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以其狂飙突进的民主革命精神、雄浑粗犷的诗歌风格和自由奔放的诗歌形体,开中国一代诗歌之风气。《女神》是在“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催促下应运而生的,同时它也由于受到了美国现代诗人瓦尔特·惠特曼及其诗集《草叶集》的影响。郭沫若后来回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  相似文献   

2.
从浪漫主义的爱情这一角度分析《女神》的爱情描写,可以发现郭沫若以《女神》将新诗带入发展的高峰.《女神》一直被看作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代表,同时它也为诗歌的浪漫主义开启了道路,并影响了后继者的诗创作,诗作在浪漫主义的统领下充满了张力,流露出的爱情也更加感人.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女神》以其宗教式殉道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宏大气魄开一代新风 ,奏响了五四精神的最强音 ,并以其浪漫主义的精神气度燃起一代青年的青春烈焰。诗歌中所传达的愤激与焦灼这些青春期征兆 ,我们可称之为郭沫若式“生趣”。在《女神》的放歌中 ,洋溢着的是一股摧枯拉朽的青春之力的骚动。这种青春期话语特征成为一个时代的话语方式 ,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生命特征。《女神》以其断裂式的绝叫撕裂了文学史 ,但郭氏之浪漫主义很快如明日黄花 ,后继无人。  相似文献   

6.
《女神》以其宗教式殉道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宏大气魄开一代新风,奏响了五四精神的最强音,并以其浪漫主义的精神气度燃起一代青年的青春烈焰.诗歌中所传达的愤激与焦灼这些青春期征兆,我们可称之为郭沫若式"生趣".在《女神》的放歌中,洋溢着的是一股摧枯拉朽的青春之力的骚动.这种青春期话语特征成为一个时代的话语方式,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生命特征.《女神》以其断裂式的绝叫撕裂了文学史, 但郭氏之浪漫主义很快如明日黄花,后继无人.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杰出诗集,它气势磅礴,热情奔放,象狂飙突进,似火山喷发,强烈反映出“五四”时代精神,即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它激励着和鼓舞着人们勇敢地投身于时代的洪流,成为一支为争取伟大祖国的光明未来而冲锋陷阵的战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诗集《女神》是诗歌史上一次典型的“崇高美”的现代性实践和诉求,作者把崇高的审美个性与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及现实的崇高精神融汇在一起,体现了一种见证时代精神的崇高美,作者将崇高的爱国主义与彻底破坏、大胆创造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融合在一起,并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来塑造具有“崇高美”的典型形象和典型事物。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于一九二一年,收集了作者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一年间的五十六首诗。大部分写于一九二○年以后,是“五四”运动在诗歌方面最热情而豪放的反映。在《女神》里,诗人强烈地诅咒黑暗,渴望光明,热切地追求革命理想,热情地歌颂工人和农民,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燃烧着摧毁旧社会的熊熊怒火,贯串着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当时诗坛上一颗闪烁的明星,成为当时向往光明的青年的大(?)。《女神》的诞生,树立了“五四”时期新诗的创造和革新的榜样,勇开一代革命诗风,为新诗发展开拓了崭新的道路。它和鲁迅的小说一起,显示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实绩。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学家,在诗歌、历史剧、散文、传记等领域内均取得了卓越成就。特别是他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中国文学史诗歌创作的新纪元。他的诗歌自由奔放热情澎湃,形式多变活泼,如诗人所说:“我愿打破一切诗的形式来写自己能够够味的东西。”(《沸羹集·序我的诗》)郭沫若的诗歌有的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理想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抗;对未来、理想的描绘,鼓舞人民的革命信心。特别是后者在诗人的创作中表现更为  相似文献   

11.
堪称诗歌里程碑的《草叶集》和《女神》有一脉相承之处。从写作特色、主题意象、意义与评价三个方面,对两郝诗作进行分析对比,以求对它们在思想内涵的时代性、艺术形式的独创性、文学功能的本土性方面的异同及对诗歌发展所产生的共时与历时的影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1892—1978)创作于1904—1912年间的少年诗稿。郭沫若的出名更多地在于他那些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早期诗歌",如《女神》,但他同时也写自传。论文从比较的视野对郭沫若的自传体作品《少年时代》和收录在《郭沫若少年诗稿》中的那些诗歌与传统的唐诗进行了对比分析。郭沫若从小熟读唐诗,所以他在1904—1912年间写作的诗歌深受唐诗影响。在他早年写作的诗歌中,郭沫若非常注重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这些诗歌可以看作他年幼心灵的独特理想和愿望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新诗集,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它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数十年来,《尝试集》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研究新诗的文章,都以郭沫若的《女神》为新文学运动兴起以来的第一本新诗集,而胡适的《尝试集》却遭到漠视。固然,《女神》以它宏大的革命理想,奔放的爱国主义热情,狂飚突进的顽强战斗精神,火山爆发般的英雄气概和艺术上的大胆创造,冲决一切陈旧的罗网,开一代诗风,创造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但作为中国新诗刚  相似文献   

14.
成秀萍 《镇江高专学报》1998,11(4):29-31,55
郭沫若以《女神》奠定了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郭沫若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儿童文学、强调儿童文学对于改造整个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和岛崎藤村是中日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提起郭氏的《女神》,谁也无法回避作者的泛神论问题,奇怪的是藤村也认为“基督是神,流水式理想之神,西行、芭蕉、但丁、莎士比亚都属同列”。这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的泛神论有相似之处。然而,两位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歌形态不仅不同,而且格调迥异,关学风貌截然不同。郭诗中精神无限地溢出了物质,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多不协调;而藤村的诗没有奇人奇事奇境,只是运用传统诗歌的象征和比兴,  相似文献   

16.
《女神》体现了个性解放精神、反抗叛逆及创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它是作家独具特色的个人郁结与时代郁结的交汇,展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中女神的母题及其在后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山海经》中的女神这一角度,探讨了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所包含的母题及这些母题以变形、重新组合等方式在后世文化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陶晶孙小说《木犀》与郭沫若小说《叶罗提之墓》在性意识描写方面的特点。认为陶晶孙小说《木犀》的性意识描写,在通常认为的日本的“物哀”、优美等文化传统和西方现代情绪及技巧之外,还隐约可见中国文化传统的道德、伦理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小说整体美学风貌上的优雅、清美的韵致,在很大程度上关涉到作家对“修饰性”的文学之美的追求和作家自身“感受性发达”而“意志力薄弱”的个性心理的特殊性。郭沫若的《叶罗提之墓》是他的小说中最精致、最灵巧的篇什,郭沫若颇为引起争议的性意识内容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远肉欲而亲优美的倾向。比起《木犀》,这篇小说也更多地体现了郭沫若从“功用性”出发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改造利用,同时也体现了他刻意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的隐秘与真实的诗人气质。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中国文学、文化、诗歌的始源,也是漫长的历史与社会形态的反映,占文学主导地位的诗歌及诗风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中国文学的方向。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成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对我国古典文学乃至整个古代文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是成书于奈良时代的《万叶集》,人们常把它比作中国的《诗经》。它们都是本国文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是本民族文学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这两部诗歌总集,存在着某种亲缘性,更是可以相互媲美,遥相辉映。《诗经》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在《万叶集》中,蕴含着…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天狗》一诗中的天狗形象,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彻底否定旧世界的反叛精神,也反映出了泛神论思想及惠特曼的浪漫主义精神对郭沫若五四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