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世界关心和平、正义和维护民主权利的人们都密切注视着波恩政府在加尔斯卢合对德国共产党的“审讯”。这个挑衅性的“审讯”从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开始以来,已经断断续续地进行了近四个月了。人们从这个“审讯”中可以看到,波恩政府秉承着美国统治集团的意旨,正在横蛮地使用法西斯手段迫害维护德国民族利益的力量,阴谋把德国拖入灾难和危险的深渊。同时,从这个“审讯”中也可以看到,在德国西部,同样有着  相似文献   

2.
《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德国就于1939年3月15日出兵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战争阴云再度在欧洲上空翻滚。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进一步加快侵略步伐。3月21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把但泽“归还”德国的最后通牒。4月3日,希特勒下达代号为“白色方案”的密  相似文献   

3.
德国“主动创新”打造一流科研机构为确保在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德国政府近年来实施了“主动创新”战略,与经济界、科学界开展横向联合,同时重点资助一流大学和主要科研机构,着力培育青年科学家。2005年公布的德国技术能力国际比较研究报告显示,德国经济在研究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方面位于世界顶尖行列。德国科学家在本国科学出版物及在国际专业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都有所增加。技术能力归根结底是把研究成果和技术革新转化为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德国在将研究成果向产品和服务转化上富有成效:近年来,德国研究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平均每年增幅…  相似文献   

4.
“CIMS”是信息时代新的工业革命的核心。美国、德国、日本等超级大国均在全力争夺这把能够开启二十一世纪经济腾飞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学》2011,(8):34-34
又到了与冷饮形影不离的季节了,吃完了冰棒儿上的“冰”,“棍儿”先别扔!今天“低碳小编”教大家把这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冰棒棍变成宝贝。  相似文献   

6.
《华东科技》2006,(1):42-44
“德国制造”根植于科研机构。300多所高等院校、数以百计的研究机构, “制造科技”都是其研究的重点。同时,德国还制定了很多制造业的“德国标准”, “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贡献约160亿欧元。德国制造业还重视加强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联系,让中小企业参与尖端技术领域研究,促进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民族性格在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中形成,从某种意义上,也影响着一个民族未来的命运。当我们把德国人的“刻板”和“迂腐”传为笑谈的时候,也不免扪心自问:我们的民族性格中缺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8.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概念和著名的量子假況,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成功解释了一些此前无法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一) 德国古典哲学在扬弃前辈哲学——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客体观。德国古典哲学继承了唯理论关于实体的思想,或者说力图从经验论者(如休谟)的摧毁性驳论中把实体拯救出来,重新赋予它以合法性,承认宇宙中确乎有自固自足的存在者。这种具有实体性的存在者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有不同的表述形式,如康德的“自在之物”,费希特的“自我”。谢林的“绝对同一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相似文献   

10.
阿都 《世界博览》2014,(15):19-21
七月,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中,“美德间谍大戏”是不可错过的看点。针对美国情报刺探行为,德国连连出手,不惜大张旗鼓把潜伏在境内的间谍揪出来“示众”,把幕后的行为公开化这是自去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被曝手机遭美国监控以来,双方角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划时代的定义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现实主义作为创作方法提出之后,许多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都不断对它的特征进行总结和研究,较早使用“现实主义”这个名词的是十八世纪德国诗人席勒。他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里说;“如果现实主义者在他的政治倾向上把目的定在幸福上面,这就须使人民的道德精神方面的独立性有所牺牲,理想主义者则处在幸福的危机,把自己看着他的目的。”他又把现实主义文学称做“素朴的诗”,把浪漫主义文学称为“感伤的诗”。他认为“素朴的诗”的特点是“尽可能完美  相似文献   

12.
“第三帝国”(德语为das Dritte Reich),现特指1933至1945年德国纳粹统治时期。 德国自公元919年正式立国到纳粹统治之前,在其历史上曾有过两个帝国,即“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前一帝国从公元962年萨克森王朝鄂图一世在罗马让教皇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起,至1806年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弗里德里布二世因败于拿破仑被迫放弃“罗马皇帝”称号止。后一帝国从公元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起,至1919年帝国霍亨索伦王朝在11月革命中崩溃,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止。 希特勒把他所建立的法西斯统治称作“第三帝国”。《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作者称希  相似文献   

