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集料有效相对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集料相对密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测量集料有效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和原则建议;探讨了现行集料规程在测定集料相对密度的不足和缺陷,为沥青混合料设计确定其体积参数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我国现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作出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轴向局部加载试验能模拟实际路面的受力特性,可以提供沥青混合料设计的性能参数.为确定其实验条件并提出能客观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切性能的试验指标,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不同混合料的圆柱形试件进行轴向局部加载试验.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相关试验确定了轴向局部加载试验的合理试件尺寸和压头大小;通过轴向局部加载试验指标与车辙动稳定度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试验温度和加载速率,并提出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力学参数.结果表明:60℃条件下采用40mm压头、50mm/min的加载速率的轴向局部加载试验得到的破坏模量与车辙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充分反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基质沥青混合料与80目10%橡胶粉沥青混合料为试验对象,分析橡胶粉沥青混合料在温度和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对马歇尔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考虑了Na Cl溶液浓度和浸泡时间2个因素,进行了18组试验。结果表明:基质沥青混合料和橡胶粉沥青混合料在Na Cl溶液中,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稳定度呈现下降趋势;橡胶粉具有改善沥青混合料抵抗温度、盐侵蚀的能力。SEM微观分析表明:Na Cl溶液的盐腐蚀加剧了沥青混合料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了快速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设计了便于施工检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指标.新方法根据沥青混合料遵循时间-温度-应力等效原理,在分析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劈裂强度的温度函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以80℃与60℃马歇尔稳定度比评价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并且通过与AASHTO T-283试验的对比试验,验证了新试验方法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旧桥加宽后新、旧桥的沥青铺装层具有良好的抗水损害和抗车辙能力,对沥青铺装层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专门试验研究.以AC-13混合料的3种级配为例,采用室内马歇尔试验和车辙试验方法,对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及沥青饱和度等体积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试验条件相同情况下,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逐渐减小,而沥青饱和度则不断增大;在相同压实功条件下,当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约为4.0%时,车辙试件辙槽两侧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与未经车辙试验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相差不大;但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辙槽两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不断减小,且小于未经车辙试验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合料模量是沥青路面结构分析的重要计算参数.对3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及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A-70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模量和静态回弹模量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模量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动态模量与静态回弹模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模量明显大于对比沥青混合料,且随着频率的降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增大倍数增大;沥青混合料的静态回弹模量与低频下的动态模量呈指数关系,因此当试验条件受限时可采用沥青混合料静态回弹模量值对动态模量值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和单轴静载蠕变试验,研究了交通荷载、环境温度、材料类型和水作用(高温浸水和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荷载和环境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影响.由于沥青混合料的粘性,随着荷载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呈幂指数关系减小.中间级配(玄AC13-2、石AC20-5)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较好;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最差;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优于小粒径沥青混合料.水的作用严重削弱了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而冻融循环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高温浸水.并且Burgers模型可用于表征沥青混合料水损害前后蠕变性能,且其粘弹性参数均受到水作用的不同程度影响,水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抗高温变形能力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郑州BRT首期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以及沥青混合料三阶段配合比试验与设计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郑州BRT首期工程沥青及其混合料各项指标均符合沥青路面有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田勇 《甘肃科技》2010,26(12):123-126,143
通过对APAO、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等试验,研究了APAO对沥青及其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国产APAO改性剂能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降低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AC-16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量车辙试验结果,分析了沥青用量、碾压次数、抗车辙剂掺量及级配对AC-16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并将AC-16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合料(未掺抗车辙剂)的高温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车辙试验最佳沥青用量比马歇尔试验少0.2%~0.3%;压实功过大或过小均可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降低,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碾压遍数;AC-16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抗车辙剂掺量为0.4%~0.5%;适当增加AC-16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含量,形成骨架密实型结构能够有效改善其高温稳定性;AC-16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有很大提高,平均提高幅度为32.9%.  相似文献   

11.
