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60)Co辐射异种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文龙 《科学通报》1994,39(10):940-940
由于宿主对异种移植神经的免疫反应而将其排斥,故异种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很少.作者以前的研究用反复冰冻、融解的方法预先处理异种神经,观察到宿主的再生神经纤维能长入异种移植神经.这提示只要能消除或减弱异种神经的抗原性,或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使移植神经不被排斥,宿主的再生神经长入异种移植神经是可能的.本研究用γ射线辐射预先处理异种神经,探讨能否消除其抗原性,使异种神经移植后的周围神经能再生.  相似文献   

2.
如能恢复断裂了的神经,对因交通事故等导致半身不遂的人来说,无疑将是最大的福音.最近,瑞士的研究小组以老鼠作实验,使迄今所谓不能再生的脊髓神经成功地伸展了11毫米,这一新的进展,震动了世界各国的神经学家,可以说,是“伸长神经学”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任丽芬 《科学通报》1985,30(22):1750-1750
如果某一靶器官失去神经支配,通过某种未知诱因可诱导附近同样功能的神经出芽,对其形成再支配连系(Reinnervation)。这个现象在中枢、外周及交感神经系统都已有报道。特别是交感神经活跃的发芽机制已早为大量在体实验所证实。近年有关交感神经节移植及离体培养的研究对此又提出了不少证据。然而,神经发芽能否远距离地生长并对远处去传入的靶  相似文献   

4.
刁云程 《科学通报》1986,31(16):1280-1280
最近发现,将一段坐骨神经移植到大鼠(So & Aguayo,Brain Res., 1985,328;349—354)或金黄地鼠的视网膜上之后,被切断的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能够再生并长到移植神经内很远处。在中国科学院和Croucher Foundation的资助下,我们对这些再生的神经节细胞轴突的生理性质做了初步研究。实验用6只年青的成体金黄地鼠,将长约2.5cm动物自体坐骨神经移植到一侧视网膜上颞部近  相似文献   

5.
兴奋毒性损伤尾壳核增强B-50(GAP-43)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不能再生.然而近数十年来这一观点正在改变.许多证据表明中枢神经损伤后有轴突侧支发芽或突触增生现象,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其轴突能够再生.可是对这些过程的分子机理仍很不了解.B-50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亦命名为GAP-43,F1,neuromodulin,pp46).已有资料说明B-50的表达与发育期轴突生长或外周神经再生密切相关,但有关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表达的变化和意义尚不清楚.本工作以兴奋毒性损伤大鼠的尾壳核(Caudate putamen nucleus,CPN),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模式(也是Huntington氏病动物模型),用地高辛配基(Digoxigenin-dUTP)标记cDNA探针的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损伤后CPN内B-50mRNA表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治疗的世界性难题,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脊髓的神经元仅在胚胎期及出生后不久的一段时间有分裂增殖能力。其后神经元的分裂即告结束,当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后。大量神经细胞缺失而新生神经元又不能产生。有功能的突触联系丧失。致使其功能难以恢复。以往。许多学曾尝试周围神经移植、胚胎脊髓移植、雪旺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及应用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这些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都未达到目的。近年,国内外研究把研究焦点集中到了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上。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本就脊髓损伤修复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及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7.
人造鼠肝     
大致来说,我们把细胞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通过细胞之间的通讯,形成特定的器官——移植后的细胞或自行组装,最终生成有功能的器官。"肝芽"移植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由人类干细胞生成的"肝芽"移植到小鼠体内,能恢复小鼠的肝脏功能。尽管只是初步结果,却很有可能给再生医学领域带来创新,尤其对于每年数千名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各地的神经外科医生通过把组织移植入脑的方法治疗了3~4百例帕金森氏病人。最近,在英国剑桥举行了神经移植方面的第三次国际学术会议,医学科学工作者认为,移植手术在众多病例中获得了有益的疗效。但是,这些比较成功的病例却给尚难准确解释某些移植的研究人员提出了新问题。神经移植是由瑞典的安德斯·布杰克伦德(And  相似文献   

9.
苏慧慈 《科学通报》1991,36(22):1735-1735
早已有人报道,哺乳类心辦膜有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纤维分布,新近有人证明,心瓣膜内有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并认为这些神经纤维从心壁延伸而来,心血管系统有丰富的NPY(Neuropeptide Y,神经肽Y)阳性神经支配,一些作者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证明哺乳动物心脏内NPY含量很高,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心壁内NPY阳性神  相似文献   

10.
<正>中美科研人员合作,在生物体内首次成功应用电信号激活和诱导移植干细胞定向运动,迈出了电刺激应用于再生医学研究乃至后期临床工作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员将经绿色荧光标记的人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老鼠脑内特定区域,通常此区域所有的干细胞都会往嗅球方向移动。而加用了电场刺激之后发现,细胞克服了原来内生的、诱导细胞往嗅球方向运  相似文献   

