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成都市近郊蔬菜地土壤Cd,Cu,Ni,Pb,Zn的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成都市近郊蔬菜地采集表层(0~20cm)和底层(20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重金属(Cd,Cu,Ni,Pb,Zn)及其可交换态的质量分数,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综合污染指数(P综合)、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_I)评价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表层和底层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四川省土壤背景值,但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表层土壤中可交换态重金属的质量分数高于底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整体上呈中等污染,而底层土壤呈轻度污染.RAC的结果表明土壤中Cd具有较高的迁移性,呈现出明显的潜在生态风险,Cu,Ni,Pb,Zn处于低风险水平.表层和底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均表现为轻微风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成都近郊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和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双流区和郫都区,较低区域主要分布于龙泉驿区.Cd是研究区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土地类型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对草海流域内耕地、林地等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136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元素(Cr、Cu、Zn、As、Cd、Pb)分析评价.采用单因子、内梅罗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法,将该流域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草海流域内不同土地类型中,建设用地重...  相似文献   

3.
对安徽太平湖湖区和5条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Cr,Hg和As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区重金属Cu,Pb,Zn,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25,0.96,14.61,0.034,0.005mg/kg,Cr和As低于检出限.各重金属在湖区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整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重金属含量先变高再变低的趋势,5条入湖河流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黄山市土壤背景值.潜在生态风险(Hakanson)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点位的单因子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值Eri均低于40,生态综合风险指数(RI)全部低于150,研究区整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在表层沉积物中基本不构成污染.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得出重金属浓度均低于ERL值,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无影响.底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富集尚未对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太平湖湖区和5条主要入湖河流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简称玛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层次聚类分析及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法,对研究区域119个表层土壤样本中的As、Cd、Cr、Cu、Mn、Ni、Pb、Zn 8种重金属做空间差异性和相似性分析,并对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342、0.115、96.882、44.710、750.235、24.058、8.427、97.007 mg/kg,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值;层次聚类分析及SOM神经网络法的分析结果显示,工业区土壤污染最重,其次是城区土壤,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相比,神经网络显示出更高的准确性;根据空间差异性分析结果,研究区整体可优化减少43个采样点。  相似文献   

5.
以巢湖北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65个表层土壤样品中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及污染特征,并与其他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CrZnNiPbCuAsCdHg,Cd和Hg变异系数较大,且对深层土壤元素有较明显的富集作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各重金属均为清洁水平,污染程度依次为:PbCrAs=NiCuCdZnHg;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土壤总体为清洁水平.在8种重金属中,Cd和Hg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处于强生态风险的主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19.40%和72.87%.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矿区地上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确定了Cd是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元素;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Cd的单元素污染负荷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06和5.32,属于重度污染水平.3个生态修复区域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在2.07~4.57之间,其中南帮自然生态恢复区(SNER)属于重度污染,其他区域为中度污染;矿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98.62~224.55之间,SNER区域达到中等危害水平,其余区域为轻度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
城市表层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而呈现的环境问题.分析了现代某城市表层土壤中的As、Cd等八种重金属在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不同的区域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而揭示了城市近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淮河流域典型高潜水位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特征及其影响范围,保证土壤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某村农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镉(Cd)、铬(Cr)、铅(Pb)、砷(As)、铜(Cu)、锌(Zn)和镍(Ni)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Pn)、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RI)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应用ArcGIS软件中地统计分析模块探讨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7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和中值均低于淮南