针对长寿命路面超薄磨耗层的性能要求,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冷拌冷铺改性乳化沥青环保材料作为长寿命路面超薄磨耗层的关键材料.与一般的改性乳化沥青和溶剂型冷拌冷铺沥青相比较,该种冷拌冷铺改性乳化沥青在技术上要求更为严格,通过试验得出了该型冷拌冷铺改性乳化沥青的主要技术标准,并分析了材料选配、生产工艺及各流程需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为该种新型的冷拌冷铺改性乳化沥青环保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为了研究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探讨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方法,借鉴SHRP和贝雷法级配初拟几种级配,对其低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比较,并推荐了低温性能好的级配。在分析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和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合理评价方法,认为沥青混合料低温收缩性和低温柔性是反映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能的2个方面,小的收缩性和高的低温柔性使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低温开裂的潜能;应综合收缩系数和低温破坏应变2个指标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陈晨  郭鹏  袁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5):281-284
采用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分别制备Evotherm温拌以及普通热拌AC-13沥青混合料,并就稳定度、流值、渗水系数、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以及疲劳性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温拌及热拌混合料在稳定度、流值、渗水系数等方面性能相近,温拌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优于热拌混合料。采用幂函数对两种混合料的疲劳规律进行拟合,并发现温拌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较热拌混合料略有提高且提高幅度随着应变水平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京包高速公路德胜口隧道摊铺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为基础,根据隧道中热量散失少温度上升快的特点,按施工时达到的温度高低不同,划分为2种区域施工.对温拌沥青混合料在这2种区域内的施工工艺及如何改善隧道施工环境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凝土心墙基座垫层料配合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沥青混凝土心墙基座垫层料配合比的试验研究方法。首先由剪切流变试验初选配合比,再经流变计算进一步选择配合比,最后通过剪切抗渗试验验证所选配合比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江凯  葛折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525-6528
温拌无纤维SMA混合料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通过析漏试验和车辙试验评价了温拌无纤维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温拌剂仅降低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在较低碾压温度下,无纤维的SMA混合料不会出现泛油现象。但是,在路面使用温度下,由于未添加纤维,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性能较差。因此,与常规热拌添加纤维的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相比,对于温拌无纤维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需要降低0.3%~0.5%的沥青用量,以提高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生物质油温拌沥青制备工艺的研究较少,合理的制备工艺是生物质油温拌沥青性能发挥的重要保证。采用生物质油与70#、90#基质沥青制备温拌沥青,通过熵权Topsis法确定了生物质油温拌沥青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弯曲梁流变试验评价了生物质油温拌沥青的高、低温性能;通过红外光谱与沥青四组分试验研究了生物质油温拌沥青的温拌机理,结果表明,生物质油温拌90#、70#基质沥青最佳制备工艺均为剪切温度130℃,剪切速率1 500 r/min,剪切时间10 min,发育时间15 min;生物质油的掺加降低了沥青的高温性能,但提高了低温性能;生物质油与沥青混合过程主要为物理共混,生物质油提高了沥青胶团的分散度,导致沥青组分发生了迁移,使得沥青性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对一种由温拌剂改性生产的成品温拌沥青进行了沥青性能、混合料性能和现场热储存耐久性能评价,并与基质沥青进行了对比.该温拌沥青与基质沥青的技术性能指标(包括粘度)相当,但温拌沥青能够提高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降低施工温度,且其温拌混合料性能不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在生产现场,温拌沥青经过长期高温储存后,仍能降低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具有较好的热储存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研发了新型温拌沥青改性剂,基于布洛克菲尔德旋转黏度试验,确定了温拌剂降黏特性。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试验研究了温拌剂掺量、温度等因素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拌剂掺量大于1%时,沥青黏度降低约80%,与SBS改性沥青相比,在64~70℃范围内时,温拌改性沥青抗车辙因子提高幅度为28.6%~71.4%,温拌剂的加入不仅降低了沥青黏度,而且改善了沥青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20.
公路工程中沥青抗剥落剂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沥青路面中抗剥落剂应用的调查,及其改善后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结合当前工程中使用抗剥落剂的实际效果和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我国在沥青路面中应用抗利落剂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