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领域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天庆·丽舍情园为案例,运用分离指数和GIS的分析方法,针对居民个人的特性、工作地、原住处等因素,研究其在居民住房选择行为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居民相近的个人特性趋向于选择相近的住房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功能特性开始影响居民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和住处分离现象开始出现.揭示了居住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中普通的空间分异规律,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决策以及政府国土资源规划、宏观调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人的行为需求理论为基础,揭示不同类型的众创空间中创客行为需求特征的异同。研究表明:创客行为需求具有共性规律,一般包括对交通、餐饮等基础的生活需求以及基本的社交需求;创客对众创空间内部环境的一般需求集中表现为共同协作办公、互动交流与商议沟通,对空间外部环境的需求较为大众化;创客对众创空间内部、外部要素的需求程度、种类有差异,对软环境的需求比物理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对外部要素的需求较内部更有针对性;广州众创空间及其创客团队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空间营造和建设应满足创客最基本的行为需求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领域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天庆.丽舍情园为案例,运用分离指数和G IS的分析方法,针对居民个人的特性、工作地、原住处等因素,研究其在居民住房选择行为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居民相近的个人特性趋向于选择相近的住房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功能特性开始影响居民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和住处分离现象开始出现.揭示了居住的住房位置选择行为中普通的空间分异规律,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决策以及政府国土资源规划、宏观调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基于330户的问卷调查从10个方面通过主成份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居住综合指标,对研究区调查户的居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此得出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住宅的总体水平情况;再根据评价结果,运用泰尔系数分析各地貌区内的住宅空间差异情况,探讨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分异的规律及其与喀斯特地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差异和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一致,高原峡谷区喀斯特地貌空间差异和住宅空间差异最大,高原山地区次之,高原盆地区差异最小。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也是影响居住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是关键,使得各典型地貌区的居住总体水平与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不一致,加剧了住宅空间分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选取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基于330户的问卷调查从10个方面通过主成份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居住综合指标,对研究区调查户的居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此得出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住宅的总体水平情况;再根据评价结果,运用泰尔系数分析各地貌区内的住宅空间差异情况,探讨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分异的规律及其与喀斯特地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住宅空间差异和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一致,高原峡谷区喀斯特地貌空间差异和住宅空间差异最大,高原山地区次之,高原盆地区差异最小。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也是影响居住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因素是关键,使得各典型地貌区的居住总体水平与地貌空间差异的规律不一致,加剧了住宅空间分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2—2014年西安市主城6区54街道常住人口居住条件的大型社会调查,结合社会经济指标及居住条件指标,运用生态因子法、聚类分析法等对西安市居住贫困空间分异及原因进行定量和定性探究。结果显示:西安市居住贫困可被解释为4个居住贫困主因子,其空间分布主要呈圈层及圈层结合扇形的结构。根据4个主因子、各指标及居住贫困综合指数可划分出5个居住贫困类型:社会网络剥夺贫困区、居住产权剥夺贫困区、设施剥夺贫困区、人均面积剥夺贫困区、住房类型剥夺贫困区,其空间分异总体呈圈层与扇形结构的综合;除三环外圈居住贫困类型较为单一外,三环以内分异相对破碎。造成居住贫困的原因是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提出完善保障房建设、改善贫困聚居区的环境、综合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融合在内的反居住贫困建议及居住贫困的动态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本量化研究方法,从政策工具类型和政策工具领域两个维度,对193个众创空间政策文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省众创空间政策工具特点,进而对东、中、西及东北4大区域政策特征加以总结。结果表明:各省以需求型和供给型工具为主,环境型和监管型工具相对较少,4大经济区域众创空间政策工具选择存在差异。政策建议:未来众创空间政策应渐进收缩,更突出政策的针对性与“精准化”;在制定众创空间政策时应关注区域间的产业协同效应,构建地区间良性的产业链竞合关系;应更多地应用环境型政策工具。本研究结果对于未来众创空间政策制定具有一定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济南市30个居住区为例,构建动静结合的交通效益评价体系,探讨街区制调整的必要性与实际意义。结果表明:街区制的通行优化效益具有自城市中心区向外围逐渐降低的地域分异特征,而空间承载效益的变动趋势与之相反;新旧程度与居住区类型均会对实际效果产生影响;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城市中心区居住社区应配合综合整改,最大限度地进行开放调整;普通封闭小区应有效衔接内外道路,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城市外围新建封闭小区应基于广阔的内部空间,发挥其承载与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前期对宜居理论、方法及其评价指标研究的基础上,从居住区周边公园绿地绿带状况,居住区内绿化状况,居住区内清洁状况,汽车尾气污染,扬尘和工业气体污染,垃圾堆弃污染,水污染这七个方面入手,通过两年对万份问卷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宜居北京自然环境满意度的总体评价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利用因子分析法找出影响自然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影响指标,为更深入探讨宜居城市自然环境的内涵及评价理论方法奠定基础。从居民社会属性的角度解释宜居北京自然环境的满意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宜居北京自然环境的改善,为打造宜居北京奠定基础,也为其他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众创空间是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在实现完成区域经济人才培养的任务,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该文主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在众创空间发展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与策略,旨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完成技能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学生,为区域经济提供更加适销对路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科学认知县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可为促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8-2018年贵州省83个县域单元面板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3个维度构建了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探析贵州省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8年贵州省各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呈持续上升态势,其中城镇化质量中等别的数量不断增加,低等别的数量持续下降,但高等别的占比仍然偏低.(2)贵州省县域城镇化质量内在耦合协调水平偏低且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稳步提升型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区、六盘水市区、遵义市区以及仁怀市,缓慢提升型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区周围以及沪昆高铁沿线,低水平保持型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3)贵州省县域城镇化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城镇化质量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沿线区域;城镇化质量热点区域保持在贵阳、遵义及其周边区域;次热区域毗邻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黔中地区;而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贵州省应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补齐社会发展短板,持续提升县域城镇化质量和努力缩小区域差异;夯实黔中地区对贵州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县域城镇化质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在城市建成区与郊区的文化环境特质的现状调查基础上,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rfer8.0绘制甘井子区文化环境特质现状等值线图.