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干旱区生态环境敏感参量遥感反演与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观测手段难以满足大范围快速生态环境变化监测需要的问题,在分析干旱区地表覆盖类型与气候特点, 以及干旱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具体需求基础上, 运用遥感技术反演生态环境敏感参量并根据相应的需求建立了基于这些参量的评价模型。在Microsoft .NET平台上, 利用ArcEngine组件实现了遥感影像数据的可视化与空间分析功能; 利用IDL (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开发的遥感反演算法, 实现了生态环境敏感参量的遥感提取, 最终开发集成了干旱区生态环境敏感参量遥感反演与评价模型系统。通过将该系统在新疆石河子地区进行应用, 对系统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本系统能够比较稳定地运行, 比较方便和准确地通过遥感手段获取关键生态环境参量, 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也将促进空间信息技术在干旱区生态环境监测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种来源的不同专题空间数据,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主要生态问题,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例,建立了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将各个因子分级标准化和定量赋值,再用加权求和法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借助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 ,对我国1984—2021年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近40年我国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研究相关文献发文量由1~2篇/年增加到80篇/年以上,文献数量变化历经缓慢增长、波动增长和跳跃性增长三个阶段,中国科学院和新疆大学团队是该领域的研究主力。(2)研究内容主要为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现状及其时空动态监测、盐渍化成因分析、草地土壤盐渍化的防治与修复,以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等地,21世纪以来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内蒙古自治区。(3)20世纪80年代主要关注草地土壤盐渍化的成因,21世纪初转向盐渍化草地时空动态监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近年来重点转为草地土壤盐渍化的生态修复研究。在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治理和改善盐渍化草地不仅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巩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干旱区草地盐渍化土壤的精准监测及预测方法、盐渍化草地高效治理方法的研究是干旱区草地土壤盐渍化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水足迹模型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通过计算中国西北干旱区2001-2011年的水足迹,实现了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水足迹从2001年的405.98×108m3增加至2011年的575.94×108m3,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从总量和消费的角度分析得出,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农畜产品虚拟水量的不断增加。结合2011年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空间分布,得出其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的用水量仍可承载,但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系统已处于超载状态。因此,为改善以及避免区域水资源系统超载问题,应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消费模式等措施缓解供需矛盾。本研究可为地区产业结构及消费模式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雨水资源的利用和集水暖棚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雨水资源及其利用概况,给出了干旱区雨水资源作为家庭用水和农业用水水源的评价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一种高效率利用干旱区雨水资源的新型集流装置-干旱区集水暖棚,认为是集水节水,改土保暖,实现高效种植和解决人畜饮水的理想装置。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干旱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又存在着气候恶劣,干旱缺水,环境污染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原煤、石油和柴草等的过度消耗也是重要因素。与传统能源相比,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能源对生态环境影响小、资源量充足、开发利用潜力大。阐述了新能源开发的技术特点,分析了新能源的利用领域和效能,指出西北干旱区应根据地域资源特点选择适当的可替代能源开发类型,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述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规律,本文综合我国现有的自然和景观区划结果,初步确定了我国干旱地区的范围,通过查阅大量标本和文献资料,研究整理出我国干旱区啮齿动物物种及分布名录,初步确定本地区共有啮齿动物119种,隶属2目11科42属,其中,免形目2科2属21种,啮齿目9科40属98种.在我国干旱区中,古北界干旱区代表种有67种,其中,22种为我国干旱区的特有种。  相似文献   

8.
渭干河平原绿洲耗水过程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中国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的矛盾,应用干旱区平原绿洲耗散型水文模型,研究1992-1996年新疆渭干河平原绿洲水资源消耗过程及其组成.结果是 渭干河绿洲每年耗水约20.5亿~26亿m3; 农业区的年均陆面蒸发为620~660 mm, 自然生态系统年均陆面蒸发为320~400 mm; 在绿洲耗水中,社会经济系统约占60%~65%, 自然生态系统约占35%~40%; 作物生长期为非充分灌溉供水.模型模拟和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表明该模型在干旱区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全球剧烈变革背景下乡村适应演化研究可为区域乡村振兴提供切实的经验认识路径。研究以西北典型干旱区民勤县为例,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分段线性回归法等方法,分析了政策变迁背景下干旱区乡村适应演化过程,并厘清其与农户生计之间的互馈机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干旱区乡村适应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经济理性主导的无序发展阶段、政府主导生态治理阶段和生态恢复与转型发展阶段;(2)农户生计方式响应过程整体上呈现从传统农业型向工农复合型分化的趋势;(3)农户生计恢复力增强,其中物质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多样性指数增加显著,而社会资本增加幅度较小;(4)政策制度促使干旱区乡村社区与农户之间建立了一种互馈机制,形成乡村适应演化过程迫使农户生计分化和农户生计变化推动乡村适应演化两种作用形式,构成乡村适应演化的层级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绿洲的概念认识为切入点,认识到绿洲是干旱荒漠地区的一种地理景观类型,它的形成与干旱气候有关,同时,绿洲化与荒漠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绿洲稳定性的本质含义就是绿洲系统或绿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绿洲稳定性因素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更多的是二者的叠加作用的结果.作为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生产核心场所的绿洲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保护绿洲,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绿洲化方向发展,是实现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研究绿洲稳定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