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日本佛教是在吸收中国佛教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在日本佛教的本土化进程中,"外来"的佛教不断地吸收日本的传统文化,当与本土的文化精神发生冲突时,也大多呈现出"外来"的佛教向本土的传统文化妥协的倾向。日本对于佛教的接受与发扬,或者说日本佛教的本土化进程,就是一个使外来文化不断向本民族文化妥协,最终融化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的过程,这在其他民族的佛教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三昧:佛教审美感悟的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对中国古代学创作和审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问题。而在感应外物的心理知觉上与学审美究竟有何内在联系及区别,则又大多语焉不详,或详而无纲、油水分离。笔从佛教教义中拈出“三昧”两个字,深入探寻佛教审美感悟的主要方式,分析它与庄子“心斋”及俗人梦幻的同异,这对中国古代学审美理论的梳理和建构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可以清晰地发现诸多的"佛教、禅宗"思想痕迹,佛禅成为川端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川端康成将艺术的美感同深邃的佛禅思想相结合,利用艺术与宗教精神上相通的因素服务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形成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个性,表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提升了川端文学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贬谪诗文创作的高峰,柳宗元与佛教的深入接触,都发生在其被贬永州期间。贬谪之后,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佛教的出世法则已影响到他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趣味,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文开始追求一种静慧空灵的审美心境、凝神观照的构思方式和宁静淡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论怪诞     
通过对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怪诞现象的探源和浅析,认为怪诞是一个流变的概念.概括并分析了怪诞的审美特征:反常的构成原则;混合恐惧和滑稽的震惊感;双重性的功能价值.怪诞与滑稽的区别主要在于反常程度、创作态度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上;怪诞与荒诞的区别在于怪诞更多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荒诞更主要是一种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6.
音乐审美是音乐美学最广泛的一个范畴,也是整个音乐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论及的是基于藏传佛教哲学——佛教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价值观等之上形成的佛教音乐观,并由此试图揭示藏传佛教的音乐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祭祀性舞蹈"羌姆"。大约在公元8世纪由莲花生大师在主持修筑桑耶寺的过程及开光仪式中所创。藏族传统寺院法舞"羌姆"从"金刚舞"的传入,在西藏发展了几千年,积极地改革形态,充分吸收苯教仪轨和民间舞蹈形式,使"羌姆"更加民族化,与当地文化接壤,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它以绚丽的形象宣扬着佛教教理,扩大佛教的影响力。而这绚丽的形象,无论是古朴的舞蹈、诡异的面具,还是华丽的服饰都是藏族文化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禅与宋代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主体的审美取向往往取决于传统文化素养的生活境遇。宋代的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同样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宗教,不能不对审美主体的审美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禅宗是宋代中国佛教的主流.因此对其影响极为深刻。我已澹然志世味蒲团纷帐只依僧禅宗--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始建于中唐,分为南宗(慧能的盲溪禅)、北宋(神秀的东山法门),经武宗会昌(845年)灭法,曹溪排成为唯一盛行的佛教主流,几乎囊括和融化了其他各宗派.所有寺院差不多都变为排院;不少其他宗板的大师转为弹师,如天台宗智…  相似文献   

9.
从自然美的视野来看 ,民间的或民俗的文化是一种自然的文化风景。审美人类学更应强化自己审美的思路 ,这样才能使自己和一般的文化人类学区别开来 ,才能突出本学科的审美的特性。在研究方法上 ,审美人类学也应更多地从美学的角度着眼 ,对残存文化进行富有特色地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反常是反“顺理成章”,即“逆理成章”。所以,有创见的诗文作者常调动各种反常艺术手法,使诗文反常成趣,反常艺术只有“反常合道”才能更真实深刻地表现人物事件,揭示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1.
诗歌,在所有文学样式中是一种主情和擅于抒情的样式。驾驭这种样式的审美主体,他的心理建构、表现、特点和作用,值得作专门研究。比如说“逆挽”、“错乱”等反常的诗学现象、就有着深刻的心理依据、美感效应和独特的审美发现。对此,本文将分别予以论述、以促进文学创作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佛教盛行的时期。唐代文学与佛教密不可分。唐代两位著名的诗人刘长卿和柳宗元都与佛教关系密切,其中与天台宗的渊源尤为突出。两位诗人同样博取功名,积极仕进,又同样几度迁谪,生活坎坷。两位诗人同样都与天台宗高僧往来交游,酬唱诗作,又同样将天台宗“无情有性”说巧妙地应用于诗文创作中。所不同的是,在思想上,刘长卿只将佛教作为“安史之乱”后感情的慰藉,对佛教义理缺少深入的理解;柳宗元则不仅对天台宗的教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引佛济儒,统合儒释,对儒释合流的新儒学具有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秦汉以前的自杀观念与现代社会不同。从《史记》等文献中记载的自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更多地将自杀视为一种社会精神现象和文化行为,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反常的病理现象。了解古人的自杀观念,可以更好地使我们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并且有助于我们反观自己时代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4.
诗人以佛教的修持方式与诗的表现手法将禅悟与诗悟融合在一起。松、静、空是他修持的过程,也是他修持的归宿,在澄明寂静的审美体验中,把握着诗悟到禅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明显的创造性表现,尤其在绘画创作中,恰恰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从而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正是我们教师所执着追求的。那么如何在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中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笔者就通过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佛教的传入逐渐改变了吐蕃原有的绘画审美形态,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巩固,决定了藏族传统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属性.把"度量经"作为造型标准,通过观想、默识心记的观察方法塑造形象,以互动式进行审美体验,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兴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是藏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品鉴的角度讲,山水诗与佛教诗,是王维奉献给时人与后人的两道文学盛宴。王维现存佛教诗40余首,大致可分为佛理诗、佛语诗、禅趣诗三类。佛理诗以宣扬佛学理念、言谈佛理为主,佛语诗是“佛家语”与“文学语”互为结合的产物,禅趣诗在艺术与审美上则是佛教诗的最高境界。王维的佛教诗不仅对于佛教文学的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于唐诗内容的丰富,典故艺术的创新,以及将山水诗推向艺术的巅峰等,都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18.
佛教的传入逐渐改变了吐蕃原有的绘画审美形态,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巩固,决定了藏族传统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属性。把“度量经”作为造型标准,通过观想、默识心记的观察方法塑造形象,以互动式进行审美体验,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兴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是藏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自然界一直作为人的审美对象客观存在着,文学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审美创造,展现自然,再现自然,“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己”,故创造的自然已打上了主观烙印,揉进了作者的独特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0.
谈爱芳 《科技信息》2010,(24):I0382-I0382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与形成是儒、释、道等多种思想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结果。白居易的诗歌与音乐美学思想之间的同异互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白居易的审美理想及其人类理想来看,所谓"儒教饰其身,佛教治其心,道教养其寿。"白居易的审美价值观体现在他对诗歌和音乐的认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