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为纪念竺可桢先生先后设立了竺可桢科学史讲席和竺可桢科学史奖.文章详细介绍了三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的举办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以及竺可桢科学史奖的奖项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为纪念竺可桢先生先后设立了竺可桢科学史讲席和竺可桢科学史奖,文章详细介绍了三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的举办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以及竺可桢科学史奖的奖项内容。  相似文献   

3.
1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确保向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一次性提供足以支付前两届竺可桢科学史奖所需的全部资金 ,并将视该奖事进展的情况继续提供资金 ;学会确保此款项仅用于同竺可桢科学史奖有关的开支。2 .奖章、证书和奖金将以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的名义授予 ,在每三年一届的学会大会期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或其代表颁发。3.竺可桢科学史奖评奖委员会由 5至 9名成员组成 ,其中包括一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代表兼任秘书。4 .竺可桢科学史奖评奖委员会将在学会通讯与刊物上宣布奖事、征集提…  相似文献   

4.
1 .竺可桢科学史奖由优秀学术论文奖和优秀青年学者奖两部分组成 ,它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慷慨捐助 ,于 2 0 0 2年正式设立。2 .竺可桢优秀学术论文奖是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对原创性论文的最高奖励 ,包括奖章、证书和 1 0 0 0美元奖金 ,授予在东亚科学、技术或医学的历史领域中一篇优秀论文的作者。竺可桢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在本领域发表作品的两位青年学者 ,包括奖章、证书和每人 50 0美元的奖金。颁奖仪式在每三年一届的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全体大会上举行。3 .由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主席团任命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竺可桢晚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积极倡导、组织和领导科学史研究事业.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均与其密切相关.1957年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后,除对撰著《中国天文学史》给予指导外,竺可桢还主持编撰了《徐光启纪念论文集》,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人员撰写近代科学史文章、科学家传.“文革”中,其赋闲在家,仍关心该室命运,曾吁请恢复该室工作.竺可桢在新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开创和早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而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主要依据新近公开的竺可桢日记中的第一手资料,对20世纪40年代竺可桢与李约瑟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一初步探讨.文献考证表明:自1930年,竺可桢开始长期关注"中国科学何以不发达",即"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实验科学"问题;在40年代的竺可桢日记里,详细记录了竺可桢与李约瑟会面的时间等情形;李约瑟在来抗战时期中国"雪中送炭"之前即已经大致形成"李约瑟难题"的雏形,竺可桢等一批中国学者对"中国何以无科学"问题的争论促使了"李约瑟难题"的成形;50年代初,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撰写计划,实际上推动了竺可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着手建立中国科学史研究专门机构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科学史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有若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成一批博士点与硕士点;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中,科学史被定为理学类一级学科,可授理、工、农、医等博士学位。本刊特在“学术信息”专栏下开辟“科学技术史学位论文目录”,以刊载国内外与科学技术史相关的硕、博士的学位论文信息。希望相关机构和人士惠送信息。本目录主要收录台湾地区 2002年与科学技术史相关的硕、博士的学位论文。资料来源台湾硕博士论文资讯网(www.ncl.edu.tw)。  相似文献   

8.
徐新建:各位学界同仁,在今天的两岸圆桌讨论会上,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院士和乔健教授作为主题发言人;此外,今天做主题发言的还有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所长王明珂教授;来自厦门大学中国人类学所、中国人类学学会秘书长彭兆荣教授;论坛的秘书处特别邀请到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现任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副秘书长的王建民教授;我们今天的论坛还有两位女性的发言人,她们是牛津大学博士、台湾佛光大学翁玲玲女士和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刘源女士。我是徐新建,来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今天的圆桌论坛由我来担任主持。下面…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起步于 2 0世纪 50年代 ,至今已有 40多年历史 .1 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 982年被批准成为国内首批 4个科学史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 ;1 983年正式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 ;2 0 0 1年在研究所的基础上 ,成立了“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 .目前是全国高校中惟一招收本科生的科学技术史系 .该系现有教职工 1 5人 ,其中教授 6人 ,副教授 4人 ,博士 4人 ,在读博士 3人 .我国著名科学史家、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李迪先生是本系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创始人 .系主任罗见今教授为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并被聘为博士…  相似文献   

