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超 《科技信息》2009,(4):82-82
Lakoff和Iohnson于1980年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指出语言是思想的外壳,隐喻性认知在隐喻性语言中得到沉淀,语言教学中使用隐喻能增加词汇、阅读、写作甚至语法教学的理据性,能满足教学对象的新奇感,使教学更形象生动;同时隐喻有助于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学习并增强学习者用隐喻思维解决问题和作为有效的交际策略的能力。笔者通过对所授班级进行的隐喻能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所涉及的隐喻概念多以中国的文化方式进行解释。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加入概念体系与隐喻知识必不可少。教师应以隐喻概念教学为英语教学的切入点,加强学生认识并跨越母语的隐喻性认知机制与目标语认知机制的差异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隐喻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目标语特有的认知方式,培养其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性话语是人们表达言外之意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语用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概述了隐喻的认知基础及分类,结合关联理论与隐喻认知对隐喻性话语进行分析,认为对隐喻性话语进行隐喻的思维认知以及在语用上进行关联与推理,可以有效地确定其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3.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整个概念系统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具有隐喻性的,简单来说就是隐喻无处不在.标题是一则新闻的精华部分,也是其点睛之笔.以China Daily的141条新闻标题为考察对象,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三种隐喻类型及其在新闻标题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中学生隐喻观的树立与英语水平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性的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从整体上讲,人类语言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 系统。作为英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隐喻观,教会他们用隐喻的思维看问题对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至关 重要。  相似文献   

5.
隐喻性的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从整体上讲,人类语言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作为英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隐喻观。教会他们用隐喻的思维看问题对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隐喻性的语言不仅出现在文学文本中,而且还充斥着我们的日常语言,隐喻无处不在。因此,语言的理解不仅仅指语言字面意义的理解,还包括对说话人话语中隐喻意义的理解。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一种新的隐喻方式的理解和适应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概念合成理论,重点探讨隐喻性语言的理解机制,以及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冰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4):107-111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把有关原域/模型的某些特征或者知识结构转移到目标域/模型之上。因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构建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构建了人类的语言。成语作为语言表达方式,是概念隐喻的特例。成语可以用概念隐喻来分析,是隐喻性的语言表达式,成语的语义规律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浅析思维隐喻性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正常的语言,反映了思维的隐喻性特征。本文拟从隐喻理解的直接性,隐喻理解所需的处理努力,隐喻及其理解所需努力的层次性以及隐喻意义挖掘的相对开放性等几个方面对隐喻的理解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商务语篇中,存在大量与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速度有关的隐喻性词汇。通过以语料库为基础对表示同一经济运动发展趋势概念的隐喻表述和字面义表述的搭配词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隐喻表述的搭配词汇比字面义表述的搭配词汇更加复杂和抽象;不同的隐喻表述之间在搭配上也有区别,而产生这些区别的原因与词汇所体现的隐喻概念相关,词汇体现的隐喻概念越复杂,其搭配词也更复杂和抽象。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隐喻性的语言不仅出现在文学文本中,而且还充斥着我们的日常语言,隐喻无处不在。因此,语言的理解不仅仅指语言字面意义的理解,还包括对说话人话语中隐喻意义的理解。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一种新的隐喻方式的理解和适应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概念合成理论,重点探讨隐喻性语言的理解机制,以及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瑞君 《科技信息》2011,(3):I0183-I0184
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而现代隐喻观则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隐喻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描述事物的重要手段。隐喻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用一种体验去映射、重构另一种经验,使其更加生动更为直观。隐喻可以将事物通俗化、生动化、形象化,也能使读者产生联想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并形成储量丰富的思想宝库。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用心智空间的跨空间投射视角探讨了隐喻的形成过程,并将隐喻形成的原理应用到文学作品的语言分析中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李艳丽  王丽丽 《科技信息》2013,(13):224-224,228
本文从文化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首先介绍了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隐喻的文化重合和文化特有现象,接着研究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英语学习者只有将英语文化结合到英语语言学习中,才能真正掌握英语中的隐喻。  相似文献   

13.
系统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系统隐喻的概念和功能 ,指出隐喻是连接问题情境和方法论的桥梁。分析了GarethMor gan给出的八个系统隐喻的学科基础 ,认为隐喻所反映的是组织系统某一方面的特征 ,一个组织可以使用多个隐喻。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隐喻思维 ,隐喻需要创新 ,使用隐喻要注意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创造谚语的目的在于用简单易解的映像传达深刻的道理,这就要求谚语必须升华为具有隐喻性特征的成型短句。谚语的喻义通常有赖于隐喻性思维的参与得以具象化;环境感知是谚语中隐喻生发机制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相当多的日语谚语隐喻是源自汉文化的间接受容过程,这种隐喻的趋同使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容易。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进路以及语料库,研究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隐喻。通过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的隐喻进行识别、分类、识解和分析,探讨隐喻所起的不同作用。认为隐喻可以帮助实现语篇衔接和语篇连贯,还能帮助总统们达到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16.
英语表量结构的隐喻式组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量结构(a+N1+of+N2)中的隐喻式组合是英语隐喻生成的重要途径。N1与N2有四种隐喻式组合关系,即形态相似性组合、动态相似性组合、形象联想和偏离同现规则。研究表量结构中的隐喻式组合关系有利于拓展N1的横向线性组合空间,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方位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方位隐喻才得以构建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了"LOW"/"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映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与"LOW"/"低"有关的方位隐喻映射主要集中在情感域、数量域、社会地位域、声音域、社会评价域和时间域,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同异并存、同大于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体验性哲学认为人的身体的、认知的和社会的体验是形成概念系统以及语言系统的基础,人体隐喻认知是借用身体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功能特点构成隐喻概念,以此来认知另外一个领域的隐喻概念。以体验哲学为基础,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大量的人体词语或词法的分析和对比,深入探讨英汉民族人体隐喻认知的理据、人体隐喻认知的模式以及英汉语言中人体隐喻化认知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揭示英汉民族由于自然、文化环境差异和语言特色差异而导致的人体隐喻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on的静态和动态空间的意象图式,并对其通过空间隐喻延伸的语义进行分类举例。就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对介词on的隐喻语义在口语中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隐喻在词汇语法层的表现是由其认知机制决定的,隐喻话语的意义建构离不开认知理论,而合成空间理论就是这样一种理论,通过该理论我们可以确定语篇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合成空间理论对解释广告语篇中隐喻的前景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