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引言近年来,SnO2系及Fe2O3系烧结型旁热式气敏元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两者导电机理不同,在选择使用时,对其工作区域的确定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在测试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分别给出洁净空气中SnO2元件及Fe2O3元件阻值R.随加热功率PH变化的曲线,进行理论分析,为指导元件应用提供参考.1实验及结果1.1测量过程分别取SnO2元件及Fe2O3元件若干,通电老化后,使用RQ-2型气敏元件测试仪,在测试气箱里,从低加热电流60mA测起,每次改变5mA,测一次元件稳态阻值Ra,直测到高加热电流150mA.1.2特性曲线将测得数据绘图,作Ra~PH…  相似文献   

2.
Z-元件具有进一步的开发潜力,扩充其特性和应用可形成一些新型电子器件。本文重点介绍光敏Z-元件、磁敏Z-元件的特性、力敏Z-元件,V/F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典型应用电路、设计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CB型齿轮泵故障的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现场处理CB型齿轮泵的装配问题进行分析 ,论述了正确装配和使用此种类型液压泵的原理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的基础课程,其难点在于涉及的原理复杂,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文中讨论了开设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列举了2个具体的实验项目,讨论了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善实验课程教学的方法,同时针对实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思考和改进,最后提出了将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实验进行示范推广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分析实验我们提出一种分析电子电路的方法,即把电子电路中的元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元件,另一类是辅助元件,然后用“加元件法”和“减元件法”逐一判断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进而明确整个电路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一种新型锗霍尔元件的结构设计,讨论其工艺流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热敏元件对气敏元件的温度补偿原理,指出了构成低温漂复合元件分立元件需要满足的条件,阐述了实验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用PECVD制备的薄膜H2敏元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ECVD法制备了具有较高灵敏度与选择性的H2薄膜元件。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用于四象限光电探测的全息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用一个全息光学元件取代了两个玻璃光学元件,并讨论了全息光学元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在光盘读写头设计中采用全息光学元件(HOE)及二极管激光器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双全息光学元件的应用可以校正二极管激光器输出的椭圆光束,可以补偿二极管激光输出波长变动对聚焦光斑的影响。采用光线追迹计算机模拟方法讨论了几种全息式光盘读写头结构。对双球面透镜双全息光学元件的读写头结构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用全息透镜实现分数傅里叶变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用全息透镜实现分数傅里叶变换,讨论了用全息透镜作粉发数傅里叶变换元件的条件。用全息透镜来实现分数傅立叶变换,能更好地满足分数傅立叶铎透镜的焦距变化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关于表面形貌的一种全息式非接触光学测量新方法.此方法采用全息光学元件HOE替代普通光学元件,作为离焦检测元件,提高了测量精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利用三维结构模型对某一正在设计中的贯流式机组水电站厂房整体结构的自振特性,用激光全息干涉测振技术进行了模型试验,并用动力有限元法计算其整体结构的自振特性和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特性。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了目前采用平面模型分析所不可能得到的许多新的认识,可作为整体厂房结构抗震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宏观整体方法的研究,讨论了宏观整体的基本属性,特别是全息性,得到了按全息度和全息级进行分类的准则,并分析了生物体的有机整体特性,提出识别和确定生物体中相对独立子系的全息度与全息级的判据,并由实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具有美容与艺术欣赏价值双重功能的全息美容镜。详述了它的制造过程,初步解释了全息美容镜形成的化学反应机理,并指出它是制造全息反射组合式光学元件的一种新类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的全息AdS/QCDρ介子分布振幅,利用完整QCD光锥求和规则计算了D→ρ半轻跃迁形状因子A1、A2、A3、V,并与以前基于传统分布振幅的光锥求和规则、格点计算及最新CLEO实验给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所给出的跃迁形状因子整体上与CLEO实验给出的结果符合的更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D→ρlν半轻衰变进行了研究,计算了D+→ρ0l+ν、D0→ρ-l+ν的衰变宽度并结合分值比的最新实验测量值抽取了CKM矩阵元Vcd.利用D0→ρ-l+ν过程抽取的CKM矩阵元与当前世界平均值符合的很好,D+→ρ0l+ν对应的结果也在误差范围内与世界平均值一致.  相似文献   

20.
针对核压力部件所含典型缺陷,建立简化缺陷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法计算和讨论了两种极端缺陷的大小与深度,材料性质及内压值之间的关系,为了考查计算的可靠性,文中对所建立的缺陷力学模型按Timoshenko理论进行计算和在缺陷的钢容器上进行双爆光全息干涉实验,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所做缺陷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有足够的精度,且计算数据可为核压力部件全息无损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