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复仇为主题的作品在《聊斋志异》中极具分量,“变形复仇”是其中的独特分支。蒲松龄通过将复仇主体变换形态,从传统的人类复仇,转化为鬼、狐、虎等其他异类形象。复仇力度之强、复仇方式之奇,使其区别于同类作品。通过对“变形复仇”故事类型、故事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的分析,从更深层次挖掘了蒲松龄的创作主旨,表现了复仇主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艳 《科技信息》2006,(7):300-301
复仇及其所体现的正义是人类文学宝库中近乎永恒的主题。由于中西方对复仇的理解及所持态度有所不同,所以中西方文学中对复仇的诠释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体现了不同层次的正义。本文试图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故事中分辨中西方复仇文学价值取向的差异,并试图阐释此间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合侠义复仇角度看,侠的精神意脉及行为内范很大一部分应《刺客列传》中追录。《燕子丹》、聂政刺秦王将复仇主题从史传中剥离,使其充分文学化。而侠文化与复仇意识撞击整合,使复仇主题流变为侠义复仇的神化,匪化、御用化与江湖伦理论。  相似文献   

4.
作为历史传说的现代改写,《铸剑》对原故事的"新编",一是复仇故事的现代性叙述,二是对黑色人和眉间尺形象的现代性阐释。黑色人是典型的"鲁迅式"战士,其中渗透着鲁迅深刻独特的生命哲学与斗争哲学。复仇过程四环节的结构处理,"复仇三剑客"之间的关系及作用,决战之前黑色人和眉间尺所唱的三首招魂曲,以及"剑"、"狼"、"坟"等意象的指涉,使黑色人形象诗意浓郁。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侠女复仇对于传统文学主题的新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斋志异》中的“美狄亚”复仇故事,超越了先前母题结构的内涵,以新的人物性格、身份、人物关系和情节安排,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追求。侠女复仇主题重大突破一是不杀子,充满了人性味儿与世俗性;二是在生命连贯性观念支配下,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示正义复仇者的超凡能力,从而以阴阳神人一体化的形式,打破了或现实仇杀、或冤厉索命的单一化描写;三是注重将众所肯定的相关历史人物,同笔下描写的复仇侠女联系比照,有效地唤起读者肯定赞许的理解视界。  相似文献   

6.
周思亮 《科技信息》2012,(4):205-207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史上的最后一座高峰,研究者甚众,耳熟能详的就有聂绀弩先生、马振方先生、马瑞芳先生等人。不仅如此,研究《聊斋志异》的角度也很多样,举凡语言特色、艺术形式、人物形象等方面佳作都层出不穷。而本文想在参考名家复仇主题方面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复仇故事的分类、特点以及蒲松龄生平的思想经历这三个部分来对《聊斋志异》的复仇故事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7.
复仇是《史记 》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史记》为我们展现了无数个悲惨壮烈、可歌可泣的复仇故事。《 史记》中有浓烈的复仇情结。司马迁复仇情结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李陵事件的影响 ,也有儒家思想的影响,战国士林之风的影响,个人心理与性格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复仇是《史记》反复表现的主题之一。《史记》为我们展现了无数个悲惨壮烈、可歌可泣的复仇故事。《史记》中有浓烈的复仇情结。司马迁复仇情结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李陵事件的影响,也有儒家思想的影响,战国士林之风的影响,个人心理与性格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电影《告白》由中岛哲也导演,2010年6月上映,改编自凑佳苗的同名推理小说。小说由五个主要人物的独白构成,其中涉及校园欺凌、未成年人杀害儿童、个人复仇等冲击性的内容,一时间在日本社会引起了轰动。电影在拍摄真实残忍的故事时运用了非常干净的画面、清纯的面孔和青春激昂的音乐,讲述了森口  相似文献   

10.
胡辛《瓷行天下》以外销瓷为写作核心,从帝王意志的视角沿着中国王朝不同时段,写就了中华千年瓷路沧桑".需要注意的是,《瓷行天下》于历史写作中采用诸多的文学创作手法:一是千年瓷史被组接为一个个故事叙事,它以人物为中心将人与瓷联系起来追溯出瓷的故事和人的情感;二是在遵循历史真实前提下采用文学性的叙事模式,"想象"与"虚构"穿行于历史纪实之中;三是通过地域所负载的个体经验与情感完成千年瓷史的历史观照,为此整部叙事文本充溢着浓郁的文学性色彩,为当下历史文学化写作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是一种世俗化的戏剧表演艺术,元代文人透过特殊的审美视角,选取典型的历史人物进行创作,东坡故事在元杂剧中的重构算是一例,剧作家们善于抓住要害,对东坡与佛印、东坡与荆公的故事加以敷演,塑造了别具一格的东坡形象,升华了东坡故事在特定历史文化空间呈现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2.
南阳是任侠故事类汉画像砖石出土较多的地区。这类画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汉炽盛的任侠之风。这种社会风尚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主要有历史传承、尚武精神、复仇习俗等三方面原因。研究这一任侠风尚对进一步解读两汉的思想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历史的真伪问题,官修正史并不十分可靠,而史料专著往往具有一些独到之处。史笔之曲直,取决于修史者政治态度。昭示正史与野史笔记及方志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不仅小说的虚构观念开始明确出现,而且方术之士在编撰志怪小说时也开始了有意的虚构。但是,虚构不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概念问世的,而是在一片批评和谴责声中出现的。虚构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魏晋南北朝并没有得到确立和认同,六朝人反对虚构,崇尚真实。小说记事真实与否,几乎成了评价其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此外,关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虚构与真实问题,还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我们难以分清小说的故事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也难以分清小说是在原初的故事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了虚构,还是小说家在整理加工时进行了虚构,小说家是进行了无意的虚构还是进行了有意的虚构。  相似文献   

15.
后羿神话虚构和历史真实的身份交织,是屈原内心矛盾的纽结。而他对河伯形象的反传统创造,则是屈原追求精神慰藉的手段。二者的形象在屈原诗赋世界里互相交织,构成了既互相补充、又互相冲突的矛盾形象。  相似文献   

16.
《明世宗实录》这部史书不够真实,人物褒贬失当,对严嵩的评价也是不客观公正的。开展对严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有助于明史和江西史研究的客观、科学和深入,有助于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纯洁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之根,清洁我们的精神家园。严嵩研究不是某一区域、某一部分人的事,它应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一个无法绕开的课题。提出了研究方法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史上,人类的复仇意识与复仇文化相互影响并且催生了一大批复仇文学作品.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复仇主题在伦理和社会价值尺度下,彰显的是复仇双方生命的对抗和力的冲突.而当代一批优秀的复仇主题文学纷纷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作者不再是简单地重复传统的复仇主题,而是借其躯壳,从更深的层面揭露传统伦理对人性的压抑,并同时给予人道主义的同情.作品写的是复仇,却否定了复仇,消解了复仇,同时又蕴含了复仇之外更深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包公生前就有口碑 ,身后名声愈高 ,逐渐成为宋代以来最著名的清官代表。传说的包公经历了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典型化的过程 ,传说内容以折狱断案为主 ,艺术形式则以说唱表演为主。伴随传说故事的发展 ,包公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艺术形象逐渐形成。包公传说的来源大致有三 ,即引申发挥、移花接木、想象杜撰。包公传说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渗透 ,其中影响最大、渗透最深的当是民间流行的宗教迷信与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儒家伦理道德。包公故事不断扩增或翻新 ,反映了人民的理想与愿望 ,凝结着公理与正义。人民崇拜包公 ,也就是崇拜法治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开创者,他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调查研究思想。这些思想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它们对于我党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加强和促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仍然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