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赤铁矿、菱铁矿和石英为研究对象,通过沉降试验、Zeta电位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柠檬酸在强碱性条件下(pH=11.0)的分散机理.沉降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人工混合矿(赤铁矿-菱铁矿-石英)具有较好的分散效果.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柠檬酸在赤铁矿和菱铁矿表面的吸附较强烈并使其动电位负移,而在石英表面的吸附较弱并对石英动电位影响较小.溶液化学计算表明,柠檬酸主要以[C_6H_5O_7]~(3-)的形式吸附在赤铁矿和菱铁矿的羟基化表面,进而阻止矿粒间的凝聚.结果表明柠檬酸在含碳酸盐赤铁矿浮选体系中具有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赤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浮选试验、扩展的DLVO(EDLVO)理论和凝聚动力学研究了粒度分布(粒径小于18μm的微细粒比例)对赤铁矿浮选的影响.浮选结果表明赤铁矿的浮选回收率与粒度的大小和分布有关,粗粒(粒径大于18μm)赤铁矿的粒度较大时或粒度分布均衡时(微细粒与粗粒含量接近)浮选回收率较高.EDLVO理论计算表明微细粒赤铁矿与粗粒赤铁矿之间存在吸引力,且吸引力的大小与粗粒粒度正相关;凝聚动力学分析表明粒度分布均衡时颗粒间的凝聚速率较大.这是粒度分布对赤铁矿的浮选回收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浮选药剂对单矿物浮选的影响、磁铁矿对赤铁矿浮选的影响。单矿物浮选研究表明,pH〉10时,NaOH的用量的对石英矿的浮选影响大于磁铁矿、赤铁矿的浮选。随着淀粉用量的增加磁铁矿和赤铁矿的回收率逐渐增加,当淀粉用量为10mg/L时,赤铁矿的浮选几乎受到完全的抑制。CaO对磁铁矿、赤铁矿的浮选几乎没有影响,然而对石英的浮选确有很大的影响,石英的回收率随着CaO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磁铁矿、赤铁矿以及石英的回收率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人工混合矿浮选研究表明,赤铁矿浮选品位随着磁铁矿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邵安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2)
针对纯矿物配成的含赤铁矿、菱铁矿、石英的混合矿进行浮选试验.随着铁矿石中菱铁矿质量分数的提高,铁精矿TFe品位、产率和回收率等指标迅速下降,说明现有反浮选流程不能将含有菱铁矿的铁矿石有效分选.提出将菱铁矿预先分离、然后再将赤铁矿和石英分离的分步浮选流程,相比常规反浮选流程,铁精矿TFe质量分数由42.34%上升至59.09%,铁的回收率由53.18%提高到79.84%.而针对东鞍山含菱铁矿的赤铁矿石,采用分步浮选工艺闭路流程,可获得铁精矿TFe质量分数为66.34%,回收率为71.60%. 相似文献
5.
一、酸性区浮选的提出根据“烷基磺酸钠浮选冀东司家营赤铁矿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提出在不同pH值下烷基磺酸钠与赤铁矿之间的吸附机理,以及与矿物可浮性的关系。如图一、图二所示。从图一看出烷基磺酸钠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赤铁矿的吸附量出现了三个高峰。从图二亦能看出,烷基磺酸钠在不同PH值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胶体化学基本理论和水动力学原理,定量描述微粒沉积、分散和运移的规律,提出了注水过程中微粒分散运移的判定条件,定量分析了控制微粒分散运移的主导力系.既考虑了影响微粒分散运移的水动力学因素,又考虑了影响微粒分散运移的胶体表面化学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油藏条件下,不同微粒表面电学特征对微粒分散运移具有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影响,同时,注采速度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个理论对水土保持、深层过滤、地下水工程特别是油田注水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矿物浮选试验并结合激光粒度测试、扫描电镜(SEM)、矿物Zeta电位及XPS等检测方法对赤铁矿反浮选过程中聚氧化乙烯絮凝细粒高岭石的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矿物絮凝浮选试验表明:添加聚氧化乙烯可以提高高岭石的单矿物回收率和人工混合矿分离效率,促进赤铁矿和高岭石反浮选分离.激光粒度测试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聚氧化乙烯不絮凝赤铁矿,但絮凝高岭石颗粒,使其表观粒径增大.Zeta电位测试和XPS分析表明:聚氧化乙烯在高岭石颗粒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并使其Zeta电位正移.因此,开展聚氧化乙烯对硅酸盐矿物絮凝的研究对赤铁矿和高岭石反浮选分离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83,(1)
