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原的诗歌充满着浓厚的悲剧意味,因而从美学悲剧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屈原苦难的悲剧人生和精神发展历程,来分析屈骚的意象和意境的内在含义,从而达到对具体作品的微观分析归结到整体把握屈骚的悲剧美学风貌,着眼于整体分析,即把全部屈骚看成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而单篇作品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分散的单篇诗歌。  相似文献   

2.
曹植的诗歌精神及其艺术形式能够取得卓异的成就,除其本身的天赋灵质及人生的深沉感慨之外,也有对前代优秀成果的继承,其对屈骚的继承大致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与屈骚儒家人生价值理念一脉相承;二、对屈骚“怨”的主题的继承;三、对屈骚“香草美人”模式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对楚辞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借"香草美人"意象,寄遥情于婉娈。屈骚中的"香草美人"主要表达政治之恋,李商隐的诗歌亦如此,精神上直承屈骚,但诗意朦胧;其二,叙"高唐"故事,寓感伤于艳情。李商隐的身世遭际、性格气质与宋玉相似,故有宋玉式的文学选择:"感伤与艳情",但李商隐显得从容不迫,而更加细致入微地观照现实的悲剧与心灵的优美,从而展现出晚唐诗歌典型的"绮怨"之美。  相似文献   

4.
环境对作家的创作是有制约作用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地域特征所造就的作家的气质、禀赋、作品风格差别甚大,这些差别又给文学作品以鲜明的地域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对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风格、语言都有很大的影响。屈骚就是楚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风情陶冶下的产物,它最终成为楚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楚地浪漫感伤文学风格的形成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5.
《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梧桐雨》被誉为元人四大悲剧,它们不仅是元杂剧中的精品,而且对明清两代的悲剧创作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从审美风格、整体价值和意境三方面对其审美意蕴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它们的风格或崇高悲壮,或沉郁顿挫;其描写自然真挚,内涵丰厚;其意境含蓄蕴藉,发人想象.对元人四大悲剧审美意蕴的进一步深入挖掘,将有利于把握元杂剧的审美品位,更好地借鉴其思想与艺术精华.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巫文化视角”为研讨楚辞屈马之最佳视角,指出东汉王逸,北宋朱熹等学者已从这一角度对屈骚进行审视,指出日本学者的“巫系文学论”有其合理的内核,从四个方面论析了南楚巫文化对屈骚思想和艺术的巨大影响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7.
“新边塞诗”是七十年代末崛起的诗群,它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审美情趣而亮眼于当今诗坛。其中杨牧、周涛和章德益的诗歌充分展现了西北边地的异域风情色彩和融入诗人生命意识的种种反思与追求。诗人以深沉而凝重的笔调,旷远而雄浑的意境,高昂而长啸的情感,抒发了在地域性和民族性之中的那种生命崇高悲壮的美。  相似文献   

8.
"新边塞诗"是七十年代末崛起的诗群,它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审美情趣而亮眼于当今诗坛.其中杨牧、周涛和章德益的诗歌充分展现了西北边地的异域风情色彩和融入诗人生命意识的种种反思与追求.诗人以深沉而凝重的笔调,旷远而雄浑的意境,高昂而长啸的情感,抒发了在地域性和民族性之中的那种生命崇高悲壮的美.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歌与日本的和歌、俳句在表达作者的所感所悟时,其相同表达方式即将自己要表达的感情借自然之物的特性、性质,深入浅出的表述,使人更容易联想到其意境之美。而以"水"为假借对象表达作者感情的和歌和诗歌比比皆是。但借用"水"的意境进行表达时,日本歌人,往往选择清澈流缓的溪流、雨露、雾等形象进行比喻。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一方面有用笔和结构的美,另一方面还有由这两者所形成的全幅的意境之美,古人称之为“神”、“神采”、“神气”、“精神”等等。同具体描绘现实生活的绘画或诗歌比较起来,书法美的意境自然是相当抽象的。但这种意境是存在的,每一件成功的书法艺术作品都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高适、岑参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都具有悲壮慷慨的诗歌风格.但相同的诗歌风格中侧重点却有不同高适诗悲中有忧,悲的情感因素大于壮,而岑参壮中有悲,壮的因素大于悲.从而表现出高适诗悲壮雄浑,岑参诗则悲壮慷慨的特点.有人曾这样描述两人诗风之不同"在同是悲壮风格中,一个雄浑,一个奇丽,各有千秋,各具自己的艺术个性.除此之外,还有对现实不同的态度,描写的侧重点,表达的情感,诗歌中的时空构成方式,修辞手法,意象的不同,也构成高岑两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从而共同演绎高适、岑参边塞诗歌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入解析萧红早期的小说作品,认为其作品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时代主题,具有悲壮的审美风格。然而,此类作品的悲壮之美并未达到悲剧的崇高之美,而且语言方面也存在着晦涩、概念化等缺陷。  相似文献   

14.
在华兹华斯《序曲》第五卷的“阿拉伯之梦”中,大海的崇高审美风格烘托着梦境的崇高精神气质,而梦境的崇高感又是诗人崇高心灵世界的表现。“阿拉伯之梦”作为全诗中“最崇高的部分”体现了自然审美经验与诗人精神气质的彼此渗透。它一方面联系着自然对诗人的“教化”,自然的教化塑造了诗人对待知识和人生的通达气质和良好直感;另~方面也联系着人文世界对自然的影响,展示出自然的精神内涵由于诗人的生命介入而逐渐丰满的过程,是理解诗歌中诗人与自然水乳交融关系的极佳切人点。“在大自然中读好书”既是诗歌中,也是日常生活世界中人与自然“共在”的一道美丽风景。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诗文创作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风格和极高的造诣。陶渊明的美学思想是以“率真自然”为基础的,“率真”为其核心,“自然”为其主旨,有选择地继承了老庄崇真尚朴的积极思想,他的诗歌寓神奇于平淡,寓丰韵于质朴,并不乏悲壮激烈、慷慨高昂之作。  相似文献   

17.
冉红 《科技信息》2009,(25):I0242-I0242,I0244
诗歌鉴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方法主要表现在:将诗歌中零散的意象组合形成画面,描述画面意境,语言描述中应自然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够运用“意象→意境→诗情”的思维方法,提高诗歌感受能力和诗化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讨孟浩然诗歌“清”的特色和形成原因,通过对其诗歌“清”之蕴涵和意象、意境的分析,以马克思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理论观照,认为孟浩然诗歌“清”是其对隐逸生活长期向往之清高思想情感的表现,而此思想情感主要受其出身经历、家乡地理历史背景和儒、道、释之超脱世俗的思想以及仰慕陶渊明和魏晋风流等的影响形成.  相似文献   

20.
初盛唐时,城市功能更多地偏向政治,此一时期的山水抒写也更多的与政治相关,呈现出崇高悲壮或脱俗高蹈的审美风格。而中晚唐以后,随着城市文化、商业、娱乐等功能的强化,随着城市经济的辐射力和吸纳力的强化,刺激了生产力的提高,自然在人类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逐渐失却了古代准宗教神秘色彩;山水抒写从神化自然到人化自然,审美形态从崇高到谐趣,从脱俗到从俗,审美趣味上清雅与富艳联袂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