大量水利工程截断水源,导致入淀水量减少;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流经府河汇入白洋淀;淀区养殖业与旅游业发展加快了污染进程;而紧绕白洋淀规划的雄安新区对入淀污染负荷有潜在贡献。针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现状与水体恶化原因,为使白洋淀恢复生态自净与循环能力,提出了污染源治理与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湿地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影响下,生态系统呈明显的退化趋势。通过对白洋淀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分析,剖析了其生态系统退化的特征及驱动机制。气候干旱是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环境背景条件,而上游水库的截流、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加速了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基于白洋淀生态系统退化的特征和驱动机制,从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出发,为湿地的保护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防洪排涝与生态干旱监测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地区重要的湖泊,对调节该地区的防洪排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白洋淀面临的2个主要的问题是防洪排涝的科学调度和预防发生生态干旱.本文对白洋淀内366 km2的地形进行了数字化处理,绘制了白洋淀在防洪水位下水域面积的分布情况,并给出了所谓“干淀”及发生生态干旱时,白洋淀具体的水域分布范围,为科学调水及时补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白洋淀水陆交错带芦苇退化及芦苇地改造状况,研究了健康、不健康芦苇地及经苇地改造的玉米地土壤水含量状况,并选择了玉米地、人工林、玉米一人工林及芦苇地4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表明健康苇地不同剖面层次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不健康苇地,经过不同种植方式后,在0~100cm的土层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不同,芦苇在保持湿地土壤水分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补水管线水压是否平稳是采暖热水锅炉能否平稳运行的主要条件之一,该文章以热水锅炉的补水系统为例,介绍了MI-CROMASTER440变频器带动水泵进行恒压补水实现锅炉的自动控制,达到了节能、降耗、保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气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根据水热平衡原理,讨论了白洋淀对气温和湿度的影响。其次通过两种对比的方法,把白洋淀的湖泊效应从常規气象资料中分离出来。计算表明,白洋淀对局地气候有调节和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洋淀次表层水温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淡水湖泊,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利用开发的数字化软件对白洋淀进行数字化,计算出了3-9月白洋淀内次表层水温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白洋淀的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白洋淀次表层水温变化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3月份次表层开始出现温度差异,温差为3℃;4-7月,随着气温的回升,水温也逐渐上升;次表层水温的年最高值出现在8月,其值为14℃;9月份温度开始回落,温差也减小到2℃.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菹草生长参数的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初至5月对白洋淀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生长参数进行了连续观测,以探索白洋淀菹草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白洋淀菹草的生长过程遵循Logistic增长模式,方程为Y=121.419/(1+42.814e-0.843 t)(R2=0.896,n=7).其最大日增生物量为25.59g/(m2.d),环境容纳量为121.419g/m2.白洋淀菹草各构件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发现4月到5月初是白洋淀菹草的迅速增长期,此后则进入凋亡和腐败期,建议在石芽成熟期(5月初)对菹草进行收获,以避免氮磷营养盐的再释放对白洋淀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