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级单体雷暴中闪电VHF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观测资料, 对3个超级单体雷暴的闪电VHF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对流风暴中的闪电洞(即闪电空白区)或闪电环(即环状闪电空白区)与强上升气流密切相关, 闪电洞的直径可达5~6 km, 持续时间长短不等. 在产生龙卷风的灾害性风暴中, 闪电洞的持续时间有时长达20多分钟, 且闪电洞出现在龙卷风发生之前. 在龙卷风发生期间, 闪电洞最为明显, 并在闪电洞上方15~16 km高度有独立于其他闪电的辐射发生. 在闪电洞周围, 闪电通道呈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状, 且没有明显的双层结构, 闪电洞对应于雷暴中的强上升气流区, 闪电辐射源时空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雷暴的对流结构. 同时, 在这些雷暴中主要以大量正极性地闪为主, 正地闪的发生频数最大可达6次/min, 正地闪峰值有时出现在龙卷风发生之前, 有时在之后.  相似文献   

2.
郄秀书  R.Toumi  周筠 《科学通报》2003,48(1):87-90
利用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成像系统, 1998年1月至2002年7月获取的全球闪电定位资料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的闪电活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高原上的闪电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 峰值出现在下午17︰00左右, 比临近同纬度带上的湖北荆州地区早3个小时, 说明高原对太阳的加热比同纬度带的邻近地区反应敏感. 青藏高原地区的闪电放电较荆州地区和其他低海拔高度地区的闪电放电要弱, 其原因可归结为高原上较低的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 青藏高原上的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平均值为荆州地区的1/12左右, 为广州地区的1/20左右, 但是闪电活动频数对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变化的敏感性却比显著低海拔地区高30多倍.  相似文献   

3.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蕴含着非常可观的天然电能源.闪电的长度从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普通闪电产生的电能约为10 亿W,超级闪电产生的电能则至少有1 000亿W,甚至可能达到105亿W,相当于一座核电站.  相似文献   

4.
神秘现象 人类早就对球形闪电感到困惑.我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次球形闪电发生的过程:球形闪电自天空进入"堂之西室"后,又从窗间檐下而出,雷鸣电闪过后,房屋安然无恙,只是墙壁窗纸被熏黑了.  相似文献   

5.
每到夏天,电闪雷鸣也随之而来。闪电是大自然的奇观,但是人们对闪电的敬畏多于欣赏.因为人们对闪电并不真正了解。直到最近几年.科学家才真正揭开闪电的神秘面纱,闪电的形成原来需要宇宙射线的启动。  相似文献   

6.
论闪电先导的双向传输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成象率为每秒 10 0 0幅的高速数字化摄象系统、时间分辨率为 0.1μs的闪道电流和地面电场变化同步测量 ,对空中和地面人工触发闪电初始先导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由于空气间隙的断流作用 ,空中触发闪电产生先导的双向传输 ,而地面触发闪电没有观测到双向先导现象 .一次正环境电场下空中触发闪电下行正先导的始发先于上行负先导 843μs .下行先导不论其极性如何 ,接地时都会产生沿通道不均匀的亮度(电流)分布.  相似文献   

7.
论闪电先导的双向传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成象率为每秒 10 0 0幅的高速数字化摄象系统、时间分辨率为 0 1μs的闪道电流和地面电场变化同步测量 ,对空中和地面人工触发闪电初始先导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由于空气间隙的断流作用 ,空中触发闪电产生先导的双向传输 ,而地面触发闪电没有观测到双向先导现象 .一次正环境电场下空中触发闪电下行正先导的始发先于上行负先导 843μs .下行先导不论其极性如何 ,接地时都会产生沿通道不均匀的亮度 (电流 )分布 .  相似文献   

8.
自然信息     
球状闪电的新模式球状闪电是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但它至今仍是一个谜. 1965年夏天,苏联大气物理学家德米特列耶夫在奥涅加湖畔渡假.有一天,在强烈的线状闪电过后一两分钟,出现了球状闪电,只见红色球团气雾缓慢地向站在大楼门前的德米特列耶夫的方向移动.火焰的球团在离地面一公尺半的高处浮飘,喷发出黄色、绿色和紫色的火星.当球团临近目睹者时,就上升了.在空中原地飞旋几秒钟,然后向远处的树林飘去.在树枝上“降落”后,球团开始剧烈地发射出火星,但很快就熄灭了,并渐渐地消失在潮湿的空气中.凡在火球经过的地方,使人感到空气中有股少有的清新气味. 德米特列耶夫快速取出随身所带的烧瓶,放下背包跑到球状闪电  相似文献   

9.
在“闪电族”中,“球状闪电”、“连珠闪电”和“黑色闪电”都不常见。对球状闪电科普文章多有介绍。值得注意的是,球状闪电在像飞碟那样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1986年8月19日,湖南古丈县岩托村出现过一次球状闪电,闪电劈开了一家房间的立柱。霎时,一个碗大的红色火球在房间内四处乱窜,造成火花四溅.触到它的人无不纷纷倒地。球状闪电在空中爆炸后,会留下一大团对人体特别有害的气体,所以它的危害也有一定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0.
地球     
正球形闪电球形闪电是一种未知的大气放电现象。这个词语并不是严格的科学术语,而是指对直径从蚕豆大小到好几米的空气中发光球体的一些报告。球形闪电经常被与雷电关联起来,但球形闪电比只持续瞬间的闪电存在时间长得多。许多早期的球形闪电报告说,光球最终会爆炸,有时候会造成致命后果,留下一股硫黄气味。过去几百年来,人们对于球形闪电提出了许多种科学假说。2014年,偶然捕捉到的光谱学数据为气化硅的球形闪电假说提供了支持。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尽管全球  相似文献   