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空间分布上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呈现从南到北、从西至东逐渐升高的趋势;内梅罗污染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表明,重金属元素污染等级分别处于清洁和无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表明,总体上生态风险等级轻微;在空间分布上,重金属污染指数值呈现由南至北逐渐增大趋势,As和Cd元素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矿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采用金属污染指数法(MPI)、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宿州市4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Zn、Cr、Cd、Pb、Cu、As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宿州市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1)7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非矿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尤其Cr含量达到非矿区土壤背景值的2-4.17倍,Cd含量达到非矿区土壤背景值的1-3.05倍;矿区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范围为8.682-19.108,在100 m距离处属于强污染,其他距离处均属于中等污染.2)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变化范围在9.811-18.768之间,各样品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均高于非矿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污染指数,土壤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效应;土壤综合污染负荷指数为1.699,为中等污染.3)除Cd和Hg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属于轻度风险危害,Cd和Hg在宿州市矿区农田土壤生态污染中的贡献率较高.矿区农田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范围在125.51-365.49,4个矿区平均值均属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桃园矿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细河流域土壤中Hg、Cd、Pb和Z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沈阳市细河流域表层土壤中Hg、Cd、Pb和Zn含量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Hg、Cd、Pb和Zn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值;土壤Cd和zn含量属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Hg和Pb属于空间弱相关,其空间变异均为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Cd和Zn含量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而Hg和Pb主要受随机性因素影响.土壤中Hg、Cd、Pb和Zn空间分布特征表明,4种重金属含量在上游较高,顺流而下含量明显下降;土壤中Hg和Pb含量最大值在四方台地区,Cd和Zn含量最大值分布在甘官和富官一带.细河流域土壤Hg、Cd、Pb和Zn含量空间分异是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堆放、农业生产及交通尾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重庆西北地区(潼南区、铜梁区、合川区和大足区)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在该区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 792件,测定了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并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Cd质量分数累积效应最大,是背景值的2.43倍,超标比例为18.67%,其余7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2)空间分布特征表明,Zn,Cd,Pb,As,Ni,Cu和Cr 7种元素在研究区西部质量分数较高,Hg在东部质量分数较高,主要受地层控制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3)研究区重金属污染对该区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Pb,Cu,Ni,Cr,Zn,整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主要受Cd和Hg元素的影响,二者可能造成的生态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绿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分析土壤盐分对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精河流域为研究靶区,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精河流域表层(0-10cm)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盐分电导率平均值为6.13ms·cm-1,属于中度盐渍化类型,变异系数较高,呈强变异性;(2)土壤表层盐分变异函数最优模型为指数模型,决定系数0.766。空间变异比为9.4%,表层盐分变异与空间强烈相关,格局受制于土壤自身性状;(3)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空间上整体呈条带状分布,局部表现为斑块格局;(4)土壤盐分与土壤水分状况显著相关,线性拟合R2为0.769;(5)土壤含盐量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干扰具有明显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朱仙庄矿采煤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煤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58个采样点采样检测显示,朱仙庄采煤区土壤中的Cr、Zn、As和Pb 4种元素重金属的含量值变异系数(CV)排列顺序为CrZnAsPb,其中Cr、Zn的CV均大于30%,为强变异水平,空间分布态势差异显著,表明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来源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参评因子综合评价均显示研究区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表明采煤及相应活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显著,必需加强监管,防止重金属污染加剧。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水环境重金属立体分布、污染及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胶州湾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立体空间分布、污染及风险,分别采集深度为0~10m(表层),10~20m(中层)和20~30m(底层)的海水与海底表层(0~10cm)沉积物样本,测定8种重金属(As,Cd,Cr,Hg,Zn,Pb,Cu和Ni)在水体中的质量浓度(mg/L)和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mg/kg),基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和水质质量指数法、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立体分布、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胶州湾海水重金属质量浓度除Cu,Hg,Ni和Pb外,均未超出IV类标准;相对污染指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u,Pb,Hg,Ni,Cd,Cr,Zn,As,其中Cu,Pb,Hg,Ni和Cd达到严重污染水平,综合污染指数测算表明胶州湾海水重金属污染严重.就胶州湾海水重金属的平面分布而言,其高值区出现在湾东和西南区,其中Hg高值区沿胶州湾大桥分布.就胶州湾海水重金属的垂直方分布而言,0~10m的表层海水和20~30m的底层海水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均高于10~20m的中层海水.