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部湾北部沿海头足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描述北部湾北部沿岸头足类的种类组成,资源分布和季节变化。本海区头足类共有18种,隶属于2目4科7属。在一周年调查中,拖捕到的头足类占渔获量的11.2%;其中8月份头足类的渔获量最高,估计此时头足类的资源量有1794吨,1月份最低,资源量仅有171吨。头足类各类群周年的渔获量以枪乌贼的比例最大,占69.6%;乌贼占30.1%;章鱼仅占0.3%。枪乌贼的繁殖期6~10月份。调查结果表明,头足类资源是北部湾北部沿岸渔业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鳗是一种重要的渔业资源,中国海鳗的最高渔获量达到了31.96×104t(2004年),东海区海鳗渔获量最高达到17.67×104t以上(2004年),其中浙江省海鳗最高渔获量为9.02×104t。根据体长股分析法对海鳗资源量进行初步评估,为渔业管理提供参考,研究样品1394尾来自2002~2005年浙江近海拖虾、单拖、帆张网、流刺网等作业的渔获。估算的结果:海鳗自然死亡系数为M=0.15,捕捞死亡系数为F=1.3;东海区海鳗的平均资源量为12.36×104t,平均资源尾数为308.28×106尾,初始资源量为23.41×104t,最大资源尾数为583.99×106尾。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是著名的渔场之一,广西在北部湾的底拖网渔业产量,历年来平均占总产量的70%以上,是广西的主体渔业。近十年来,北部湾拖网渔业的渔获种类及其数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其变动对渔业生产影响很大。本文根据广西在北部湾底拖网渔业的即时生产记录资料,按作业渔区和作业月份分别论述了主要渔获种类的分布和变动情况,并就高产渔区以及几种主要经济鱼类的分布和变动作了重点论述,最后对北部湾拖网渔业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海区鲳鱼、小黄鱼资源量及其持续渔获量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6-2009年对浙江海洋捕捞作业方式的调查监测数据及生物学取样和测定数据,结合渔业统计资料,运用体长股分析法(LCA,Length based Cohort Analysis)和最大持续渔获量模型(Schaefer模型和Fox模型),分别对银鲳的资源量和小黄鱼的最大持续渔获量(MSY)进行估算.计算结果为:2005-2006东海区银鲳的平均资源量(扣除叉长130 mm以下幼鱼)为1 374.77×106尾、19.38×104 t,初始资源量(最大资源量)为2 609.20×106尾、36.79×104 t,最大持续渔获量为14.4×104t.以1996-2009年帆张网和2001-2009年双拖网的监测资料,按Schaefer模型和Fox模型分别估算的东海区小黄鱼最大持续渔获量(MSY)为12.96×104~14.08×104 t(平均13.35×104 t).  相似文献   

5.
浙江近海虾类资源量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86~1989年,对浙江近海(26°30'~31°30'N、125°E以西)拖虾调查资料,根据虾类的分布特点计算了标准拖网船数据,用密度法评估了主要虾类和总体的资源量和可捕量。其结果为:20~90米水涂海域的现存资源量为100.4千吨,可捕量为80.3千吨,其中哈氏仿对虾和鹰爪虾的数量最大。为合理利用和管理东海区浙江近海的虾类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基于扩展残存资源量法,提出一种根据分年龄组渔获量以及资源量指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求算鱼类的自然死亡系数(M)的新方法.蒙特卡罗模拟分析显示,CPUE的白色噪音(CV)对M估算结果的影响大于渔获量的CV;小的捕捞死亡系数(F)和大的M有助于改善M的估算结果,但与F相比,M自身的大小对其估计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将该方法应用于2个已发表的真实渔业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和Flack湖红点鲑的数据中,均得到了较好的M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7.