11.
飓风是地球上最具毁灭性的恶劣天气之一.最新研究认为,闪电大作可看作是飓风的前兆,甚至可能成为预测飓风强度的一个指标.通过分析2005年至2007年中发生的58次飓风情况,科学家发现,在飓风的最大风速与闪电的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其中70%的飓风的闪电频率都是在飓风来临前的一天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2.
全球闪电活动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明  陶善昌  祝宝友  吕伟涛  谭涌波 《科学通报》2005,50(15):1643-1647
在一个更暖的地球上雷电活动是增多还是减少? 这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但还不十分清楚的问题. Reeve和Toumi指出: 全球陆地和北半球陆地闪电活动对1000 hPa湿球温度增加有灵敏的正响应(简称Reeve99). 是不是这种响应仅仅限于陆地或者仅仅对于湿球温度呢? 全球(包括陆地和海洋)闪电活动对全球地面气温变化的响应情况如何? 基于5年或8年星载OTD/LIS闪电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 对全球和区域闪电活动对温度改变的响应进行了再分析, 结果表明: 在年际时间尺度上, 全球总闪率对全球地面气温的变化是正响应的, 灵敏度为17±7% K-1; 全球陆地和北半球陆地季平均的闪电频次对地面气温和湿球温度增加也有灵敏的正响应, 灵敏度约为13±5% K-1, 响应灵敏度比Reeve99的估计值40% K-1要低; 但在南半球、热带等其他区域, 季平均的闪电频次与地面温度年际变化之间无明显 相关.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未能对球形闪电做出透彻的解释,甚至还有人把球形闪电当作UFO(不明飞行物,也称幽浮或飞碟)。而澳大利亚学者鲍勃·科洛普敦近日指出,有两种理论或许能够最终解释球形闪电。  相似文献   

14.
闪电的奇趣     
闪电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姊妹颇多,最常见的是线状闪电,危害最大的是落地雷。闪电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姊妹颇多。最常见的是线状闪电,它像一棵多枝权的树木倒挂在空中,呈白色、粉红色或浅蓝色,非常明亮。线状闪电一般先由一个很暗的先导闪击开始,沿一条路径一步一步地向地面延伸,这叫逐级向下先导闪电。也有一些先导闪电在向下延伸的过程中,急匆匆一路向下,不作停顿,这叫直窜先导闪电。  相似文献   

15.
漫谈雷电     
雷属于大气声学现象,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闪电的形状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有线状(或枝状)闪电和片状闪电,球状闪电十分罕见。如仔细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初和2000年初,科学家对球形闪电之谜提出了新的解释,这为最终彻底解释球形闪电提供了可能。1752年,还是美国一个普通印刷工人的富兰克林,在雷雨交加的荒野上做了一个著名的“风筝实验”。他把一只大风筝放飞到天空,从风筝上引下一根很细的铜丝。风筝乘风不断上升,当它钻入云里以后不久,在铜丝末端就出现了电火花。富兰克林把闪电引到了地上,并且点着了酒精,这就破除了闪电是“上帝点火”的迷信。然而,人类迄今未能彻底解开闪电之谜,尤其是球形闪电之谜。1990年9月17日晚7时40分,一个球形闪电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先锋乡伍…  相似文献   

17.
银河巨变     
十年时间对于庞大的银河系而言是微不足道的,正如闪电对于我们而言一逝即过.然而在最近的十年左右时间内,人们对银河系的认识却有了迅猛的飞跃.十余年前,人们认为银河是一个由具有旋臂和核球的巨轮以及稀疏分布着恒星的晕组成的Sb 型旋涡星系.银盘圆面的外径约12千秒差距,对于普通种类的恒星的有效厚度仅约一千秒差距,而气体与宇宙尘埃的厚度可达3千秒差距.核球是一个半径4  相似文献   

18.
闪电也温柔     
自古以来,闪电就是人们赞美和探索的对象。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把闪电描绘成一位美丽的女子,称为电母。这足以说明闪电的美丽。闪电固然美丽,但它击中人和物等会造成灾难。当  相似文献   

19.
跟以前的认识相比,金星和地球具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包括闪电在内,然而,过去的理论认为闪电不可能存在于金星。从大小、质量、距离和化学成分等方面来说,金星跟地球是最接近的,然而,地球是生命的庇护所,金星却通常被描述得犹如"地狱"一般。金星上布满岩石荒漠,地表温度极高,足以将铅熔化掉;地表之上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大气,其中包含着令人窒息的硫磺酸云团。  相似文献   

20.
电闪雷鸣     
夏天到了,雷电现象多起来。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雷暴约1600万次,平均每小时有1800次之多。望着那撕破夜空的亮光,听着那轰隆隆的雷声,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老天真的会发怒?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雷公和电母掌管着雷电的发生,而西方则认为闪电是上帝在点火。1752年,富兰克林做了著名的风筝探测雷电试验之后,雷电的本质才逐渐被人类认识,并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闪电和雷的物理特性、形成机制等的学科──一大气电学。电荷从何而来通过研究,人们已经达成共识,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而这种放电会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