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兆忠 《世界科学》2002,(4):30-30,29
分子计算计划就是尝试利用分子计算的能力进行信息的处理。换言之 ,就是尝试用分子发展多用途计算机。 1994年 ,L·阿德拉曼 (L .Adleman)发表了用生物分子 (DNA)制造多用途计算机的突破性论文 ,这时分子计算的思想才算真正确立。此后 ,利用DNA分子进行计算被普遍称作“DNA计算”。除了阿德拉曼所用的方法之外 ,人们曾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过分子水平上的信息处理 ,但DNA计算与先前其他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 :它旨在基于普通计算的理论而建造多用途的计算机。这似乎是由DNA分子的特性所决定的 ,这种特性就是四个天然碱基…  相似文献   

2.
人类大脑现在的处理能力将可能在2030年左右被电脑所超越。人脑将寻求新的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就是人脑和科技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内部含有质子.质子长期以来被看作是永久不变的东西.质子果真是稳定不变的吗?这是目前物理学界正在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多年前我们就提出过粒子缓慢演化的猜想.近几年来,国外许多理论物理学家从大统一理论的角度纷纷提出质子衰变的预言,还定量地预测质子的寿命约为10~(31)~10~(32)年.最近,许多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中的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可以衰变成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中微子,平均衰变寿命大概是15 min,可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观察到质子衰变.本文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夸克、轻子、希格斯粒子为基本粒子和它们之间基本相互作用)出发,讨论了质子衰变的可能性.建立在标准模型基础上的大统一模型给出了质子寿命的下限.文章同时介绍了目前实验给出的质子衰变寿命下限.  相似文献   

5.
会是黑洞吗?     
地球具有25000m/h的逃逸速度,这就意味着,对于一个物体比如火箭,在地球引力范围内必须至少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才能进入空间。特别巨大的行星,其引力越大逃逸速度也就越高。木星的逃逸速度是地球引力的350倍,为133000m/h。假定宇宙某处有一特别巨大的物体,其逃逸速度超过186000英里/秒(约300000km/s)——真空速度,  相似文献   

6.
凌寒 《世界科学》2021,(7):17-21
<正>20世纪中期一个备受争议的观点重新吸引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他们正在研究在有大脑或没有大脑的情况下认知是如何产生的。就连比阿特丽斯·盖尔伯(Beatrice Gelber)自己都觉得,她的工作十分与众不同。那是1960年10月,盖尔伯刚刚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开设了一家名为基础健康研究所的机构。盖尔伯被采访她的报纸描述为一名"狂热的心理学家",她解释了几年前她是如何在一种叫作双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的原生动物身上发现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看到下图或许你会诧异:难道婴儿会潜水吗?婴儿不可能知道潜水。婴儿在水下会屏住呼吸,但这不等于婴儿会潜水。在水下屏住呼吸是自动的呼吸反应,也是哺乳动物潜水反射的一部分。当面部浸在冷水里时,所有哺乳动物都会自主关闭气管,  相似文献   

8.
是的,某些植物真的会战斗,而且还会使用生化武器哦!这些植物的作战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它们的“近亲”或“近邻”。是不是有点难以置信?植物间的斗争和动物间的争斗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人们几乎很难发现植物也有凶险的一面:某些植物会在土壤中下毒,来毒害它的兄弟姐妹或者竞争对象,科学家称这为“相互影响战略”。如黑核桃树会产生一种胡桃酮,这种物质几乎可以杀死周围所有的植物。它们还会遮蔽周围植被所需的阳光,并释放出更多胡桃酮来“关闭”那些为其他植物输送营养的通道。其他物种如凤仙花,会争先恐后地争夺阳光,目的只为排挤它的邻居。  相似文献   

