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教师最需要的一些心理素质有:认知方面的素质、情感方面的素质、心理动力方面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途径和方法:1、加强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改革。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在岗指导及考核评估。3、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政治素质、职业素质、智力和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1.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2.增强科研意识,注重教学研究。3.实施通识教育,让师生共同提高综合素质。4.制定制度,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促使现任教师去认真思考怎样去迎合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怎样去执行新课程的实施。而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取决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文章主要从教师要有磨练自己意志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有情感发展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有认识发展的心理素、教师个性发展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具有教学准备方面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要遵循毕生发展六个方面阐述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教育改革促使现任教师去认真思考怎样去迎合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怎样去执行新课程的实施.而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取决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文章主要从教师要有磨练自己意志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有情感发展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有认识发展的心理素、教师个性发展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具有教学准备方面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要遵循毕生发展六个方面阐述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6.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本文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素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素质理论认为,心理素质是素质的根本,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这一工作需要我们从教学的首要环节-备课抓起。备课时就要有意识地设定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挖掘教材中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了解学生当前心理状态,策划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斟酌心理素质教育的语言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加强修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影响,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有其具体的内涵.高等学校人才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本钱.  相似文献   

9.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本文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素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艾光斌 《科技信息》2011,(17):283-28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体育课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全体性和主体性,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培养、以及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是贯彻素质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