从区域差异及人群差异角度,研究城市建成区与郊区存在明显的文化环境空间分异,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郊区人员文化环境偏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郊区对个人精神文化环境关注较少,更重视公共空间文化环境;对制度文化环境关注较少,更重视与生活相关的物质文化环境和行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县域综合实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40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SPSS软件包与mapinfo技术,对重庆40个区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特征.认为形成重庆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水平、人口素质、交通条件和居民收入、消费等因素,而不单单是经济因素.从空间上看,重庆区域综合实力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化的格局,全重庆县域综合发展可分为高度发展型、中高发展型、中等发展型、低级发展型和整体滞后型.本文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支持指老年人在所处的社会网络之中能够获得的一切物质及精神支持的总和.本研究的目的为探讨老龄人口社会支持资源的度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3年对居住在北京市城六区老年人进行的374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采用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分,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方法对老年人社会支持资源及其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市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22.09±3.78(总分值48分,得分率46.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居家养老满意度更高且有配偶的男性社区居住老年人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资源.从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利用度三维度来看:同住人数越多,居住在城市功能核心区,对子女看望满意度越高的、有配偶的男性老年人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客观社会支持;不具有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自评心理健康较差的男性社区居住老年人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主观社会支持;收入较高的社区居住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更高.影响社区居住老年人的因素主要分为人口社会学因素、健康状况因素和生活满意度因素,这3类因素对社会支持资源(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的影响各有侧重.均衡老年人社会支持资源的性别差异、关注心理健康、维护良好的婚姻状况、提升居家养老满意度可以有效提升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5.
胡勇 《江西科学》2021,39(2):344-348
城市居住单元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体,现阶段,高密度居住区域是中国城市居住单元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居住区的居住舒适性又是最重要的关注点.围绕着生态适应性原则和人性原则,首先了解了居住单元的关键概念及其涉及的关键要素,对以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关于居住单元精细化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别从小区建筑物内部居住环境、小区建筑物外部居住环境、小区内部支撑环境3个方面的20个基本指标,对建筑物和小区内部居住环境进行精细化挖掘.探讨居住单元的精细化空间特征,为居民购买住房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将可达性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研究浙江省2014年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浙江省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总体较高,但空间不均衡特征显著,大体上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集聚分布特征明显,东北部平原地区高水平集聚,西南部边缘山区低水平集聚;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与人口分布空间相关性较强,大部分人口分布于等级较高的地区.地形地貌区域分异对浙江省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的地域差异起基础性作用,以人口规模和收入水平为主导的需求因素驱动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空间分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水平和供给能力共同影响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以区域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为代表的政策制度因素也会诱导公共服务水平空间不均衡.本文从可达性视角综合测度了区域公共服务的不均衡特征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关系,可为促进区域之间的社会公平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改善居民身心健康等多种社会服务功能.然而,公园服务功能的发挥与其空间格局紧密相关,不合理的"公园—居住区"的空间布局会导致居民在享有公园服务方面的不公平现象.本文为探讨居民享有的城市公园服务与空间格局的关系,引入"空间公平性"的概念,以优化的可达性模型为基础,基于GIS建立了一套公平性评价的定量化方法,提出公园服务效力和居民享有公园的公平性两个指数,并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在居住区和行政区两个尺度上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两个指数能较好地表征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和居民享受社会服务的公平性程度;②两个指数计算结果的离散程度比自身的绝对值更有价值,可以横向比较区域内部的公平性差异程度;③本方法突破传统指标只能在区域尺度上统计平均水平的局限,能够体现出小尺度上的空间差异,为规划设计提供明确的空间导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剖析出游潜力的静态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演化过程,更清晰地认识国内旅游客源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过程,采用1998年、2005年和2012年3个年份的时间—截面数据,分析了重庆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重庆居民出游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水平和人口素质水平,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始终是首要影响因素,交通水平的影响力持续增长,人口素质影响力逐渐降低;2重庆38个区县可根据出游潜力强弱差异划分为弱、较弱、一般、强和极强5种类型;3在区域整体层面,重庆市居民出游潜力保持了“一圈两翼,西强东弱”的总体格局,但区域内部出游潜力的空间不均衡状态有所增强.?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为剖析出游潜力的静态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演化过程,更清晰地认识国内旅游客源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过程,采用1998年、2005年和2012年3个年份的时间—截面数据,分析了重庆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重庆居民出游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水平和人口素质水平,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始终是首要影响因素,交通水平的影响力持续增长,人口素质影响力逐渐降低;2重庆38个区县可根据出游潜力强弱差异划分为弱、较弱、一般、强和极强5种类型;3在区域整体层面,重庆市居民出游潜力保持了"一圈两翼,西强东弱"的总体格局,但区域内部出游潜力的空间不均衡状态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0.
绿色发展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至关重要.该文从绿色社会、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态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ESDA、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深入分析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变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直线”上升趋势,呈现出武汉市最高、天门市最低的格局,区域内部差异显著.2)从空间演变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格局相对稳定,2010年到2020年间逐渐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从空间相关性来看,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呈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以L-H集聚区为主,具有“离散”和“分化”的现象.4)从影响因素来看,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分异是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政府调控、产业结构、对外开放与环境规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对武汉城市圈绿色发展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程度最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