冀东司家营赤铁石英岩矿石的正浮选小型试验和半工业试验,已获得良好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提高指标的途径,本研究课题进行了烷基磺酸钠对假象赤铁矿的作用机理以及与矿物可浮性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冀东司家营北区浅部的赤铁矿,是以假象、半假象为主。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假象赤铁矿的零电点(PZC)经测定为PH5.8,石英的零电点为PH2.2。烷基磺酸钠对假象赤铁矿的吸附存在着三个高峰:一个峰在PH3左右,主要是物理吸附并伴随着药剂离子的疏水性缔合。另一个峰在赤铁矿的零电点附近,是一个化学吸附峰。第三个峰在PH12左右,这是由于赤铁矿表面阳离子水解,在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Fe(OH)_3悬浮物,显著增大了吸附面积所造成的假象吸附。这三个吸附峰的存在,对假象赤铁矿是有普遍的意义。在没有阳离子的活化作用时,烷基磺酸钠对石英的扑收作用甚微。在浮选赤铁石英岩矿石时,要注意铁离子所起的特殊作用:一方面,烷基磺酸钠的阴离子吸附于赤铁矿表面时,铁离子的存在是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铁离子又有活化石英的作用。据此,以磺酸盐为扑收剂浮选假象赤铁矿时,存在着两个可供选择的浮选区:一个在假象赤铁矿的零电点附近,一个在PH3左右。 相似文献
9.
菱铁矿对假象赤铁矿与石英混合矿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铁对铁矿石的浮选影响极大,严重恶化浮选指标.在三种浮选体系下,研究菱铁矿含量对假象赤铁矿与石英混合矿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十二胺和油酸钠反浮选体系下,菱铁矿加入到两种混合矿中时,浮选指标下降.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下,假象赤铁矿和石英混合矿中加入少量菱铁矿时,精矿品位有所增加.因此,若要实现含碳酸盐铁矿石的有效分选,必须首先消除细粒级菱铁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十二胺为捕收剂,木薯原淀粉、取代度为0.026和0.21的羧甲基淀粉和取代度为0.0065和0.055的磷酸酯淀粉作为抑制剂,考察了赤铁矿与石英的可浮性,重点研究了基团取代度对变性淀粉抑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淀粉、取代度0.026的羧甲基淀粉和取代度0.0065的磷酸酯淀粉对赤铁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取代度0.21的羧甲基淀粉和取代度0.055的磷酸酯淀粉对赤铁矿的抑制能力较弱;原淀粉和取代度0.026的羧甲基淀粉对石英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他3种淀粉对石英抑制能力较弱.可见,低取代度的磷酸酯淀粉,在赤铁矿阳离子反浮选脱硅中可作为较高选择性的抑制剂.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特征基团取代度相对较高的变性淀粉,与赤铁矿和石英作用后,矿物Zeta电位负值较大.变性淀粉的取代度越高,其伸展向溶液中荷负电的基团越多,使阳离子捕收剂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于矿物表面,减弱了变性淀粉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鞍山式赤铁矿石反浮选尾矿铁品位偏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鞍山式赤铁矿石反浮选流程中存在的浮选尾矿铁品位偏高的问题,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多元素分析、粒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选别流程中样品的化学多元素组成、物相组成、粒度分布及矿物的单体解离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扫选尾矿中存在着一些单体解离高的微细铁矿物颗粒,其吸附在粗粒级脉石矿物表面,形成“载体浮选”进入到尾矿中,造成尾矿铁品位偏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浮选试验研究了新型捕收剂烷基羟丙基胺(NDIA)作用下石英和赤铁矿的浮选行为,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zeta电位分析,考察了该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当捕收剂用量为33.33 mg/L,p H值为4.50~8.00时,石英的回收率在92%以上,赤铁矿的回收率在50%左右.人工混合矿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当捕收剂用量为33.33 mg/L,淀粉用量为13.33 mg/L,p H值为4.50~8.00时,NDIA均可实现石英和赤铁矿的有效分离.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与十二胺相比,NDIA对石英具有更好的捕收性能.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NDIA在石英和赤铁矿表面均发生了吸附,且在石英表面的吸附作用强于赤铁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东鞍山混合磁选精矿进行了预先分级—强化分散浮选试验研究,同时结合沉降试验、动电位测试、浊度测试等分析了分选效果改善的原因.在最优条件下分级—分散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精矿铁品位66.24%、铁回收率79.47%的浮选指标,与单一分散浮选的闭路试验相比,精矿铁回收率提高了4.47%.沉降试验和浊度测试表明,分散剂柠檬酸及粒度组成均会影响赤铁矿-石英混合矿的分散特性,柠檬酸主要吸附在赤铁矿表面从而增大矿粒间的静电斥力,优化粒度组成实现窄级别浮选则会进一步减弱矿粒间的非选择性团聚(罩盖),为后续浮选分离创造有利条件,这也与DLVO理论及团聚动力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于慧梅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4):60-66
