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2014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美国科学家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梅·布莱特以及挪威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以奖励他们在"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方面所做的贡献。而此次的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却又一对夫妻同时获奖,爱德华·莫索尔和梅·布莱特夫妇俩已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4,(22):40-41
2014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美国科学家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梅-布莱特-莫索尔以及挪威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以奖励他们在"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方面所做的贡献。大脑内的定位系统能让我们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脆层面机制。对大脑定位系统机制的发现颠覆了我们此前的认识,显示了特定的细胞群相互协同工作达成更加高等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菁文 《科学大观园》2011,(12):69-70
爱因斯坦的预言再一次得到了证实!科学家们经过仔细的检测后发现地球周围确实存在时空漩涡,并且其各项参数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完全符合。这是在美国宇航局总部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消息,探测的结果来自对该局实施的引力探测卫星B(GP-B)计划的数据分析结果。引力探测卫星B项目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弗朗西斯·艾福瑞特表示:"正如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那样,地球附近确实存在时空扭曲。"  相似文献   

4.
医学奖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和两位法国  相似文献   

5.
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2004年2月20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宇宙至少还能再膨胀300亿年左右。神秘的“暗能量”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宇宙间存在一种与万有引力相反的力量,使所有星系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宇宙才不会因星体间的万有引力而不断收缩。爱因斯坦认为这种与万有引力相反的力量是恒久不变的,并将之称之为“宇宙常数”。20世纪20年代,在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并非静止而是在膨胀之后,爱因斯坦放弃了“宇宙常数”,并称其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然而,科学家后来从陆续发现的超新星中得出更多资料,显示宇宙中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6.
美科学家发现支持“暗黑能量”存在的重要数据,为爱因斯坦“宇宙常数”理论洗冤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他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是在广义相对论方程式中加入“宇宙常数”,即一种他设想的未知宇宙能量。但美国天文学家说,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爱因斯坦没错,宇宙中确实存在被科学家称为“暗黑能量”的神秘力量,这种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0,(13):32-33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1955年逝世后,普林斯顿大学的专家曾将他的大脑保存了下来,并切片成240片进行研究。最新的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的顶叶部位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初,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科学家埃里克·韦尔兰德教授发表文章声称,由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对引力的理论可能存在错误的,即爱因斯坦关于引力的理论并不能解释宇宙中的一切现象。荷兰莱顿大学一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对3万多个星系的物质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找到了支持韦尔兰德新理论的有力证据。专家认为,如果验证成果得到证实,那么荷兰人的新理论将有望彻底改写物理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2):16-16
在2008年“POLYCHAR 16:先进材料世界论坛(World Forum on Advanced Materials)”上,中科院化学所何嘉松研究员被授予“Paul J.Flory高分子研究奖(Polymer Research Prize)”。该奖项2000年由国际POLYCHAR委员会为纪念高分子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 J.Flory而设立,用于表彰对高分子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概念、模型、理论、过程或发现有原始创新和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何嘉松因提出“原位混杂复合材料”的概念、发现“流变混杂效应”及其产生于填充聚合物熔体的条件,而成为本年度该奖项的唯一获奖者。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1,(21):7-8
搞笑诺贝尔奖又称“幽默诺贝尔奖”,是在美国举行的一项年度奖项,是对诺贝尔奖的搞笑模仿,一般在每年的10月初颁奖。其主要奖励那些“不同寻常”或者“细碎”的科学研究成果。之所以设立这个奖项,其目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乍看起来让人发笑,但是随后发人深省”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诺奖百年     
《科学大观园》2022,(21):12-13
<正>中国作家莫言曾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早的还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华裔科学家获得物理学奖。今年的诺贝尔奖更凸显了一个明显特征,一些获奖者是中国科学家的导师,而且获奖的内容和研究也有中国科学家的参与。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长期关注,甚至使得研究诺贝尔奖也成为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3月27日伦敦惠康博物馆的一项展览中,在一个载玻片上可以看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大脑样本。自从1955年他去世后,爱因斯坦的大脑被进行了异常细致的研究,但是科学家显然并未发现导致他这么聪明的原因。据国外媒体报道,爱因斯坦除了自己的开创性理论和革命性公式以外,也许有关他的一份不朽的遗产,就是他的大脑。自从他于1955年4月8日去世后,科学家一直在对这位现代最聪明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是牛顿以后对物理学贡献最大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创始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则在电动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十九世纪经典力学统治一切的机械论观点,把力学现象和电磁现象的规律平等地统一在相对性原理之下。他对时间和空间革命性的新观点是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量子理论方面,爱因斯坦从普朗克发现的当时并不为人们所  相似文献   

14.
因资金短缺 这是一个"神奇"的项目.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宇宙第一缕曙光"(21CMA)探测.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成果能做出来,就可以得诺贝尔奖.然而,从2007年建成以后,这个项目从未正常运行过."建完了,就停了"是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武向平对它最直观的描述.更令武向平心痛的是,由于很难再筹措到运行经费,21CMA将于2013年8月再次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搞笑诺贝尔奖又称幽默诺贝尔奖,是在美国举行的一项年度奖项,是对诺贝尔奖的搞笑模仿,一般在每年的10月初颁奖。其主要奖励那些不同寻常或者细碎的科学研究成果。之所以设立这个奖项,其目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乍看起来让人发笑,但是随后发人深省的研究工作。奖项的主办方是科学幽默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颁奖典礼的举办地点是在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院,获奖者随后还要前往麻省理工学院进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9,(11):34-35
居里夫人是一位法国籍波兰科学家。她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一系列新元素,包括镭和钋。此外,她的放射原理以及放射同位素分离法都是非常有名的。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一起荣获诺贝尔奖。当时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还没有被发现。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23,(17):38-41
<正>现如今,在研发新的可大规模应用的超导材料成为全球科技竞逐的目标之际,中国科学家做得怎么样呢?自人类发现超导现象以来,该领域已经产生了5个相关的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也因超导领域的突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次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广泛地体现在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大统一”理论尝试之中。研究系统地梳理了几类对于等效原理的争论。与通常实验不同的是,爱因斯坦电梯实验的实验对象与检测仪器分别对应着实验者自身及其具身认知,实验结果则反过来用于对实验环境自由下落状态与所处时空特征加以判定。从具身认知推理得到的局域等效原理在认识论意义上不是系统的,而被指责为机会主义的。有效的争论方式,应通过科学史的方法,将问题从思想渊源、推理方式、发现过程、解释与理解等维度加以分析。尽管具身认知是爱因斯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但它并不是导致等效原理被指责为机会主义的真正原因。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标准不一,要求科学理论彻底避免机会主义倾向,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对比、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弗兰克、霍尔顿、法因以及霍华德等人的观点,认为研究者的哲学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科学史研究。要全面、正确地认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必须把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与科学研究、宗教情怀、同时代的哲学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研究诺贝尔奖的视角,通过研究分析加菲尔德个人网页中关于诺贝尔奖的51篇原文,我们对这位情报学家研究诺贝尔奖的视角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加菲尔德研究引文分析能否预测诺贝尔奖,他们是否都写过引文杰作,获奖项目是否是所在领域的研究前沿,最高被引频次、获得诺贝尔奖和科学承认之间的关系,职业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关注日本的科学研究环境,运用引文分析确定是否属于早期发现等七个方面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