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洞穴石笋年代学和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者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法测定第四纪地质年龄,并已在古气候、古环境、古海洋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介绍目前我们用MAT-262质谱仪对洞穴石笋的TIMS铀系定年法对贵州荔波董歌洞、龙泉洞、衙门洞以及贵州都匀七星洞洞穴的次生碳酸岩石笋进行年代学研究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
贵州龙泉洞石笋在距今1600至250年间的古气候古环境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龙泉洞2号石笋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和TIMS铀系测年,建立了从公元400-1750年间的δ18O和δ13C值的变化序列,重建了中国西南地区距今1 600年以来到距今250年之间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根据δ18O值,以1 600年为界,之前处于中世纪暖期,其后是小冰期事件.其间讨论了δ13C变化所指示的环境变化,并与其他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宏飞 《科学通报》1995,40(21):1987-1987
对现代或近代板块俯冲消减带上岛弧岩浆的研究表明,洋壳物质参与了岛弧岩浆的形成,洋壳物质再循环是相当明显的.按照对现代岛弧岩浆的成果推断,在古岛弧岩浆形成过程中也应有着古洋壳物质的参与.然而人们很少见有在古岛弧岩浆源区研究中有关古洋壳物质再循环的报道.本文通过北秦岭古岛弧花岗质岩石源区的同位素示踪研究,论证了北秦岭古岛弧岩浆的形成与古洋壳物质的再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高精度热电离质谱 (HP TIMS)技术测定了腾冲打鹰山、黑空山和马鞍山第四纪火山岩2 3 0 Th 2 3 8U 2 3 2 Th体系的同位素组成 ,给出了2 3 8U 2 3 0 Th等时线 ,获得了腾冲火山区晚更新世以来 4次喷发年龄 :( 2 2 7± 2 0 ) ,( 79.6± 5 .5 ) ,( 2 1 .9± 3.0 ) ,( 7.5± 1 .0 )ka,年龄测试精度有明显提高 ,这证实了HP TIMS法测定年轻火山岩年龄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初步建立了我国测定年轻火山岩HP TIMS铀系法的实验流程 .  相似文献   

5.
利用激光微区探针与感耦等离子体质谱结合即LAM_ICPMS技术 ,对已知TIMS年龄数据的若干单颗粒锆石进行了Pb/Pb及Pb/U年龄测定 .Pb同位素单质量分馏因子变化在 0 0 10~ 0 0 12之间并由NIST6 10标准玻璃进行校正 ,同时对影响Pb/U比值稳定性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化 .获得的单点测量精度分别为2 0 7Pb/ 2 0 6 Pb在 0 6 %~ 2 4 %之间 ,而2 0 6 Pb/ 2 38U在 1%~ 10 %之间 ;对应的外部测量精度分别为0 7%和 6 % .计算得到的Pb/Pb年龄和Pb/U年龄与TIMS结果相差分别为 1%和 <3% .  相似文献   

6.
王兆荣  彭子成  孙卫东  倪守斌  马志邦 《自然杂志》1999,21(4):224-226,T001
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已成为第四地质学中的热点,而高精度,高灵敏度测定年龄又是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用热电离质谱铀系法对海洋珊定年和Sr/Ca值的测定及对古环境研究的一些成果,最近我们也用MAT-262质谱仪对珊这测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沈显杰 《科学通报》1994,39(9):824-824
青海柴达木盆地系统的地热研究,是在38年油气勘探和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和勘探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于1991—1993年进行的,它包括:大地热流测量、地温场分析、古地温恢复、油气形成地热条件研究、盆地三史模拟和油气资源远景分区预测等六项内容,为进一步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系统的地热依据,同时取得了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分区预测的经验.本文着重报道其中三史模拟和计算机辅助预测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LAM-ICPMS法用于单颗粒锆石定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激光微区探针与感耦等离子体质谱结合即LAM-ICPMS技术 ,对已知TIMS年龄数据的若干单颗粒锆石进行了Pb/Pb及Pb/U年龄测定 .Pb同位素单质量分馏因子变化在 0.010~0.012之间并由NIST610标准玻璃进行校正 ,同时对影响Pb/U比值稳定性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化 .获得的单点测量精度分别为207Pb/ 206 Pb在 0 6 %~ 2 4 %之间 ,而206 Pb/ 238U在 1%~ 10 %之间 ;对应的外部测量精度分别为0 7%和 6 % .计算得到的Pb/Pb年龄和Pb/U年龄与TIMS结果相差分别为 <<1%和 <3% .  相似文献   

