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9,4(4):133-133
褐钇钶矿是一种比较罕見的稀有元素矿物,主要产于花崗偉晶岩及其附近的砂矿中。偶尔在花崗岩或花崗正長岩中也可能发现这种矿物,但从成因上来講,已知花岗岩或花崗正長岩中所发现的褐钇钶矿通常都与后期的鈉長石化有关。而且这种矿物的产量极其有限,一般仅作为开采其他矿物时的副产品来进行回收。但最近在我国某地的花崗岩中发现了規模巨大的褐钇钶矿矿床,經初步研究,这种矿床在成因上为一种早期岩漿矿床,与世界各地已知的褐钇钶矿矿床  相似文献   

2.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9,4(8):259-259
根据我国某些地区的研究,对于褐钇钶矿等钇族稀土、铀及钍的铌钽酸鹽矿物,获得了一些新的認識。在这些新的認識中,特别应该指出以下几点: (1) 在未受后期交代作用的花崗岩中,褐钇钶矿等矿物可以富集成規模巨大的矿床。这是一种新的早期岩漿矿床类型,褐钇钶矿的分布与富集,在同一地区与一定时代的花崗岩及一定的岩相帶有关。 (2) 褐钇钶矿等铌钽酸鹽矿物不仅可以做为钇族稀土元素的资源进行小規模开采,而且可以做为铌、钽、鈾、钍及稀土类元素综合利用的对象来进行大规模的开采。从这种意义上来說,褐钇钶矿应該为一种新矿种。同时与褐紀钶矿共生或伴生的独居石、锆英  相似文献   

3.
郭承基 《科学通报》1957,2(12):373-373
为了測定放射性元素矿物的絕对年令,如何准确地測定其中鉛的含量是一个首要的先决問題。由于钶钇矿、褐钇钶矿及黑稀金矿等矿物在一般的酸中不溶解,所以C. N. Fenner提出了用硫酸氫鉀熔融来分解矿物的方法。同时由于其中含有大量在一般酸  相似文献   

4.
杨学明 《科学通报》1993,38(14):1298-1298
分子式简写作YNbO_4的矿物在自然界存在二种同质多象变体:褐钇铌矿与β-褐钇铌矿。前者为四方晶系,后者为单斜晶系。由于矿物晶格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U和Th的a衰变事件致使它从晶态向非晶态转化,发生变生作用,致使鉴定其起初的结晶学特征有一定的困难。换言之,变生态褐钇铌矿在刚形成时是属于何种晶系?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认识其成因,而且可以了解变生机理。本文报道了产于姑婆山花岗杂岩体的褐钇铌矿的高温相变初步研究结果:(1)提出了该矿物未变生前属四方相;(2)在常压无水条件下四方相与高温单斜  相似文献   

5.
张如柏 《科学通报》1986,31(11):879-879
泡铋矿产于新疆哈拉苏地区的一条含Nb-TR的伟晶岩中。该伟晶岩分带性不好,但交代作用发育,主要是白云母化和钠长石化.伟晶岩中主要的稀有元素矿物是铌铁矿-钽铁矿,褐钇铌矿,铌金红石和绿柱石等。泡铋矿是第一次在哈拉苏地区被发现。  相似文献   

6.
陈德潜 《科学通报》1964,9(5):452-452
1962年夏,766地质队在普查铌钽矿床时,曾于区内某冲积砂矿中发现一种黑色板状未知矿物,我们经过室内研究,确定它为一种较罕见的富含铀与钇族希土的钽铌酸盐类矿物——铌钇矿。对铌钇矿及含该矿物花尚岩的进一步研究尚在进行中,兹先将有关资料作一初步报导。一关于铌钇金乙矿的主要鉴定结果本矿物——铌钇矿(Samarskite,),虽产于砂矿中,但晶形保存完好,多呈板状、薄板  相似文献   