经济虾类     
在甲壳动物中,尽管有不少被称为“虾”的类群,其经济意义也不小,例如糠虾是鱼类重要的天然饵料,其资源量相当可观,特别在北太平洋,比鱿鱼的资源还要丰富;又如主要分布于南极附近的磷虾,是鲸、海豹、企鹅和多种鱼类的天然饵料,估计蕴藏量达到50一60亿吨,人类若可直接食用,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蛋白质资源,然而糠虾和磷虾等都不是真正的虾类。真正的虾类体型较大,有5对步足,属于十足目。这个目可分两个亚目,即游泳亚目和爬行亚目。前者包括对虾类、真虾类、蝟虾类;后者包括长尾类、异尾类和短尾类。通常所称虾类,系指全部游泳亚目和爬行亚目中的长尾类而言。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渔业资源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变动出现严重衰退。本文在总结北部湾渔业资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北部湾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与制度的效果分析,提出今后除继续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政策和制度外,应以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修复北部湾渔业资源的主要途径,并提出北部湾海洋牧场建设要重视统筹规划与科学论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优先、科学选择增殖放流种类、加强管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80年以来东海带鱼的资源状况和变动原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基础以八十年代中期最为薄弱,近几年的带鱼资源数量已增加到八十年代初的水平。但资源量的增加部分均为低龄鱼和幼体,高龄鱼比例反而下降。目前带鱼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明显,资源尚处于生长型过度捕捞中,渔获量的上升并非资源的根本好转。影响带鱼资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捕捞强度过大和不合理利用资源。针对资源现状,文章提出了“夏保、秋养、冬捕”的管理意见,在近期可先增加实施夏秋季底拖网局部或全海区休渔2-3个月的管理措施,以减轻捕涝压力,逐渐使资源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1984年9月14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上登载一条消息:“据国家海洋局近日提供的一份材料透露,7月中下旬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督人员分别在我国南海珠江日海域和北部湾雷州半岛附近的部分海区发现能引起贝类、虾类和鱼类中毒和死亡的赤潮。”那么,赤潮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1.
蒋光伟  周放  余辰星  许亮 《广西科学》2012,19(2):174-179
于2010年开始,对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水鸟多样性及其季节分布和变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共调查记录到水鸟151种,隶属于8目24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19种。本地区水鸟以冬候鸟比例最大,占51%。水鸟多样性的季节变动巨大,夏季主要是鹭科和秧鸡科鸟类为多,到冬季鹭科鸟类减少,鸻形目鸟类大幅度增加。水鸟的时间分布大致划分为迁徙期、繁殖期和越冬期,部分水鸟的繁殖、迁徙、越冬期有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12.
 对一定水域内鱼类种群数量(资源量)的估算,是鱼类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中华鲟资源量及其变动的研究一直是一个广泛关注、悬而未决的难题,从而影响了对中华鲟的有效保护.本文根据中华鲟繁殖群体存在两个股群的特点,首次建立了利用捕捞数据估算其资源量的理论和方法,对葛洲坝截流后的中华鲟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由于葛洲坝的阻隔作用和过度捕捞的影响,中华鲟年际资源增长率从1981年的6.92,到1984年以后相对稳定在0.793~0.956之间,1984年中华鲟资源量达到最大,以后中华鲟资源量逐年减少.1981—1990年中华鲟多年平均资源量为1348尾,年均资源补充量767尾.本文还对中华鲟资源量估算理论和方法及捕捞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 本文的估算理论和方法是可行的,估算精度可靠.(2) 初始值变化对估算结果的影响逐年衰减.(3) 捕捞对中华鲟的年际增长率和未成熟个体比例系数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生态通道模型和保护区效应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有效的养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工具,海洋保护区正逐步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在20世纪90年代EwE模型的基础上,以20 a为周期,利用空间化模块Ecospace模拟了不同的管理情景(禁渔、伏季休渔、共同渔区、<30 m沿岸水域)对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组的生物量和渔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乏管理和渔民合作的禁渔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对资源的养护作用不显著,大型鱼类和真鲨类等高营养级生物量继续衰退。在北部湾沿岸和中南部海域设立大型的非渔业活动区都可有效地降低捕捞强度和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获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保护区对栖息地养护和渔业管理上有重要作用。