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康有为以政治家和教育家而闻名,他曾在广州、桂林、上海三地讲学授徒,门下名弟子甚多;陈柱是享誉民国的广西籍国学家,有人称他是康有为第二次到桂林讲学时的受业弟子之一。据大量史料考证,二人并非师生关系,仅在20世纪20年代有过几次交往。应陈柱之请,康有为为其十万卷藏书楼题字;经陈柱介绍,康有为部分遗藏为广西大学图书馆购得。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作为维新运动的旗手,早已栽入史册.而其学术研究,则是为"政治的学术研究",是为其托古改制、图谋变法所作的理论探讨,纯为"经世致用"、"救亡图存",其著作<孔子改制考>就是为变法维新作的体制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以领导戊戌维新运动而名于史册。而戊戌维新运动实在是包容甚广的一场历史运动过程,它不仅是变法改革的政治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对于康有为本人来说,它还是一次宗教运动。这样说来,康有为实身兼三任:政治改革家、思想家与宗教家。  相似文献   

4.
宋怒于1892年5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要从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始,而在此三始之前,又必须从易西服始。这便是著名的“三始一始”说,它集中体现了宋恕的维新变法思想。1897年《万国公报》发表该文后,对当时的维新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宋恕的生平及其在戊戌维新运动中表现的分析,将“三始一始”说与其同时代的维新思想家的思想作比较,以说明其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5.
谭嗣同、唐才常是维新运动中的佼佼者,其维新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他们维新思想中的哲学思想、民主主义思想等进行比较,有助于认识和评价戊戍维新运动的失败,总结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关于窃国大盗袁世凯一生中的下面三个问题:一、袁世凯为什么能够飞黄腾达;二、袁世凯为什么能够轻易地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三、关于袁世凯的私生活和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关于辛亥革命结局之表述,存在孙中山让位说、袁世凯窃取说、孙中山还位说、袁世凯上台说、北洋集团与同盟会共建说等不同观点.这些观点是基于不同的事实认识和背景考量而形成,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客观、真实的历史为基础,推进历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戊戌变法后的康有为依然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他的思想和行为,诚然留有一定的封建残余,但是,从宏观上分析,是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的,它顺应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从微观上分析,其具体观点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重论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与袁世凯帝制野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二十一条”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的。该条约是日本政府经过长期策划而形成的,是日本政府侵华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日本政府趁机在华扩大侵略的产物。尽管袁世凯对此进行了抵制,但最终还是做出了让步。这种对日让步是袁世凯在痛苦的两难选择中做出的理性抉择,与袁世凯的帝制野心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戊戌变法时期和变法失败后康、梁的思想,并就君主立宪、反对帝制等方面比较了二人思想之异同。文章认为,梁启超的思想形成虽晚于康有为,但比康有为进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关于窃国大盗袁世凯一生中的下面三个问题:一.袁世凯为什么能够飞黄腾达;二.衰世凯为什么能够轻易地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三.关于袁世凯的私生活和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1873—1929年)是我国近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史学家、更加是编辑大家.是自由斋的主人.汉族,出生于现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清光绪举人.青年时跟踪其老师康有为,共同提倡变法维新,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性的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我国译介的西方文学数量不多,产生的影响也不大。其原因一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拒斥,二是受到时代条件的制约。从译介情况可以看出,国人对西方文学的认识在逐步深化。维新运动兴起,西方文学的输入才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晚清戊戌改革第一次全面提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纲领 ,是中国资产阶级近代化运动的首次尝试。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则是这次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三部代表作 :《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 ;三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企图通过和平改革 (也不完全排斥使用暴力 )的途径 ,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以期最终实现资产阶级的专政。这次革命 ,无论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抑或是从历史条件来看 ,都具有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只是因为历史的偶然性———维新派识人、用人的错误和袁世凯的叛卖 ,才使这次可望成功的革命运动功亏一篑 ,陷于失败  相似文献   

16.
晚清戊戌改革第一次全面提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是中国资产阶级近代化运动的首次尝试。康有为为仿洋改制思想则是这次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个问题:一、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三部代表作:《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三、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与其幕僚梁士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士诒因精通西方现代实用科学知识而得到袁世凯的赏识,成了袁的重要幕僚.在政治上,梁对袁帮助甚大,只因二人政见不完全一致,猜忌心颇重的袁见梁羽翼渐丰,就开始戒备并疏远了他;但在袁眼里梁毕竟是一个有才干的谋士,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不免征询他的看法.而梁虽与袁政见有所不同,但为了自身发展,在政治上经常曲意顺从袁;在经济上则竭力助袁整理财政金融、发展实业,袁对此毫不掣肘,使梁人尽其才,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18.
二征起义是东汉初年在交趾地区爆发的大规模起义。关于二征和二征起义,中越古籍中论及其事者甚少,且出入颇大。越南方面认为这是一次驱除外寇、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二征夫人是为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斗的民族英雄。而中国方面认为,二征起义是一次地方豪酋的武装叛乱。该文认为,二征起义是在以郡守和县令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与交趾奴隶主贵族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下发生的。从本质上说,这是两种制度之间的较量。当时发生起义的交趾、日南、九真三郡都是中国汉朝统治下的地区,属于国内发生的阶级斗争,不属于国与国之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康有为传略 (二)康氏之长与讲学 附朱次琦 (三)康氏之新考虑 附廖平 (四)康氏之大同书 附谭嗣同及其仁学 (五)康氏思想之两极端 (六)康氏关於尊孔读经之见解 一康有为传略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生清咸丰八年戊午,卒民国十六年丁卯,(一八五八—一九二七)年七十。祖赞修,官连州教谕,治程朱学。有为亲受教,有志为圣人,开口辄曰圣人圣人焉,里党戏号之曰圣人为。年十九,游同县朱次琦门。六年而次琦卒。光绪十四年戊子,有为年三十一,初至京师,上书请变法,格不达。乙未,中日和译成,有为集各省公车上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  相似文献   

20.
正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日:"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这句话的原意是:阴阳二气交感,则万物化生出琼液,男女构精交合,则万物化生出生命。《周易》说:"三人同行,则一人受损;一人独行,则得到友人。"说的是合二而归致于一。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即阴阳、万物、损益。万物由阴阳二气交感而成,我们的生命也是由父母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