9.
正电子邮箱免费,易于使用,但是用户体验越来越差,各种即时通信应用层出不穷,那么电子邮箱会从我们生活中消失吗?让我们先说下这个故事的结局:你不可能消除电子邮箱这种通讯方式的。但试图使邮箱消失是科技行业一个数十年的传统。美国在线即时通讯公司(AOL Instant Messenger)曾试图使电子邮箱消失,聚友网(My Space)也曾这样做。后来,Facebook也曾致力于这一目标,接下来是Slack、Symphony、Whats App和Hip Chat。经历了这一切,电子邮箱依然存在——而且似乎永远不会消失,事实上电子邮箱并未出现消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你会成功吗?     
智商、情商、性别以及基因等因素对一个人的个性及能力的形成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科学界众说纷纭。“如果拥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父亲,我就可以因此获得优秀的遗传基因并成为新一代天才吗?”也许你就是这么想的。其实,不仅是你,就连科学家对这个想法都表现出极大的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人们正逐步解开有关记忆的奥秘。如今,医生和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利用药物删除人的记忆而让忧郁症患者忘掉忧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些神经科学家认为,最新发现的40赫兹电位振荡找到了脑如何将感觉结合为一个单个物体的线索。W·辛格(Wolf Singer)已经揭示了意识的细胞基础了吗?一些神经科学家认为或许是的,虽然辛格自己否认了这种大胆的断言。去年,在德国法兰克福的Max Planck脑研究所,辛格的研究小组公布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正A据记载,史上足球的最快速度,是2006年由葡萄牙人罗尼在一场葡萄牙超级联赛上的一脚射门创下的。当时记载的速度为222千米/时,至今无人打破。如果这脚射门砸到防守队员的脑袋上,天呐!简直不敢想象。20世纪60~70年代,足球做工粗糙,也比较重。球员们选择使用头球技术往往是迫不得已,毕竟重重的足球砸到脑袋上还是挺疼的。而如今,球变轻了,球员们选择使  相似文献   

14.
<正>人工智能会产生意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做什么,或将来能做什么,还取决于意识到底是什么。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取得什么样的突破性进展呢?我们也许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各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类型,有能够感知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机器人,也有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大量数据的机器人,还有能够进入太空执  相似文献   

15.
正龙虾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厨师们在烹调龙虾时,常将活蹦乱跳的龙虾直接投入滚烫的开水中。动物保护者因此提出批评:我们仅仅为了一饱口福,就让龙虾经受巨大痛苦而死去,这太残忍了。不过,喜欢活烹海鲜的食客们也为自己找到了些许"安慰"——很多研究认为,龙虾和其他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螃蟹、蜗牛、蠕虫等)不会感觉到疼痛。那么,它们真的感受不到疼痛吗?  相似文献   

16.
尽管动物也有爱的观点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证说明,在动物王国的许多动物之间确实存在着与我们人类相似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正>曾经,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说可以满足他们每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因此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天生浪漫,要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只要一部能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去了,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他的嘴里、鼻孔里都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打火机;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的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孩子;最后出来的则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加了,为了表示感谢,我决定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相似文献   

18.
机器能思维吗?这个问题几十年来吸引了许多发明家、哲学家和逻辑学家。1938年,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Alan Turing)证明了现在称之为图灵机的很简单的计算模型能够进行很广泛的计算;它能模似任何其它图灵机的计算。这种模型是存贮程序计算机的基础。看来,存贮程序计算机最终能模拟人的动作。因为根据每个神经元的状态及神经元的刺激机制,有可能计算出某人每个神经元的下一状态,因而可以预测  相似文献   

19.
南极大陆上发生的事情,人们是不太关心的,因为它距离我们生活的地区太遥远了.至于那里的冰川是否会融化,那就更无关紧要了. 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被人们所疏忽的事物,往往却给人们的活动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南极的变化绝非与人类生活无关,岂知道,如果一旦那里的冰川全部消融,地球上的海洋水位将抬升60米左右,世界将面临一场严重的水患. 大家知道,南极大陆的表面始终被皑皑的冰体所覆盖.那里气候严寒,几乎无四季变化,也不受地球上不稳定机制的影响,因此,冰体能长期保存,常年不融.  相似文献   

20.
你听说过微型雕刻吗?在一粒大米上刻100多字的文章,这种艺术杰作出于奇才之手。80年代后期,出现了可与之媲美的技术珍品,黄豆般大小的电动机,这是科技的成果,任何受过专门训练的人都能所及。微技术的步伐是如此之快,不到10年功夫,已进入了纳米科技领域,把那颗一时传为佳话的"黄豆"远远抛在后面。10多年前,科学界在预测将对世界产生最大变化的科技时,还把这个重心放在如电脑、激光、热核聚变等技术的身上,可是如今却暴出一个冷门,人们更倾向于把这个赌注押在纳米科技之上,实在使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