除Cr外,沉积物中其他重金属质量分数均高于海洋沉积物的I级质量标准,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Hg,As,Ni,Cd,Pb,Cr,Cu,Zn,并呈现出东高西低、沿污染源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环江县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详细调查,摸清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为环江县农业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及重金属含量分析,结合地统计学及GIS技术,分析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除Cu外,其他均已超出广西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的是Cd、Pb和Zn,其余重金属变异系数相对集中。空间分布上,pH值、Zn的空间相关性较弱,Cd、As、Pb、Cu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壤中pH值呈四周向中间降低的趋势,pH值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水源镇、龙岩镇和长美乡; Cd的含量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高含量区主要是水源镇; As的含量呈西向东的减少趋势,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川山镇、水源镇和洛阳镇; Pb和Zn的空间分布相似,高含量区主要集中在川山镇; Cu的分布趋势是由东部、西部向中间减少,高含量区集中在水源镇。【结论】研究区域的Cd、As、Pb、Zn表现出一定的污染特征,其中Cd是研究区域农田土壤的主要污染元素。不同重金属的分布规律不同,主要是人类活动与土壤母质双重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黔东山区茶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建模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黔东山区茶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实现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化和自动化。【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并结合ArcGIS中的地统计分析和ModelBuilder地理处理建模工具构建茶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通过选择典型研究区分析了土壤重金属Hg,As,Cd,Pb,Cr等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0.502,属清洁水平;土壤重金属元素Hg、As、Cd、Pb、Cr的均值均属清洁水平;Pb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受外源污染影响明显;Cd和Pb相关系数最高,呈同源污染特征;Cd含量高的区域分布于北部;研究区东部、北部和西部的个别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点源污染,南部未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结论】该评价模型为相关部门的管理提供一定科学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评价青海省枸杞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状况及潜在环境风险,采集青海省红枸杞无公害种植区的表层土壤,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质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Cd,Cr,Hg,Pb,As的含量,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土壤质量现状及潜在环境风险。结果表明:5种元素的富集比例大小排序为CdHgAsPbCr;Cd,Hg,As和Pb元素在样区有一定程度的累积,Hg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Cd、Hg和Pb元素的含量值略高于土壤自然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Cd元素属轻度污染级,As元素属警戒级,其余3种元素的污染指数均属安全级;潜在环境风险指数分析显示,Cd,Hg和Pb元素为主要生态风险因子,该区域综合风险程度为轻微水平。总体看来,样区土壤尚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黔东山区茶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实现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化和自动化。【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并结合ArcGIS中的地统计分析和Model Builder地理处理建模工具构建茶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通过选择典型研究区分析了土壤重金属Hg,As,Cd,Pb,Cr等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0.502,属清洁水平;土壤重金属元素Hg、As、Cd、Pb、Cr的均值均属清洁水平;Pb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受外源污染影响明显;Cd和Pb相关系数最高,呈同源污染特征;Cd含量高的区域分布于北部;研究区东部、北部和西部的个别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点源污染,南部未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结论】该评价模型为相关部门的管理提供一定科学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某冶炼区农田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冶炼区农田蔬菜地土壤重金属Zn、Cu、Ni、Mn、Cd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单项污染评价生菜、香菜、白蒿、小青菜、油麦菜、菠菜、大葱、韭菜、蒜苗地土壤重金属Cu、Ni、Mn含量是安全的,重金属Cd含量严重超标,而小青菜、菠菜、大葱、韭菜、蒜苗这5种蔬菜地土壤Zn含量超标,超标率为55.56%.综合污染评价9种蔬菜地土壤均被重金属严重污染,污染负荷评价菠菜和韭菜地重金属为中度污染,其他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符合标准.9种蔬菜地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指数88.89%,属于中等及极强生态风险,尤其Cd的生态危害较高.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冶炼区蔬菜地土壤中Zn与Mn、Zn与Cd、Ni与Mn均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其他重金属之间均呈现出不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冶炼区农田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可能是复合污染源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学》2016,(1):460-465
以陕西某冶炼区农田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冶炼区农田蔬菜地土壤重金属Zn、Cu、Ni、Mn、Cd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单项污染评价生菜、香菜、白蒿、小青菜、油麦菜、菠菜、大葱、韭菜、蒜苗地土壤重金属Cu、Ni、Mn含量是安全的,重金属Cd含量严重超标,而小青菜、菠菜、大葱、韭菜、蒜苗这5种蔬菜地土壤Zn含量超标,超标率为55.56%.综合污染评价9种蔬菜地土壤均被重金属严重污染,污染负荷评价菠菜和韭菜地重金属为中度污染,其他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符合标准.9种蔬菜地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指数88.89%,属于中等及极强生态风险,尤其Cd的生态危害较高.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冶炼区蔬菜地土壤中Zn与Mn、Zn与Cd、Ni与Mn均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其他重金属之间均呈现出不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冶炼区农田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可能是复合污染源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