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多变量耦合且存在时变性的焦炉集气管压力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结合自适应PID的控制方法.采用支持向量机逆系统的方法来进行解耦控制,使得MIMO(多输入多输出)的集气管压力系统解耦成相互独立的SISO(单输入单输出)伪线性子系统.对于解耦后的SISO(单输入单输出)系统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算法,实时在线调整PID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实现了集气管压力系统的动态解耦控制,迅速跟踪变化,提高了系统的快速调节能力和稳态精度,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可以保证焦炉集气管压力稳定在现场工艺要求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先进的H∞控制理论,提出一种用LMI方法设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PID控制器参数的方法.用该方法设计出的控制器是由多个单输入-单输出的PID控制器组成,而不是多变量耦合的PID控制器.试验证明,用该方法设计出的H∞PID控制器控制效果较好,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基于H∞的振动系统多输入多输出鲁棒控制仿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H∞控制理论,设计多输入多输出结构振动鲁棒H∞反馈控制系统.首先建立了振动系统多输入多输出反馈控制模型,然后利用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通过合理选择性能加权函数和鲁棒加权函数,将鲁棒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标准H∞控制问题求解.以简支钢梁为对象,完成了两输入两输出结构振动鲁棒H∞控制器设计,频域和时域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性能加权函数和鲁棒加权函数的选取,系统闭环后最大奇异值显著下降,系统能在指定频带上取得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线性单输入单输出 ( SISO)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均衡问题 .利用基扩展模型对时间选择性信道进行建模 ,采用过采样技术或者多天线接收 ,可以将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转变为一个单输入多输出系统 ,并依据特殊迫零的均衡方法对信道完成均衡 .理论研究及实验表明 :与传统时间选择信道均衡方法相比 ,本文提出的新方法计算复杂度更低 ,性能更优 ,同时具有更快均衡信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常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系统需要两根以上泄漏电缆来传输不同信息流.研究隧道环境下单根泄漏电缆双向馈入构成2×2 MIMO系统的性能.测量结果发现,单根泄漏电缆MIMO系统的容量与双根泄漏电缆构成的MIMO系统接近,明显优于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ISO)系统.研究结果可为轨道交通系统LTE-M通信专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四旋翼无人机运动分解为6个相互解耦的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single-output,SISO)系统,针对各SISO系统中存在的外部扰动和未建模动态提出一种有限时间收敛的扩张状态观测器(finite-time convergent extended state observer,FTCESO),从系统量测输出中重构系统状态和广义扰动。在FTCESO驱动下,基于同伦方法设计具有扰动补偿的无人机位置和姿态控制系统,有效抑制了系统不确定性、气动未建模动态、外部持续和时变扰动。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声通信MIMO系统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提出了一种分数间隔的判决反馈均衡器.结合采用二阶销相环路补偿载波相位偏移的方法,该均衡器消除了码间干扰,同时还降低了噪声增益.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了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分数间隔判决反馈均衡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恒模算法的分数间隔判决反馈均衡器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矩阵求逆解耦与动态互补解耦的原理、结构与应用.作者提出的动态互补解耦不仅可以用于非奇异的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同样可用于奇异的对象,解耦网络D的稳定性问题采用闭环无定位的方法和将多变量奇异系统转换成单输入与单输出系统的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在保证闭环系统容许的前提下,研究H∞与H2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到广义系统混合H2/H∞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存在的线性矩阵不等式的约束条件.最后,给出该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0.
200 MN双缸油压机同步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输入 多输出(MIMO)鲁棒控制技术,设计了一个同步运动外回路控制器和一个非线性单输入 单输出(SISO)的基于压力的扰动观测器的控制器作为油缸的内回路控制器,解决了油压机电液同步运动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