9.
古地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古地震学蒙于19世纪晚期,现代古地震学则形成于70年代末。我国的古地震学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走向成熟3个阶段。古地震学在探槽技术,识别标志,测年和理论模型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没有成熟到可以为概率地震预报提供高信度的数据。未来需要继续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古地震的地质证据,年代学,位移的研究;完整性,区域古地震特征,大地震重复的理论模型;重视注意稳定大陆地区的古地震研究和利用技术和边缘学科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古陶瓷中痕量元素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建民 《科学通报》1993,38(4):379-379
在陶瓷考古中,鉴定古陶瓷的产地对于研究古瓷窑的建立、发展、变迁,各古瓷窑之间的关系以及古陶瓷的真伪鉴定等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关学者曾利用中子活化方法测定古陶瓷标本中20多种痕量元素含量,并据此研究了古陶瓷中的痕量元素含量在分布规律上反映出的产地特征。我们用中子活化方法对39片古瓷残片样品进行了痕量元素含量测定,并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已知产地情况相符。本文研究的方法不仅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不同产地瓷器在痕量元素含量分布模式上的差别,并且可用于对古陶瓷的产地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1.
邓诗碧  陈方 《科学通报》2023,(19):2544-2549
人类古基因组学研究探索人群遗传结构及其形成机制,追踪人类生理学特征演化,对揭示华夏族群起源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发展古基因组学研究人类演化的科学意义和现阶段全球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就我国发展人类古基因组学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用转换函数法推算南海古温度的尝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律江 《科学通报》1988,33(5):371-371
运用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推断古环境,特别是用有孔虫等化石求第四纪海相或海陆过渡相的环境参数,已在我国广泛开展。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指相化石”或属种组合、分异度及其它群落结构数据,以及壳体旋向和其它形态特征,推算古盐度、古温度、古深度等。尽管这些方法已经取得良好结果,但只能对环境参数作定性的判断。近年来,在大洋古海洋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封面说明     
正东亚地区是全北界哺乳动物重大迁徙活动的"交通枢纽",保留下丰富化石,是生物演化和古生态学研究的材料宝库.通过学者的不懈努力,东亚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演化概貌已经勾画成形,但其形态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很多细节尚未被完全了解.本期刊出的"东亚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环境适应"专题,报道了9篇相关代表性成果,门类囊括长鼻类、食肉类、奇蹄类,研究方法涉及形态学、埋藏学、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末次冰盛期以来我国气候环境变化及人类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项目以末次冰盛期以来我国气候环境变化及人类适应为主攻目标,通过多种高精度地质-生物记录的研究,在全球温度变化对季风的影响、全球增温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环境、自然和人为因素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一批新进展.这些成果不仅涉及轨道和亚轨道尺度的亚洲季风动力学、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和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控制因素等古气候学基础前沿问题,而且对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圣洁 《科学通报》1995,40(17):1598-1598
研究介形类壳体氧、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组成是探讨湖泊古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的研究大都采用“系统白化(System whitenize)”的方法,这种方法目前尚有其局限性,首先,介形类壳体组成与环境因子的依赖关系仅建立在对个别属种测试的基础上,并且仍存在不同观点,这些经验公式的普遍意义尚需进一步证实;其次,大多数古湖盆不完全属于单一封闭体系,这种半开放型古湖盆更近似于一个“灰色系统(Grey system)”,由于内部机理不完全明确,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类比是困难的.本文尝试使用灰色统计的方法探讨介形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对含碳量很高的钢的研究引发了对古代大马士革钢和其他古代钢研究,这种古代钢蕴涵的文化发展了高碳钢的制备技术。在与此相关的研究中,为提高韧性而设计的现代层片状钢的研究工作引发了对用古代层片状钢制备的古器物的研究。由于这些器物的年代不确定,所以需要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来测定这些古器物的年代。本文介绍现代钢及其层片状合成物,以及与之相应的古代钢的历史演化过程,并且给出了古器物的碳定年法研究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人类(Homo sapiens)起源、迁徙和进化对现代人类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一直是多学科研究热点.分子遗传学通过现有人群的遗传数据和表型特征来推导、演绎历史事件,提出了"走出非洲完全替换"人类起源模型.在走出非洲迁居世界各地的过程中,不同环境对人类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选择作用,如人群肤色、身高等外形特征以及乳糖耐受、淀粉代谢、免疫应答和低氧适应等生理特征的表型和遗传多态性演化过程.近年来兴起的人类古DNA研究,通过采集对应事件前、中、后不同时期的古D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同时系统比较古DNA和现今人群遗传多态性,补充和完善了经典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可以更全面地分析人类演化历史.基于古基因组研究,学者提出了人类起源的"走出非洲基因渗透"模型,并对上述重要人类表型和遗传多态性的演化史提出了新的证据和观点.本文将对现有人类环境适应的古DNA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据此对自然选择如何塑造人类遗传和表型多态性展开新的讨论,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吉植  王传超 《自然杂志》2022,44(6):443-454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著名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他通过研究已灭绝古人类的基因组,对探索人类演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介绍帕博及其团队关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和发现,以及古DNA领域近30年的发展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董岭ⅢCD铁陨石的Re-Os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负热电离质谱(N-TIMS)技术测定了董岭ⅢCD铁陨石的Re,Os含量和Os 同位素组成,并与其他铁陨石和球粒陨石进行了对比,其Re-Os含量落在ⅢA和ⅣA铁陨石构成的趋势线上,但Pt-Os关系与ⅡA铁陨石的相似,可能表明董岭铁陨石具有较高的分异程度。  相似文献   

20.
余文 《自然杂志》2009,31(1):55-58
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科学探索的新成果已经频频传来。受人瞩目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顺利完成探月一期任务之后,将以一撞完成最后的使命为后续的探索搜集资料。对火星甲烷的新研究再次点燃了人类探索火星生命的激情。恐龙身上的原始羽毛、新型超导材料特性、“钙闪烁”引导细胞定向迁移,这些新发现是中国科学家对科学界的贡献,为未来的古生物、材料和医学的研究打开一个广阔的空间。“奶粉事件”后科学家开展了对三聚氰胺与人类泌尿系统结石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用科学为人类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