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光璧 《科学》2014,(3):3-5
当代科学所面对的三大挑战,即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倾向、科学预测和技术评估的困难、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构成了科学的社会危机,它导致自然系统研究的兴起并预兆一场新科学革命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近代科学诞生之初,科学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把科学引入绘画技法的画家兼科学家人们习惯把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看成是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之时。然而,早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到来之前,科学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携手共进为突破宗教的桎梏、  相似文献   

3.
公民科学素质的本土化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立 《科学》2005,57(3):29-32
什么是科学素质,它应该具有怎样的内涵,国际上目前已有若干种典型的说法.如美国科学促进会的<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即"2061计划")、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印度的<促进科学文化素质>、国际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中心的米勒(J.Miller)教授等都提出了科学素质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陈宝国 《自然杂志》2008,30(5):304-308
当中国科学与文化在近代中国多舛发展并渐进到20世纪的时候,丁文江的名字是应当被人们记起并应该给予格外注意和加以研究的人。丁文江首先是一位地质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兼具了作为“学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信仰与为科学真理的探求所应具备的深邃的思维、不懈的探索,坚强的毅力的科学的思想者。本文仅就丁文江作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倡导者,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所做的推动与贡献作了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模式的科学     
Stee.  LA  张晓东 《世界科学》1989,11(10):4-10
计算与应用的迅速发展形成了数理科学的“异体受精”,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大量的新的方法,新的理论和新的模型。统计科学、核心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例子表明了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已经拓广并且丰富了数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数理科学不再仅仅是研究数与形,它已经变成为模式的科学,其理论的基础是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模式与观察之间的适应性导出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当今社会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一个社会的先进主流文化主要由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分组成。人文文化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科学文化是科学的文化形态,主要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特深科学钻探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钻探是当今世界各大国竞相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超过万米孔深的特深钻探更是堪比宇航难度的大科学工程,也是"上天、下海、入地、登极"四大人类科学梦想中难度最大、迄今进展最慢的科学工程.本文探讨了特深钻探的主要难题,并提出了今后攻克这些难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郭丽 《科学之友》2009,(12):103-104
文章基于对逻辑经验主义者倡导的传统科学理性所陷入的困境的剖析,以及对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后现代主义等为摆脱这种困境而走向相对主义的原因的揭示,阐述了修辞战略作为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一种中间战略,走进科学殿堂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此外,在科学实践中,那些成熟的、有效的和成功的科学修辞战略的具体运用,也都深刻地表明充分,有适当构成的、辩证理性指导下的科学修辞战略为我们提供解决传统科学理性困境、解决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进路。  相似文献   

9.
迷人的基因     
光着眼于科学知识普及的科普读物己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了。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花笔墨去阐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应是明智之举。《迷人的基因——遗传学往事的文化启迪》(以下简称《谜人的基因》)试图表达的也正是科学精抻与人文精神的大贯通,力图通过遗传学往事的追忆,让读者得到科学文化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对逻辑经验主义者倡导的传统科学理性所陷入的困境的剖析,以及对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后现代主义等为摆脱这种困境而走向相对主义的原因的揭示,阐述了修辞战略作为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一种中间战略,走进科学殿堂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此外,在科学实践中,那些成熟的、有效的和成功的科学修辞战略的具体运用,也都深刻地表明充分,有适当构成的、辩证理性指导下的科学修辞战略为我们提供解决传统科学理性困境、解决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进路.  相似文献   

11.
方在庆 《科学》2014,(3):6-11
近代科学兴起于16-17世纪的欧洲,究其社会根源错综复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科学的出现做了必要的铺垫,哲学家、自然研究者与高级工匠的结合,科学机构的建立,欧洲社会在1600年前后所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好奇心和驱动力,强烈的个人主义和扩张精神,以及积极入世的新教伦理,都为近代科学在欧洲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12.
张文佑 《科学通报》1957,2(21):671-671
苏联科学是人民的科学,是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由于它有广大的群众基础,由于它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由于它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所以它在短短的四十年中获得了无比的繁荣,攀登了世界科学的高峰。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的建立和不久的将来即将建成的原子能破冰船、图-104喷气式客机的出现、洲际导弹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都在证明苏联科学在世界上是占先了。我们相信它不仅是现在占先了,而且将来会永远占先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科学,不仅在各方面会很快的赶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科学,而且还会超过  相似文献   

