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曾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资产阶级改良派历史学家。他早年治今文经学,后来又系统地接触了当时西方资产阶级庸俗进化论学说,并把两者糅合起来,形成了“民智决定论”唯心主义文化史观。他用这个历史观进行中国历史研究,著有《中国古代史》,对当时和以后的一些资产阶级史学家有过很大影响,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及时地予以研究和总结。一、夏曾佑的史学渊源及其改良派特点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鸦片战争后。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爆发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它是英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这次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中国历史引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作为历史虽然已经过去150年,但由这次战争所开始的中国近代历史在发展中所表现的规律,至今还在发生作用。因此,重温这段历史仍然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前,作为清王朝“闭关政策”产物的行商集团,曾经是专揽广州口岸进出口贸易的一支劲旅,凭藉着茶叶海上出口贸易这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行商积累了巨资,个别行商还在鸦片战争前夕,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但是,由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的罪恶的鸦片贸易和英国侵略者的侵华战争,使行商集团危机不断,破产不迭,并遭受战争的重创而一蹶不振,最后又全盘没落  相似文献   

4.
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今年已经整整150周年了。它对我国社会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影响,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史从此开始了。150年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在思考,远在欧洲的英国为什么敢于对诺大的中国发动战争?中国为何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失败?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应吸取些什么历史教训?本文就以上问题,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鸦片战争150周年。150年前英国“为鸦片走私的利益而发动了第一次对华战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页)。侵略者用战争手段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从中国割走了香港,掠夺了2100万银元的赔款,迫使清政府给于领事裁判权,控制了中国的关税以及建租界、自由经营鸦片种种特权。美国、法国趁火打劫也相继迫使清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2009,(2):11-11
19世纪中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国英国主要的倾销地是中国。1839年清道光皇帝下达禁烟令,第一次鸦片战争因此爆发,结果中国战败,英国得以租借香港150年。1850年咸丰继位,同时也继承了先帝禁烟的政策,1857—1858年清廷与英国极其联军的战争再次爆发。1859—1860年第三次鸦片战争爆发,在清廷求和之前,堪称世界奇迹的圆明园被联军烧毁。  相似文献   

7.
150年前,英国以清政府“禁烟”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几年后,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英法以自己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逼迫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美国也是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帝国主义国家,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采取了什么样的对华政策呢?笔者认为,在它玩弄反动的两面派手法,推行的却是比较隐蔽的侵略政策。  相似文献   

8.
1840年6月,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了旨在维护其鸦片利益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历史,令人痛心疾首。然而,这痛悔又是一种教科书。温习历史,获取教益,总结教训,提供借鉴。一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清政府腐败政治所决定的。闭关自守的政策养成清朝统治者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陈腐思想。道光皇帝的虚骄自大,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1840年7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的历史由中古进入近代。在欧洲,好些国家的近代臾是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同时开始的,而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情况却是如何呢?中国是否也要进行一次象他们那样的资产阶级革命?也要象他们那样通过资本主义走上振兴之路呢?历史的道路亟待人们去抉择。 (一) 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起,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又先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引进了两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但并没有象他们所期望的那样,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而走向繁荣昌盛,相反地,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在其确立之后不久便产生了蜕变,成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实行独裁统治的装饰品而名存实亡了,中国依然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说明了什么?本文就此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请同仁学者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1.
七十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名为“戊戌变法”的政治改良运动。运动的首要目的是要将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改变成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在这次运动中,严复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主要代表,出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毛主席说:“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  相似文献   

12.
戊戌维新时期 ,维新派从天赋人权的论点出发 ,猛力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大力宣传独立、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人权思想。从内涵上看 ,维新派的人权思想主要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观、西方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加以吸收和重新改造的结果。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 ,维新派宣扬的人权思想始终围绕中国救亡图存的主旋律 ,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色彩 ;同时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和他们与生俱来的软弱性 ,这一时期的人权思想又具有不广泛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3.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从天赋人权的论点出发,猛力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大力宣传独立、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人权思想.从内涵上看,维新派的人权思想主要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观、西方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加以吸收和重新改造的结果.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维新派宣扬的人权思想始终围绕中国救亡图存的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色彩;同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和他们与生俱来的软弱性,这一时期的人权思想又具有不广泛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4.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而,任何一场战争都是毫无例外地具有着自己深刻的经济根源的。而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则是一场维护罪恶的鸦片贸易和反对罪恶的鸦片贸易之间的生死大搏斗。但不仅过去一些外国资产阶级史学家和中国的买办文人,在他们的论著中,极力歪曲鸦片战争的这一实质,把这场战争称之为“通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距今已整整150周年了。重温历史,不忘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弘扬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斗争传统,振奋发愤图强的革命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杭州市历史学界40余人,6月21日下午聚会我院,隆重举行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座谈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曾经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即使在中国遭受到外来侵略、处于极其艰难危急的时刻,她的优秀儿女也从未忽略或忘记自己对人类文明所应肩负的责任。二十世纪初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里说:“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明确地将中国革命同人类的前途联系在一起。一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用武力将古老的中国卷入世界经济的旋涡之中。“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开始建立起联系”。随着资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它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重新开启了中国认识世界的大门,打破了中国"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带来了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所以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鸦片战争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当时清王朝腐败的政治状况具有很大的联系,当时的政治状况给抵抗外来侵略增加了许多的阻碍,使屈辱失败的结局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历史上。可从清王朝的皇权专制制度、"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官吏腐败的管理制度、民族歧视的政策等方面,对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政治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艰苦的斗争、不断的探索和选择才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文中系统的回顾了洋务派、改良派、维新派以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寻求民族解放道路的过程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并总结了历次斗争失败的原因。从中可以使我们看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也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强盛起来。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末期,在列强侵略中国、瓜分中国的大背景下,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三个不平等条约,从而强占了香港地区。英国作为一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很早就有占据中国沿海岛屿的图谋。1840年2月。英国以反对清政府的禁烟行动为借口,向中国派出“东方远征军”,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进攻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沿海地区。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被迫与英方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香港回归的斗争①廖建林英国在十九世纪发动武装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并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迄今已达一个半世纪。中国人民和清朝后的我国历届政府都从未承认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