10.
对国际科学史大会(ICHS)、国际科学史研究院(IAHS)、国际科学史学会(IUHS)和青年科学史奖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纵观7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台湾学者对中国科学史的研究情况,涉及到了台湾关于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发端,以及学者队伍、机构设置、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主要成果、科学史刊物和科学史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对国际科学史大会(ICHS)、国际科学史研究院(IAHS)、国际科学史学会(IUHS)和青年科学史奖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11(3):I0001-I0001
2005年3月,由台湾中国科学史委员会主办,台湾师范大学数学史研究中心和台湾清华大学科学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科学史研讨会在台湾师范大学召开。海峡两岸的科学史专家学者会聚一堂,相互交流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本刊主编万辅彬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中,万辅彬教授很高兴看到了台湾学者的许多学术新成果,高兴之余萌生了要在本刊开设专栏专门刊发本次会议的台湾学者论文的念头。  相似文献   

14.
出身于比利时一个富裕家庭,年轻时立下宏愿要献身于"自然哲学"(科学史)的研究,1911年博士毕业后投身于科学史事业,创办科学史杂志《爱西斯》,不久从比利时辗转到美国,在哈佛大学讲授科  相似文献   

15.
2005年3月26日至3月27日,由台湾中国科学史委员会主办,台湾师范大学数学史研究中心和台湾清华大学科学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科学史研讨会在台湾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台湾中央研究院科学史委员会主任洪万生教授主持,历届老主任李国伟、刘广定、杨翠华出席了会议,到会的科技史专家学者60余人,其中有来自大陆的3位学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原所长陈关东教授、原副所长陈久金教授、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2005年3月,由台湾中国科学史委员会主办,台湾师范大学数学史研究中心和台湾清华大学科学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科学史研讨会在台湾师范大学召开。海峡两岸的科学史专家学者会聚一堂,相互交流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本刊主编万辅彬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中,万辅彬教授很高兴看到了台湾学者的许多学术新成果,高兴之余萌生了要在本刊开设专栏专门刊发本次会议的台湾学者论文的念头。于是,万教授找到了台湾大学的刘广定教授协商,请他帮忙组稿,刘教授欣然答应。在刘教授的大力支持下,该专栏得以顺利开设,这就是本期主打栏目“台湾的科…  相似文献   

17.
台 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明珂博士长期致力于中国西北、西南边疆民族史研究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 997)这部专著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成果之一。该书是主要探讨古代羌人和现代羌族的专著 ,也是作者的成名之作。本书由六部分组成 :序论、边缘与内涵、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华夏族群边缘的维持与变迁 ,以及结语“资源环境、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探讨了近 30年来社会人类学界对族群现象的理论探讨 ,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研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建的非法人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机构,成立于2006年3月。该中心是为了继承和发展竺可桢、李约瑟、薮内清等前辈开创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学统与事业,保持和扩大该所在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凝聚和培养更  相似文献   

19.
江晓原教授一心想研究古典文学,却"误打误撞",撞到了科学史研究的道路上,成为中国科学院席泽宗院士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他是科学史专家,却一直关注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文化,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边界上.按他的说法,他的所为是"听从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1):85-85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开设的第三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已于2005年2月24日在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开课,本期课程名称是“科学革命:从哥白尼到牛顿(1450~1700)”。讲席教授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道本周教授(Professor Joseph Dauben)(图1)和科学史所孙小淳研究员。全部授课和讨论使用英语。课程安排详见附表。欢迎所外单位的研究生及有关人员参加,免学费,但需正式报名并保证出席,联系人张宏礼(电话64072055;电子信箱:zhanghl.ihns.ac.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