11.
神经的再生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经研究青蛙和蝌蚪的脊髓的损伤过程,提出了神经麻痹的机理及其再生的可能,这是千万瘫痪病人的喜讯.脊柱遭受挫伤后,经过72小时才出现大量神经纤维的变质和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2.
脑神经移植     
成熟了的脑神经细胞不会再分裂、增殖。此外,由于再生能力弱,所以一旦发生障碍,便会变性并死亡,其结果便可能导致功能的损害。脑神经移植便是试图由外部移植新的神经细胞,再建已损害的功能。应用动物所进行的脑神经移植研究,在近10年间获得了飞跃的进步,目前已开始步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赵玉莲 《科学通报》1991,36(7):542-54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新发现的由37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和外周组织中,对心血管、消化、呼吸和内分泌等多种系统及组织的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CGRP还存在于下丘脑、垂体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神经纤维中,在睾丸、卵巢  相似文献   

14.
1.设计成能激发起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再生的实验,为脊髓和脑组织损伤的最终修复带来了希望。脊髓和脑组织——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来说会产生永久性的疾患。如果神经细胞被杀死的话,它们也不能被代替。即使死细胞让出来,如果损伤的神经细胞是那些携带、传递信号的长纤维的话,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就中断,伤者可能遭受丧失感觉输入或主动控制的痛苦。发现鱼脑和脊髓的某些部分会再生长纤维(称之为轴突)。就是人的末梢神经系统(PNS)——脊髓、肌肉和感觉器官也会使受损伤的轴突再生。医学研究人员在促进PNS受损伤后的这种再生作用方面正在取得进展。科学家们从二十年代起就怀疑这个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神经细胞的能力,而在于一种不合适的环境。最近,A.艾桂约(Albert Aguayo)及其同事业已证实当置于末梢神经细胞的环境中,甚至PNS神经细胞也可以再生轴突。这项技术也可以看作是环境移植,主要由艾桂约设计的,其实际用途也许有朝一日会用一个PNS移植片作为一座桥梁跨过脊髓和脑部受损伤区域。  相似文献   

15.
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是近10年来神经科学研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并因其诱人的临床前景而受到生物技术界的重视。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细胞有特异性支持和保护作用的内源蛋白,它们不仅在神经系统发育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维持成熟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因此可望用子早老性痴呆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本文简要介绍了神经营养因子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信息     
HOX磁场有助于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最近美国国家神经病和中风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认为,有朝一日可以用附加磁场的办法来帮助诸如中风和截肢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研究人员发现,磁场能使形成新的神经连结.(参见封二照片)  相似文献   

17.
范明 《科学通报》1992,37(6):554-554
神经元轴突缺乏合成蛋白的能力,轴突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代谢更新以及损伤后再生修复所需的物质均需在胞体内合成,经轴浆转运供应以定向利用。我们以往工作表明再生神经中部分标记蛋白的轴浆转运速度加快。由于轴突的再生与发育均有出芽、延伸、生长和成熟等动态构筑的变化过程,而神经损伤引起的退变又与老化神经的结构改变有相似之处,因此进一步观察了生长至老化过程中大鼠在体神经轴浆转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报道,来自前脑胆侧的一个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前体——中间神经节轴突(MGE)既可以在胚胎脑又可以在成年脑中广泛迁移,并且在几个脑区分化成神经元细胞。该研究增加了更多的证据表明细胞移植作为一种神经生成性疾病和脑损伤的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我们是第一次识别一种新的细胞群体,它们可以在整个成年脑中迁移,进入丘脑、灰质和白质。”论文的第一作者海尼克·成齐特勒指出:在以前的研究中,移植入成年脑某些位点的移植初级神经元前体似乎不可能迁移和进人需要新神经元细胞的区域。在测试来自几个胚胎脑区…  相似文献   

19.
川楝素增大NG108-15细胞的Ca~(2+)电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玉樑 《科学通报》1993,38(9):836-836
由传统中国医学中用于驱蛔虫的楝科植物根皮提取的三萜化合物川楝素,是一种神经肌肉突触前阻断剂。川楝素不影响冲动在神经纤维的传导、肌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和对乙酰胆碱(ACh)的敏感性,而以选择性地抑制ACh从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阻遏神经肌肉传递。尽管同另一突触前阻遏剂肉毒杆菌毒素(BoTX)的作用有不少共同点,川楝素却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刘少君 《科学通报》1992,37(20):1890-1890
哺乳类垂体后叶是机体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之一,由大量的无髓神经纤维和垂体细胞构成.一般认为下丘脑的室旁核大细胞部和视上核神经元胞体合成多种神经化学活性物质,通过无髓神经纤维运送至垂体后叶,并在垂体后叶内释放入血,发挥生理作用。近年来已有作者证明下丘脑除产生血管加压素、催产素的大细胞神经元外,许多含多种调节肽的小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