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人口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成员在适应都市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一元化倾向,另一方面又存在多元化的事实。在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态度上,既不能以“一”否“多”,也不能强调“多”而忽视“一”。城市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在实质上都是多元文化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论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球化给民族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调整化心态,吸取外来化精华;反对西方化霸权,坚持多元化的互补共荣,发展、创新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化现代化,才能在这场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以加拿大民族的构成为出发点,探讨了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加拿大多元文化所具有的特色,以及加拿大政府对多元文化的扶持、教育,得出多元文化的倡导、发展和教育,对加拿大各民族文化本身的发展和加拿大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民族认同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成员在相互交往活动基础上,对我族与他族的确认与接纳。从文化视角而言,民族认同是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脉搏与主题。在多民族国家中,不但要求不同民族要遵从主流的文化价值,同时它也要求彰显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文章在透视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藏族青少年在文化多样性及差异性背景下的民族认同路径,为实现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包容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民族与族群两者指涉都是一回事 ,但也稍有差别 ,在定义“族群”时强调自我认定的重要性 ,因而“族群”便较“民族”含有甚多的主观因素。但要配合多元文化的发展及群权的争取 ,“民族”一词似较“族群”更为明确与有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Language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于2004年10月9~13日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由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倡议组织,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主办,负责人为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施旭教授。参会代表共计105人,其中国外代表57人,分别来自英国、美国、伊朗、印度尼西亚、韩国等20个国家,收到学术论文104篇。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人口的大流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纷纷走出大山、高原、乡村,来到内地大中城市,民族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影响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正确的民族法规体系,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与民族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同步的过程。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民族文化的开发和创新丰富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构建民族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良性互动机制,既是保护和创新珠江上游地区民族文化的有效举措,也是推进珠江上游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论是在人类面临诸多生存威胁的语境中逐步得到特别强调的,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走向和命运,乃是多元文化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今,保护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不仅是文学建设问题,而且是关涉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在保护和研究民族文学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警觉和尽力消除文化偏见和文化歧视。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的社会。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然而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给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注入新的血液的同时也黏附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推进多样性文化与主导性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民族声乐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迅速向前推进。文章分析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和必然性,阐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移民运动使得我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民族融合现象,对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边疆地区的移民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以及教育观和生活观三个方面探讨了边疆移民对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语境和后现代氛围中,中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反思历史,审时度势、认清目标、坚定信念,为建设“文化多元化”中有影响力的“一元”——中国文化、文学的整体性特色而努力;但作为一种文化策略的“文化多元化”,其涵义暧昧、含混,充满歧义,一定程度上正影响着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先进文化与社会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将长期并存,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的决定的;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既不能搞文化封闭,更不能用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代替指导思想一元化,应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引导中国文化、遏制落后文化。  相似文献   

15.
真正把人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文化,因为文化的存在使人们具有了一种共同的意识、观念和标准,产生了价值认同感.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便是民族诸特征中最稳定、最活跃的因素,它是维系、凝聚、形成及识别一个民族的本质力量和核心要素,是认同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在当代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增强民族认同感来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文化强国:民族全面复兴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内涵、要求、特质等方面阐释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性、紧迫性与重要意义,简要分析建设文化强国的原则与标准。中华民族复兴历经百年,已走过以民主主义革命救亡图存、以社会主义革命与初步建设而立稳国基的历史阶段,现已进入到建设文化强国以达至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工农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实质与根本最终要落实并体现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上。  相似文献   

17.
民族志是人类学家通过田野考察后用于书写“异文化”的主要文体,也是现代多元社会中传播不同民族形象的主要媒介。20世纪30年代后,功能主义学派的兴起使得文化研究转向了在社会现实中的功能研究。虽然各自的理论稍有区别,但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克里夫·布朗分别以自己的经典民族志支持了这一观点:他们都对以往文化研究中那种企图追踪、重塑文化历史的真实性产生质疑,而认为人类学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对现存文化和社会的分析说明。到了格尔兹以后,则又出现了对民族志写作的符号学转向。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整合教育在大学生政治文明意识和行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对民族文化整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中国大学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必须对大学生加强民族文化整合教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主体,容纳和引导大学非主流文化,在把握差异、寻找共同点的基础上,引导当代大学生完成与主导价值观的磨合。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鄂温克、赫哲与俄罗斯族是东北、内蒙古地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城市化是东北人口较少民族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世纪民族发展中出现的明显趋势。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为核心,民族文化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重要途径。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论述民族文化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