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增加了城市湖泊河道的污染负荷,并提出了岸区生态防护带、水生植被恢复、微生物技术利用等生态治理途径以及与此配套相关的生态管理模式,旨在为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尽快从可持续性发展的口号走向生态建设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非常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笔者旨在阐述生态城市的内涵,并分析建设生态城市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3.
龚桥煌 《科学之友》2010,(5):132-133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非常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笔者旨在阐述生态城市的内涵,并分析建设生态城市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非常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笔者旨在阐述生态城市的内涵,并分析建设生态城市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水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80年代正式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城市水文学发展早期重点关注城市供排水工程设计等水文计算问题.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文过程演化及其伴生效应日益凸显,城市水循环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雨岛效应"、"干/湿岛效应"等现象日益明显,城市暴雨内涝、水污染等事件频繁发生,这些新问题使城市水文学研究出现了新任务和新领域.目前城市水文学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两大主要方向:城市化的水文过程及其伴生效应识别与描述;城市水文过程机理解析与模拟计算.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方面的研究较多,对"雨岛效应"产生机理的认识也较统一,但对城市"干/湿岛效应"的研究结论在不同地区并不一致.城市化伴生效应方面,近些年对水环境以及水生态效应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建立了城市水质模型和生态承载力理论等.城市水文过程机理解析与模拟方面,"自然侧"的降水-产汇流研究比较系统,已建立了包括城市屋面、硬化地面、城市绿地等复杂城市下垫面的降水-蒸发-径流定量模拟模型;"社会侧"对城市用水规律和需求预测研究比较充分,然而对城市人工取用水的耗水机理研究较少.总的来看,城市水文学未来的发展需从城市耗用水机理、城市水文极端事件模拟与综合应对,以及城市群叠加水文效应的定量评估和预测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壤——城市环境保护的生态屏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土壤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城市环境保护的生态屏障。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种生态屏障正面临着破坏,这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退化。生态城市建设不能忽视科学的城市土壤管理。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城市化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化过程对城市局地气候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研究城市化带来的诸多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城市环境气象作为一个学科应运而生,它是由生态、环境和气象等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我国农村矿山生态恢复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别从政府参与,企业为主,对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固体废物排放;矿山废弃地治理3个方面阐述了农村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突出地表现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城市缺水严重、水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而我的家乡  相似文献   

10.
杨先碧 《世界科学》2007,(10):13-14
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在城市中建设"垂直农场"的构想 城市的扩张占用了越来越多的耕地和森林,生态破坏似乎一直与城市发展相伴而生。为此,许多环保专家一直在探讨绿色城市的课题,希望城市发展能走出生态困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发展占用了越来越多的耕地和森林,城市的发展与生态被破坏似乎一直相伴而生。为此,许多环保专家一直在探讨绿色城市的课题,希望城市发展能走出生态困境。最近,美国一位科学家提出在城市中建立垂直农场的方法,就是修建一些摩天大楼来种地,希望能缓解城市的资源压力,让城市变得更绿。  相似文献   

12.
傅伯杰 《科学通报》2022,(32):3769-3779+3768
黄土高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恢复和治理工程的开展,土地利用发生巨大变化.格局-过程-服务综合研究方法为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科学指导生态恢复实践提供了途径.相关研究系统阐明了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揭示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固碳与产水服务的权衡关系及其时空变异规律,发现目前植被恢复已接近区域水资源承载力阈值;研发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估与优化模型系统,提出了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案.上述成果推动自然地理学从定性结构分析向定量过程研究发展,引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深入到过程机制和综合集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过程与植被恢复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地质背景的强烈制约,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表缺水少土,生境异质性高,在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下极易诱发石漠化,是我国生态治理、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在简要介绍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岩石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该区水文-侵蚀过程与规律,探讨了植被恢复现状与治理对策,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认为今后应基于水土过程研究,将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和惠民增收有机结合,促进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了油气田水的组分及产生现状,着重阐述了油田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目前我国治理的现状,并对油气田水的综合利用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油气田水的治理与综合利用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害虫种群治理是农业昆虫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论述了害虫综合治理与生态调控的关系、地位、内涵和发展史,以及目前害虫种群治理的形势和需求.经典害虫综合治理(IPM)在集约化农业和粮食增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体系框架下的害虫治理策略逐步引发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在全球变化加速的背景下,生态安全和环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这要求害虫种群治理更需要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这就是害虫生态调控理论(EBPM).EBPM能够在更全面的复合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文明建设层次上通过调控食物网拓扑学结构和能量流动,通过天敌的下行控制(top to down)和土壤的上行效应(bottom to up)共同调控害虫种群,最终实现害虫种群的可持续控制.因此,害虫综合治理到生态调控的转变和过渡是可持续农业的要求,也是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维持农业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发展现代创新型水利是社会对水利行业的要求,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创新型水利的转变是水利行业树形象、谋发展、干事业的需要.应充分治理水、利用水、开发水,充分发挥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蓝藻水华与淡水鱼类的生态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通报》2021,66(21):2649-2662
鱼类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导致的水环境恶化、适宜栖息地丧失等生态问题,对鱼类生存及渔业经济带来巨大威胁和影响.蓝藻和鱼类的生态作用是相互的,利用鱼类调控蓝藻过度增长的生物操纵技术在某些富营养化水体治理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背景下,全面评估蓝藻水华对淡水鱼类种群的影响,以及鱼类对蓝藻生长的控制与驱动效应,是进一步推进淡水生态系统治理与保护研究的关键.本文系统归纳分析了蓝藻水华对淡水渔业的危害、有害蓝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以及鱼类对蓝藻的生态调控作用,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复杂蓝藻生物质或原位蓝藻水华对鱼类影响的综合效应和相关的水生态风险评价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生物操纵技术的可行性应依据所治理水体的基本环境和生物特征,结合具体实践进行判断和决策.本文旨在为蓝藻水华的生态风险评估、淡水鱼类资源的保护,以及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明天——构建生态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鉴明  田兴敏 《自然杂志》2006,28(3):131-136
生态城市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它不仅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它的构建为解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弊病提供了途径和示范。2000年起环保系统在全国开展了生态市的工作,至今已有约150个市相继启动。本文根据6年来的跟踪调查研究,并以建设生态城市为主题在广州、杭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讲课内容为基础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9.
金磊 《自然杂志》1998,20(2):104-108
在全球城市化的发展及中国近10年城市减灾科技与管理工作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综合减灾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生态、自然、人文政策多重要素的复杂系统,而在面向21世纪进程中强调城市减灾战略,是实现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1)现代与未来城市灾情的综合评估问题(中国);(2)城市综合减灾的基本理论模式(科技、管理、法制);(3)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实施安全文化建设的可行性构想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整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如松 《科学通报》1996,41(Z1):47-47
<正> 1 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个世纪。有史以来最长足的科技进步、最激烈的世界大战、最深刻的社会革命、最沉重的人口负担、最严峻的环境危机及空前的生态浩劫都发生在这100年中。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上下求索,人终于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体;单一的技术革命、社会革命或环境运动解决不了复杂的发展问题。世界正从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以及市场经济的城市社会向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