13.
美育纵横谈     
“美育”这个词是德国浪漫主义剧作家和诗人席勒(1759——1805)在其主要的美学著作《美育书简》(致丹麦亲王27封信,也译《审美教育书简》,1793——1794)里创造出来的。顾名思义,“美育”是“美学”的派生词。美学在传统上被看作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关于美和审美的理论,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16——1762)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给予“美学”(Aesthetics)这个名称。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是感受或感性认识的意思,鲍姆嘉通把它同逻辑对立起来;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推理的或理性思维,而美学研究的是具体的感性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单单为了定季节,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就绝对需要它。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因此也就不得不从事于数学的研究。”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这个顺序。不过,在我国,可能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也可能是由于“天人感应”的神学世界观的影响,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吧,当初“单单为了定季节”而产生的历法,后来却是“附庸蔚为大国”了。从传说中的帝尧命羲和兄弟观星造历、“授民以时”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修订历法作为一件国家大事。我国古代的天文学非常重视测算,古代的数学也把测算天体位置与运行作为最  相似文献   

15.
历法趣谈     
人类之初,尚处于蒙昧状态,对于时间问题也同样混沌;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始于对天数的计算,古人最初是以日出到日落算一天,这与我们现在通常所理解的“一天”的概念显然不同。几乎在懂得计算天数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到月亮的盈亏变化。这种由圆到缺,由缺到圆的循环现象,不正是衡量时间的一个很好的尺度吗?于是人们把两次月圆之间的时间作为一个“月”。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又注意到了季节的规律性变化,如在古埃及,尼罗河泛滥后的季节,便是种植庄稼的时刻,接着又是收获的季节。人们知道了季节时间概念,又懂得了季节变化的周期性,便将季节变化的一个周期算作一个时间单位,于是产生了“年”。  相似文献   

16.
把陨石作为宣传宗救迷信的工具,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古时候有一块陨石掉在阿拉伯,伊斯兰教僧侣便宣布它是“圣石”,说谁要是吻了它,神就会饶恕他的一切罪恶。1492年德国境内落下一块陨石,神甫说:“说不定它还会飞回去。”于是,为了防止这“神赐的礼物”跑掉,就把这块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1,(15):12-12
德国“胜利女神四马战车奖”评委会7月10日证实,俄罗斯总理普京成为这一奖项本年度获奖者。这一政治类奖项的评委会称赞普京推动俄罗斯实现稳定和发展。一些媒体却不忘普京的“过去”,批评把奖项授予这位俄罗斯领导人。  相似文献   

18.
时间产生美     
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费歇尔曾说:“我们只能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够美化一切。”所以,文艺理论中就有了“距离产生美”一说。 我们现在可以把这句话更改一个主语,将“距离”替换成“时间”,就变作了“时间产生美”,其实这“时间”和“距离”的意义相似,都是一种尺度,无非后者丈量的对象是空间罢了。  相似文献   

19.
徐弃郁 《世界知识》2011,(17):32-35
2011年是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发展的一年。不仅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这四个“欧猪国家”的债务问题没有好转,其他部分欧元区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严重问题。面对严峻的形势,欧洲各国纷纷把眼光投向了经济实力最强的德国。然而德国的表现却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20.
面子和底子     
四个多月以前,当苏联的红色月亮开始在华盛顿和纽约上空飞来飞去的时候,美国的宣传机器忽然大声嚷嚷,说什么苏联在火箭方面的成功是“被俘的德国科学家的功劳”;如果没有那些“被劫走的德国火箭专家”,苏联是不可能把庞大的人造地球卫星射上轨道的。自己没有本事,却诬蔑别人一通,美国绅士不失洋阿Q的本色。可惜的是,“先锋”既然已经变成尾巴,谣言嚷得再响也遮不住羞,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底牌。这就是美国的原子科学家拉宾诺维奇揭露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