13.
沈铭贤 《世界科学》2012,(12):20-21
50年前,196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薄薄的书:《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作者是并不大知名的科学史教授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谁也不曾料到,这本讨论科学的相当艰深的书,竟售出了超过100万册,成为影响20世纪学术思潮的经典之一,以致于50年后的今天,全球学术界仍在热烈纪念,以表示对库恩的崇敬和感谢。库恩究竟有何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呢?第一,把科学哲学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史基础上《结构》是部科学哲学著作。所谓科学哲学,就是把科学作为探究的对象,企图从哲学层面描画科学的整体图景,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当中国科学与文化在近代中国多舛发展并渐进到20世纪的时候,丁文江的名字是应当被人们记起并应该给予格外注意的.丁文江首先是一位地质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兼具了作为"学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信仰与为科学真理的探求所应具备的深邃的思维、不懈的探索,坚强的毅力的科学的思想者.本文仅就丁文江作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倡导者,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所做的推动与贡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双重背景下产生了"地球系统"这一科学概念,这不仅是对科学的社会危机的一种应变,也标志着科学新类型的诞生。这种基于整体观的自然系统研究,推动了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预示着科学整体的范式变革。  相似文献   

16.
方鸿辉 《科学》2005,57(3):59-61
人类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科学革命:一次是17世纪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一次是20世纪初以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为代表的、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这两次革命的科学大师都站到了巨人的肩上.牛顿不仅站在伽利略、哥白尼的肩上,也站在阿基米德和托勒玫的肩上,他运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初步地、闭合地、确定性地回答了人类曾苦苦思索了两千年的问题:物体是怎么运动的?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则站到了牛顿等大师的肩上,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看到了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革命的局限性,利用近世数学工具,描绘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开放的、动态的世界,并无情地击碎了第一次科学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基于经典时空观的"确定性"理念.相对论摧毁了经典的时空观,量子论推翻了经典的确定论.人们不由得开始追问理性思考的合理性在哪里.伴随着自然科学各分支领域不断深入地探索和进展,拨开了层层迷雾,给迷惑、沮丧和彷徨中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扇窥视未知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哲学家在探讨科学发展和科学进步问题时提出了"范式"、"科学研究纲领"、"研究传统"等概念。他们就此所作的说明,为理解和把握科学思维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概念框架。科学思维方式从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上,概括了这些概念的共同特征,扩展了其哲学和文化意义。1962年,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T.Kuhn)出版《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提出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范式"概念,推动科学哲学开始注重研究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和社会心理因素。此前,科学哲学只注重抽象的形式分析,很少研究科学理论的发生和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认识主体、科学活动的主观方面、科学研究的过程等等,都被排除在研究主题之外。此后,科学哲学改变了  相似文献   

18.
60年前即二次大战末期的1945年,时任美国科学发展局主任的V·布什,向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份《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的科学报告。该报告回应了罗斯福总统提出的有关美国战后科学发展的四大问题,扭转了美国科学发展“重应忍、轻基础”的历史取向,它是战后美国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历史拐点,具有重大历史地位和深远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 3 0年来 ,全世界正以一定的加速度向高科技工业发展 .可以看到 ,今天世界的结构有三个重大的因素 ,就是科学、工业和经济 .这三个重大因素互相影响 ,科学的发展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反过来工业的发展又回馈科学 .同样工业影响经济、经济影响工业 ,经济影响科学、科学影响经济 .这个连锁关系是今天整个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20.
柴立和 《自然杂志》2004,26(5):300-305
近年来,关于物体形状的研究已经成了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简述了形状研究的历史,以此探讨建立一门新学科--形状科学:从事物的形状入手,探索形状形成的原因和规律.分析了形状科学的几个主要内容和方法并展望它的未来.形状科学不同于几何学(欧几里得几何、非欧几何、微分几何等数学意义上的几何),它试图突破传统学科按数、理、化、天、地、生这种人为分类的模式,从一种全新的视角看世界,应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