7.
杨学明 《科学通报》1990,35(15):1174-1174
锶、钕和铅同位素在追踪花岗岩源区物质,讨论源岩演化的历史,从而深入研究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特征等方面越来越受地质学家重视。对于年青花岗岩类,尤其是中生代花岗岩类,Sm-Nd同位素研究源岩性质往往不及Rb-Sr同位素有效。因此,本文只用Rb-Sr和Pb同位素对华南一个重要的中生代花岗岩体——姑婆山花岗杂岩体源区岩石进行讨论,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桂东北苗儿山-越城岭岩体是南岭成矿带西段出露面积最大的复式岩体,出露面积超过3000km2,由早期岩基及晚期小岩体组成.早期岩基主要为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晚期岩体主要为白云母花岗斑岩及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岩基内外接触带发育一系列W-Sn-Mo-Pb-Zn-Cu矿床,形成矿集区.本文分析了苗儿山-越城岭南西部早期岩基、产于岩基中云头界晚期赋矿岩体及云头界W-Mo矿床同位素年龄.苗儿山-越城岭岩基锆石LA-ICP-MSU-Pb年龄:228.7±4.1Ma,MSWD=2.49,可能发育一期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43.0±5.8Ma,MSWD=2.62的岩浆活动.云头界晚期赋矿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216.8±4.9Ma,MSWD=1.44;云头界W-Mo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216.8±7.5Ma,MSWD=11.3.苗儿山-越城岭南西部岩基、晚期赋矿岩体及矿床同位素年龄表明南西部岩基、晚期岩体及相关矿床都是印支期形成的,苗儿山-越城岭岩基内外接触带矿床主要和晚期岩浆活动有关;实验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及前人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及矿床同位素年龄表明,华南不但经历了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也经历了印支期成岩成矿事件,有很好的找矿前景,今后应注意华南印支期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
施倪承 《科学通报》1981,26(10):616-616
黄钇钽矿(Formanite)首先由Simpson于1909年发现于澳大利亚西部的某砂矿矿床中。1964年等曾对苏联产出的黄钇钽矿作了报道。我国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及冶金部桂林地质研究所等单位也报道了我国产的该矿物。但研究仅限于一般的化学成分及粉末数据方面,而对其晶体学参数及晶体结构类型问题未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广西恭城县鸡笼山铅锌矿区位于老厂穹隆中部,出露地层有寒武系边溪组二段(∈b<'2>)、三段(∈b<'3>)、四段(∈b<'4>),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下段(D<,1>/<'1>)。矿体主要产出于寒武系边溪组(∈b)层位中,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沿断裂破碎带充填,呈似层状、不规则脉状产出,倾向南东及北西,倾角一般60~80°;全矿区共发现6条矿体。矿床属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其找矿标志有:北东-北北东向的张扭性断裂带、地表风化带有铁染或褐铁化显示、轻变质的角砾岩带、受成矿标高控制、含矿地段硅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多种热液蚀变叠加的地段是找矿有利的地段。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早元古代碱性花岗岩的U-Pb同位素年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玲棣 《科学通报》1993,38(15):1407-1407
我国的一些碱性花岗岩体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及新生代,一些过去用K-Ar法确定的元古代碱性花岗岩,最近经Rb-Sr法定年,表明它们也属中生代,如光头山岩体就是其中一例。本文采用了锆石U-Pb法对龙王(石童)碱性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研究,确定了它为早元古代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龙洪波 《科学通报》1994,39(7):636-636
樟村-郑坊黑色岩系钒矿床位于江南吉岛弧靠杨子陆块一侧的边缘海盆地中,除泥盆系、志留系外,从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地层,该区内都有发育.该矿床含矿岩系为下寒武统,矿体赋存在荷塘组的下部,根据当地地质部门的资料,钒主要赋存在以黑色(碳质)粉砂岩为主的黑色岩系中.我们在对这类容矿岩石的研究中,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钡冰长石,所谓的粉砂岩,实质是钡冰长石岩,在矿区中以层状或透镜状、条带状出现.  相似文献   

13.
湘南彭公庙加里东期含白钨矿细晶岩脉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公庙花岗岩是南岭地区的一个大型岩基, 近年来在其周围陆续发现了多条白钨矿石英脉. 本文利用LA-ICP-MS 技术测定了彭公庙花岗岩体中的锆石U-Pb 年龄, 不仅证实该岩体的主体——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为加里东期花岗岩(约 435~436 Ma), 而且还发现其中的细晶岩脉亦属加里东期(426.5 Ma), 特别是基于岩相学研究在该岩脉中鉴定出岩浆成因的白钨矿, 说明南岭地区确实存在加里东期含钨花岗岩. 这项成果对于深入研究前燕山期花岗岩的成矿潜力以及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具有较重要的指示意义, 同时也显示加里东期花岗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尤其是细晶岩或细粒花岗岩是进一步寻找加里东期含钨花岗岩和钨成矿作用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含金石英脉复式成因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小秦岭地区太古代变质岩、燕山期花岗岩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区域变质热液为高温高盐度的流体,燕山期花岗岩浆期拍热注伪含CO2的低盐度流体,而典型金太乱矿热液也为富含CO2的低盐度流体,但在金矿区无金或贫金地段的石英脉中残留有变质热液特有的埝放物高盐度流体包裹体,这说明石英脉可能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就已形成,后期又被燕山期后含金热液叠加改造并成矿。  相似文献   