论文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制备一种脂肪酸类捕收剂(以下称"JZQ-F7"),用于赤铁矿反浮选脱除石英研究,并与传统捕收剂油酸钠进行对比.浮选试验考察了矿浆浓度、矿浆温度、药剂用量及浮选时间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通过电动电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矿物的沉降行为分析和粒度分析揭示了JZQ-F7在石英表面的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研究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贵州赫章鲕状赤铁矿,分别采用了十二胺、GE-609、RAP-138及GE-609和RAP-138混合为捕收剂对鲕状铁矿进行了反浮选试验。其中当十二胺为捕收剂时,精矿铁品位较低;GE-609为捕收剂时,精矿铁品位较高,但磷含量也相对较高;RAP-138为捕收剂时,虽然铁品位不是太高,但磷含量得到有效降低;当GE-609和RAP-138混合为捕收剂时,精矿铁品位较高,磷含量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醇盐水解法制备单分散球形SiO2微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用醇盐水解法制备SiO_2超微颗粒的微粒形成机理。通过控制催化剂浓度及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使硅酸单体浓度尽可能高而仅低于临界过饱和度,制得了单分散球形SiO_2超微颗粒,粒径为60~500nm。同时将加料速率、陈化时间等因素对微粒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光散射测量技术中微粒光散射多峰现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问题展开了研究,其中对光敏区中微粒几种运动的随机性所产生的光物理机制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荷电微粒模型.分析研究了静电对于光敏区运动微粒的作用及其对单分散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在喷嘴处加载高位静电场给微粒荷电,利用荷电微粒间的Coulomb作用力,从而可有效地减弱非单分散随机现象的发生几率,最终改善微粒粒度分布光散射测量法的测量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赤铁矿(α-Fe2O3)是热力学最稳定的氧化铁矿物,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并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天然赤铁矿颗粒由于形成条件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形貌和暴露晶面.不同原子排列和电子结构的暴露面赋予赤铁矿特定的表面电荷性质和活性位点密度,使其反应性表现出晶面依赖性.综述了产生具有特定晶面的赤铁矿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重点探讨了赤铁矿在还原溶解、吸附、催化和水解反应中的晶面依赖效应以及对污染物去除的作用,还总结了赤铁矿晶面耦合Fe(Ⅱ)对污染控制的最新进展,并对赤铁矿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为研究赤铁矿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影响提供依据,并为污染控制和环境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羧甲基纤维素在蛇纹石/黄铁矿浮选体系中的分散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浮选实验、沉降实验、显微镜下观测、吸附量实验、Zeta电位测试和DLVO理论计算,考察羧甲基纤维素(CMC)在蛇纹石/黄铁矿浮选体系中的分散作用,研究羧甲基纤维素的分散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蛇纹石颗粒可通过异相凝聚作用吸附在黄铁矿表面,改变黄铁矿的表面性质,影响黄铁矿的浮选.羧甲基纤维素能够分散蛇纹石与黄铁矿混合矿,恢复黄铁矿的可浮性,羧甲基纤维素取代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低,作用效果越好.机理研究表明:蛇纹石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黄铁矿表面影响其浮选,羧甲基纤维素能够吸附在蛇纹石表面,改变蛇纹石的表面电性,使蛇纹石与黄铁矿之间相互作用能从吸引变为排斥,从而对二者的混合矿起到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赤铁矿紫外光催化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选择氧化-相转变法制备纳米-Fe2O3,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红外光谱仪(FT-TR)、综合热重分析仪(TG)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苯胺为模型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了-Fe2O3对苯胺光催化降解的最佳实验条件,重点讨论了苯胺初始质量浓度(A)、光照射时间(B)、赤铁矿投加量(C)和pH(D)等因素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并测试了赤铁矿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苯胺初始质量浓度为7mg/L,赤铁矿投加量为0.025g/L,pH值为6的催化效果最好,紫外光照射90min时,降解率达90%.且各因素对降解的影响顺序为:A?D?C?B.-Fe2O3对苯胺的光催化动力学行为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