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人不仅爱读书,而且热衷于“群体读书”,喜欢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散布于全美城乡的成千上万个“读书俱乐邵”即是由读书爱好者自行创办的组织。“读书俱乐部”依其成员“成分”的不同而形形色色,其中有“母子读书俱乐部”、“退休工程师读书俱乐部”、“单身母亲读书俱乐部”、“癌症患者读书俱乐部”、“残疾人读者俱乐部”等等。一些读书俱乐部听上去还真有点不同凡响,如“百万富翁读书俱乐部”、“名人读书俱乐部”和“成功者读书俱乐  相似文献   

2.
对王阳明提出的“昂扬人的主体精神”的看法历来态度不一。否定态度有之,肯定态度有之。本文就王阳明“昂扬人的主体精神”的两重性谈点粗浅之见。一、倡导“昂扬人的主体精神”是王阳明终身人生哲学的理想追求。王阳明于公元1472年生于浙江余姚县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的家庭。少年时代的王阳明即倡导“昂扬人的主体精神”。一次,他问塾师:“何为第一等事?”塾师回答说:“惟读书登第耳。”他却不以为然,反驳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做圣贤耳。”[1]这种“学做圣贤”的思想,反映出王阳明自小就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经略四…  相似文献   

3.
说“隔并”     
乾隆年间出土的后汉安帝元初四年的《祀三公山碑》里有“隔并”一词: ①吏民祷祀,兴云肤寸,偏雨四维。遭离羌寇,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对此词有考释。他根据《后汉书·陈忠传》李贤注并征引其他例句,指出《三公山碑》的“鬲并”即“隔并”,“水旱不节皆谓之  相似文献   

4.
“爱丢脸”     
成功之后,有人问李阳成功的秘决,他特别突出地强调了一句话——“爱丢脸”。这句话有许多人不理解,认为他是故弄玄虚,但只要了解了他的成功经历,就又相信了这句话,而且还会引起共鸣,对如何成功多了一层认识。李阳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因为意志力很差,经常下决心,经常半途而废,所以成绩一直极不理想;从高一开始,他甚至成了补考  相似文献   

5.
张志公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他读书时十分注意“根据地”的建设,特别重视在扎扎实实读懂十几本书、几十篇好文章上下工夫。对这些重要的书和文章,他不是作一般的浏览,而是像煮东西一样,把它们读得烂熟于心,透彻了解。为达到这样的目的,他采用了“读——想——读”三步循环读  相似文献   

6.
通过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可以用动词“话”、“说”、“谈”、“讲”等。例如:“话家常”、“说闲话”、“谈天”、“讲情”,这些动词都含有“讲说”的意思。在客家话中,“话”这个动词,可以用在“你话他”这句话中,就是“你对他讲”的意思;“你话给他听”,就是“你讲给他听”的意思。但是,“话”这个动词,除有“讲说”的意思外,  相似文献   

7.
学贵质疑,是我国历代先贤十分强调的治学方法。孔夫子主张“每事问”,韩愈提倡“再思”,都倡导有疑而问,多动脑筋的积极治学态度。孟子认为“尽读书不如无书”,批判了一味读死书的僵化模式。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则主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学贵质疑”是以科学批判为依据的,质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只有师承而无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样科学就停滞了。疑问的产生本身就是研究的开始,是创新的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大部分的教育专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均认为,要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解决“做人”的教育问题。我国传统教育是十分重视做人教育的。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强调教人“做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惟书有真乐”的韩驹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地对比,说明真乐惟有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慢慢地体会“意味久犹在”的真乐吧。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现代学贯中西的大家 ,其丰厚的学养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天赋条件外 ,还在于他有着与众不同的读书观。林语堂先生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反对过于功利化的读书目的。在读书的方法上 ,他强调“兴味” ,主张“寓读于乐” ;提倡自动读书 ,反对“灌输” ;主张精读与博览并重 ,等等。林语堂的读书观虽带有其个性特征 ,但对我们当代读书做学问的人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以上这些都是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和诗句,我非常喜欢。我上一年级时,爸爸带我到图书馆办了一张借阅证。从那以后,我经常去图书馆借书,感受到了读书的无限快乐。  相似文献   

12.
①1905年8月,前苏联高加索山区的一个小村庄萨纳英,诞生了一名婴儿,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飞机设计师、被誉为“米格飞机之父”的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②因家境贫寒,米高扬懂得能读书不容易,因此学习特别刻苦,除课本外还读了大量课外书籍。辍学后到农机厂、电机厂干过车  相似文献   

13.
冯玉祥一生几经重大转折,“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主义斗士”,最根本的转折是在什么时间实现的?本文从世界观的转变、“救国救民”道路及其主义(理论)和革命组织方式的转变入手,论述了冯玉祥在泰山“隐居”期间,通过读书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实现了他一生中的根本转变,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九色鹿救助调达、不要报答和调达见利忘义、受到重罚的故事。一位教师在执教时,采用的是一种开放的“批注式”教学形式。课堂上他留给同学们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同学们自己感悟、研究九色鹿和调达不同的鲜明的形象特征。师生交流时,一个学生把交流的话题“扯”到了“乌鸦”(在调达带领国王和军队来提九色鹿时,  相似文献   

15.
【案例】 每当看到学校内的一些读书无目标、学习无兴趣、作业不认真、上课无所事事的“问题学生”,学校领导心急如焚。他们深刻地认识到,“问题学生”的形成是一个“问题”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固然有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但学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学期初,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16.
多国丽 《世界博览》2013,(22):34-37
实际上,在搜索工具中输入“美国人不爱读书”、“法国人不爱读书”,发现不仅是在中国,其他国家的媒体也在感叹本国人阅读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一般的人读书,只读个大概、读个意趣就行了,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而做学问,必须要“煮书”方可。对于“煮书”,王冶秋先生读《阿Q正传》的体会,最是精妙不过。王先生认为,要读懂《阿Q正传》,至少要读14遍以上: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  相似文献   

18.
鄂南方言里的“把”“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到”、“在”是鄂南方言和普通话里都有的词,但用法不尽相同。在普通话里,它们都可以作动词,也都可以作介词。试看: ①他紧紧把着舵杆。 ②他把舵杆紧紧握在手里。 ③他到了北京。 ④他走到船头。 ⑤他在飞机上。 ⑥他坐在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19.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但是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课本就有篇课文叫《煮书》。课文是通过爷爷给“我”讲解如何读书,如何品味书中乐趣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而我的理解就是把书读懂、读透。  相似文献   

20.
苏轼既是一位多能的艺术家,又是位高水平的艺术理论家。他对艺术意境理论就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概括意境本质,谓“境与意会”,要求艺术作品有“得之于象外”之美。在具体论述中,他不同意俗本改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为“望”南山,认为这一字之改,乃“神气索然”,意境全无。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