15.
西昆仑中带两个花岗岩体的年龄和可能的源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袁超  孙敏  李继亮 《科学通报》1999,44(5):534-538
对西昆仑中带2个重要岩体进行了年代学和同位素示踪方面的研究,单颗粒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库地北岩体(404Ma)形成于加里东末期的一次岩浆活动;而阿卡阿孜山岩体中二长花岗岩215Ma的年龄测表明原被整个划入海西期的岩体实际上至少包括一部分印支期的岩浆活动。Sm/Nd同位素数据表明这2个花岗岩的源区并不均一,有地壳物质和加入且不排除壳幔混合成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马衔山萤石矿床萤石裂变径迹年龄的测定及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衔山地区萤石资源丰富。萤石矿化明显受地层、构造和岩性控制,具层控矿床特征。控矿层位为前震旦系马衔山群第二及第三岩组(AnZmx~(2-3))和下震旦统兴隆山群第四岩组(Z_1 xn~4)。含矿围岩主要为混合岩,次为混合花岗岩、白云石大理岩和硅质灰岩。控矿构造为区域性断层破碎带。所有萤石矿床均含微量铀。研究结果表明,马衔山萤石矿床系在前震旦  相似文献   

17.
冯雨周  陈华勇  肖兵  初高彬  郑惠  沈灿 《科学通报》2023,(10):1217-1229
古城矿床为华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同时富含轻重稀土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矿体位于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壳中.褐帘石是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一种重要的副矿物(占比约为0.09%(vol)), U-Pb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为102.8±4.3 Ma.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原生褐帘石具有富轻稀土的特征,其轻稀土、重稀土和轻稀土/重稀土比值分别为179778~189429、2165~4595 ppm(1 ppm=10–6m3/m3)和41~84.这些原生褐帘石轻稀土含量约占全岩轻稀土总量的97%,为古城矿区轻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褐帘石结构与成分分析指示,稀土元素的存在会导致其晶体结构中稀土元素与氧原子构成的化学键键长增加而键强减弱.在被岩浆-热液流体交代时,这些化学键发生破裂,进而导致轻稀土元素会被淋滤出来并进入到热液流体中,并在随后主要进入了氟碳钙铈矿中.综上,褐帘石被交代后形成氟碳钙铈矿的过程中轻稀土元素发生了活化、迁移和富集,且在该过程中轻稀土元素之间发生了分馏.本研究表明,原生褐帘石被热液流体交代有利于轻稀土元素的富集成矿,但对重稀土矿化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野及里辉长岩的Sm-Nd定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仙聪 《科学通报》1994,39(15):1413-1413
野及里辉长岩体位于甘肃省金川超大型硫化铜镍矿区北偏东仅约100km处.它处于中朝地块西南部的阿拉善边缘隆起区.野及里辉长岩体侵入于前寒武纪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与钾长花岗岩和角闪花岗岩的接触带中.它在地表呈北东45°方向延长,向北西凸出的半月形,北东向长约3.6km,北西向宽约2.1km.该岩体的西北部及中部发现有钛铁矿和磁铁矿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颗粒锆石U-Pb法, 对出露于吉林省南部通化地区的岔信子岩体、小苇沙河岩体和龙头岩体进行了侵位年代测定, 确认它们形成于印支期, 年龄为203~217 Ma. 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显示, 该时期形成的岩体主要包括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两大岩石类型, 前者来自于基性下地壳或者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 而后者来源于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 且岩浆源区存在石榴石残留相. 尽管上述两类岩石的源区不同, 但它们具有完全一致的形成年龄. 由于这些花岗岩与北侧兴蒙-吉黑造山带中的同期岩石性质差别较大, 而其年代仅比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年代晚10~20 Ma左右, 与超高压变质岩的第1次快速折返和碰撞后花岗岩的年代一致, 推测其形成应与大别-苏鲁超高压碰撞造山带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钽花岗岩中雪球结构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海波 《科学通报》1991,36(16):1245-1245
雪球结构是发育于具稀有金属矿化的钽花岗岩中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其特征是细小的板条状钠长石晶体沿着石英(也有少量钾长石)斑晶的晶形轮廓呈环状排列,该结构在我国南方的江西雅山花岗岩体和广西栗木岩体上部的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中尤为发育。胡受奚认为雪球结构是钽花岗岩交代蚀变成因的证据,夏卫华等、徐克勤等、孙世华和于洁则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