从北部湾渔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将30 m等深线内的沿岸水域划为非渔业保护区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养护和渔业资源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4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15年2月(冬)厦门海域(117°54'~118°30'E,24°21'~24°39'N)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和资源密度分布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有虾类19种,隶属5科、10属;渔获量以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调查海域四季中出现的优势种有9种:刀额仿对虾(Parapenaeopsis acultrirostri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锯齿长臂虾(Carpenter prawn)、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长毛明对虾(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多样性指数(H')以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资源密度平均值为36.32 kg/km~2,并呈现出季节和地域差异,这与水温、水深、盐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依据单拖网渔船2010年在舟山渔场进行捕捞作业时渔捞日志所记录的统计数据,开展了总渔获量以及渔获优势种时空分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总渔获量在1~2月产量下降,3~5月产量在持续上升.禁渔期过后,9月产量显著上升,随后10~12月产量先上升后下降.总渔获量空间分布为,春季在30°18′~31°00′N,124°18′~25°18′E范围内渔获量相对较高;秋季渔获量最高分布在30°18′~31°00′N,123°00′~123°18′E之间;冬季在29°00′~30°00′N,125°00′~125°18′E范围内渔获量相对较高.秋季渔获量较春季和冬季明显增加.渔获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大于随空间变动的趋势.渔获物中优势种类包括日本红娘鱼Lepidotrigla japonice、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渔获比例分别达到16.88%、7.58%、4.58%.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是影响优势种产量的主要因素.带鱼的高产季节为春季,小黄鱼高产则主要出现在春季和秋季,红娘鱼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从各优势种产量的空间分布看,舟山渔场单拖网作业带鱼高产区主要分布在29°05′~31°18′N、123°00′~125°13′E范围内;小黄鱼产量主要分布在29°00′~30°34′N、122°34′~125°34′E范围内;红娘鱼产量主要集中在29°00′~31°10′N、123°00′~125°09′E区域内.  相似文献   

16.
黄海夏季不同取样网具渔获物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0年夏季双拖渔船和“北斗”号专业调查船对应站位拖网调查资料,进行了两种不同取样网具情况下渔获物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渔船的单位扫海面积渔获量、几种重要种类的长度范围、平均个体长度、50%选择长度、重量计优势度均高于“北斗”号,而渔获种类数则少于“北斗”号,且两者种类组成相似性较低,仅为0.458;而且“北斗”号的底层、近底层鱼类和无脊椎类占总渔获量的比例高于渔船,这主要是由于渔具的选择作用造成的。结果说明应用渔船针对渔业生产进行的渔业资源监测,对带鱼、小黄鱼、Ti鱼等重要生产种类是适合的,能够反映其资源量状况,但对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根据舟山海洋渔业公司近3年在东海南部暗鳍兔头鲀钓作业记载的日志和生产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了东海南部暗鳍兔头鲀渔场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暗鳍兔头鲀渔场的变动和渔获量与水温环境因子的关系较为密切.当水温在17~23℃时,暗鳍兔头鲀渔获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致增加;当水温高于23℃时,暗鳍兔头鲀渔获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黑潮、台湾暖流、冷水团等海流的变化影响着暗鳍兔头鲀渔场范围大小及其移动,近3年渔场基本稳定在26°0'~28°30'N,122°30'~126°00'E的海域;浮游生物的分布与垂直移动影响暗鳍兔头鲀栖息集群及鲀钓渔法,暗鳍兔头鲀作业渔场的浮游生物量为25~50 mg/m3.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海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域之一,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生物资源。北部湾还蕴含着极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是新物种、新基因、新药物、新生物材料的潜在来源。为更全面地了解北部湾海洋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促进北部湾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本文综述了北部湾海洋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代谢产物活性成分多样性,为深入研究北部湾海洋微生物,开发和利用北部湾海洋微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87—1993年鲐、鲹幼鱼发生量调查,分析研究鲐、鲹鱼的资源变动趋势,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鲐、鲹鱼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调查表明,在海况正常的年景、幼鱼发生量指数(密度指数)与上层鱼渔获量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资源丰欠和夏秋汛渔情预报的一个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大源湖虾类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生物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蹦网”(pop-net)采样,调查了龙感湖一个湖汊—大源湖的虾类种类组成、空间分布,估算优势种类的生物量.在2002年冬季的31个采样点和2003年春季42个采样点中共采集到虾类2707尾,属于甲壳纲,十足目的2科5属.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 Heller)是大源湖虾类的优势种,占采样总数量的84.1%.根据水深分布特征和水生植被的分布格局,划分生境类型,苦草生境是各虾类分布最多的生境,冬季优势种秀丽白虾在苦草生境中的密度是8.14 ind/m2,生物量是1.59 g/m2.春季分别是2.98 ind/m2,1.04 g/m2.春季水深对虾类的分布影响较小,冬季虾类主要分布在深水区.表明水生植被是影响虾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冬季,水深成为影响虾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