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草中皂甙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 8种国产甘草根茎中总皂甙和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用薄层光密度法对甘草总皂甙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总黄酮中的甘草甙和异甘草甙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长根茎类中草药收获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中药材种植和出口大国,但目前种植中药材,特别是甘草、黄芪、防风等深根茎中药材收获时用工量大,采用机械收获时挖掘阻力大、功耗高,分离效果差、破损率高.降低了药材品质和经济效益,成为其发展扩种的瓶颈.因此,研制长根茎类中草药收获机极为必要.本文应用均匀设计方法对长根茎中草药收获机进行了室内试验,并且通过均匀设计软件3.0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出了牵引阻力的回归数学模型.利用MATLAB6.5软件对数学模型运算分析,给出了优化工作参数,为根茎类作物收获机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北的甘草——西北资源植物资料之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草是一种重要的野生资源植物。它不但在医药上应用极广,而且在食品和轻工业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品质中等的牧草。应深入研究,综合利用。甘草属植物我国共有9—10种。西北分布有7种,其中刺果甘草仅见于陕西渭河流域的滩地,故未加研究。本文只讲座了六张,即光甘草(Glycyrrhiza glabra),甜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胀果甘草(G.inflata),黄甘草(G.sp.),粗毛甘草(G.aspera)和园果甘草(G.squamul-osa)。其中以甜甘草分布最广,药用价值最大。粗毛甘草仅见于新疆,常为田间杂草,可用作牧草。甘草是钙质土的指示植物,是暖温、温和的干燥、半干燥区域,草原,草原化草甸和荒漠草甸上的植物,也是一种喜光植物。它的分布也和一定盼温度及地下水位有关。甘草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蘖繁殖,有发达的地下根茎及根系。根茎有水分及垂直根茎之分。由于水平根茎在地下蔓延,重生新株,故甘草每多数丛集成一片。为了改善和恢复甘草天然植物群落,提高天然植物群落产量,应进行深入的生物学研究,藉以规定利角现有群落的利用制度和顺序,并给天然群落以农业技术上的帮助。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草产量,合理利用荒地,变野生为家种,也应该进行甘草的引种栽培工作。  相似文献   

4.
说明齐齐哈尔地区药用植物玉竹无性繁殖栽培技术——根茎繁殖方法、种植方式比较及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实用方法。采用田间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不同根茎段萌芽特点及对产量的影响,不同行株距配置对玉竹生育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带有顶芽的根茎段做种栽无性繁殖,在齐齐哈尔地区作大田栽培,可以扩大其繁殖系数,保证栽培产量。  相似文献   

5.
甘草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的野生资源逐年减少,面临枯竭的危机,本文为人工驯化变野生为家种,为开拓新种植业提供了资料。本文介绍了人工栽培技术措施,种子处理方法和田间管理。作者还提出种植甘草不要与作物争地,要充分利用荒滩地、弃荒地、林下地,以及与作物间作的建议。最后提出种植甘草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于当地的种,与引种的成功和取得高产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对甘草的化学成分方面对甘草进行综述,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以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为主,还有香豆素、生物碱、氨基酸、挥发性成分和多糖等。目前已从甘草属植物中经鉴定到60余种成分,其中苷元40多个,三萜类化合物中最主要的是有甜味的皂苷甘草甜素,亦称甘草酸(GL);甘草查尔酮甲(Licochalcone,LH)、甘草苷(Liquiritin,LN)和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ILN)等为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中药材市场,藏药、芦苦、甘草等品种发展前景看好,有待于加大开发力度。由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尘埃少,药用植物如沙棘、冬虫夏草、青贝母等的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药品。芦苦的防癌、美容、消炎等药性功能将逐渐被人们重视,我国对其开发尚属初级阶段,开发潜力很大。甘草是我国传统四大草药之二需求量大,但大量的采挖!使甘草资源濒临枯竭,人工种植甘草需干旱少雨等多种自然条件。有关人士认为,种植甘草经济效益可观,前景广阔。藏药芦荟甘草有发展潜力@沈季  相似文献   

8.
李天鹏  黄瑛 《大自然》1989,(2):26-27
甘草(G.Uralensis)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植物,无论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人类对甘草的利用已有2000年的历史.在我国甘草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甘草的需要量与日俱增.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甘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带来的环境质量恶化、生态平衡失调,甚至引发了一场"甘草官司",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甘草问题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观察比较三个甘草种1~4年生主根及根茎内部结构,主根共同特征和次生结构与一般双子叶植物基本相同.各年主根增粗主要是次生维管束个数稍有增多,射线、木射线伸入根中心,致使细胞增多、增大.根茎具有茎次生结构.三个种的粉末可看到淀粉粒、纤维、导管、品鞘纤维、射线薄壁细胞、筛管、棕色块、木栓细胞.  相似文献   

10.
对海南热带石灰岩特有植物海南十大功劳、海南大戟和海南凤仙花的根茎和叶片化学元素进行了测定,比较三者化学成分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物根茎和叶片中K含量最高,其均值分别为12.72、11.69 g·kg-1,其次为Ca 和Mg.海南十大功劳根茎和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都较高,暗示该植物药用价值可能更高.Zn元素在根茎和叶片中的含量占主导地位,均值分别为14.62、11.18 mg·kg-1.海南凤仙花Cu叶片﹥Cu根茎、Pb叶片﹥Pb根茎,与其在海南大戟和海南十大功劳中的表现不同,这表明重金属Cu和Pb在石灰岩特有植物中的来源可能具有多重性.对比我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限量指标,3种石灰岩特有植物根茎和叶片中Cu、Pb、As、Hg、Cd的含量均小于限量值,表明这3种植物在作药用资源开发利用上可排除重金属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