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湘西苗族舞蹈艺术是华夏大地的一颗耀眼明珠,它起源于原始社会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模拟性、娱乐性、审美性、宗教性、社会性、简练性等诸多特点。湘西苗族舞蹈历史悠久,它源于生活,融入生活,反映生活,较好地保存了苗族原始文化的内涵,反映着其文化本体的发展和演变,为研究湘西苗族文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同时,又植根于巫文化,是湘西苗族人民战斗历史的描述、艰苦生活的体现,是其顽强性格的表达和美好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石永爱 《科技知识动漫》2010,(13):102-102,118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强劲东风吹拂下,我校也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其中湖南省重点课题《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的研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课题组成员已汇编了《湘西童谣》《湘西传说》,还编写了校本教材《魅力湘西》。教材由湘西美景、湘西风俗、湘西传说、湘西童谣、湘西名人五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除了编写的四篇课文以外,还有一个“语文实践乐园”。这个“实践乐园”的编排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亲自去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去感受他们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耳濡目染,在不经意间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民族学史上,凌纯声、芮逸夫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是“他者描写”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是“自我表述”的第一部湘西苗族志。两部志书作者结缘于1933年湘西苗族调查,前者获得后者助益良多,后者补正和完善了前者,体现了湘西苗族调查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鼓舞,作为流传于湘西苗族人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其文化艺术价值也开始变得愈发的不可估量。文章从表演形式、基本动作、步伐、鼓点节奏和打法等方面剖析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5.
由于湘西地处多元文化的碰撞地带,故其自身的文化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苗族传统的“万物有灵”基础上的原始宗教信仰发生了局部的歧异性变化,但苗族信仰的根本性质依然较为完整地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湖南西部地区是我国苗族重要聚居地之一,苗族文化在这一地区保存相对完整。文章通过田野考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科研方法对现代化语境下的湘西地区苗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提供相应资料。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驱动力,更是一个国家的基石。黔东南苗族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黔东南苗族文化的理论内涵与文化基因进行深入探讨,解码其文化基因,正确处理黔东南苗族文化与旅游发展融合的关系,在有效保护与传承黔东南苗族文化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外界,人们往往只以为湘西女人才会放蛊,也只以为湘西苗族才会放蛊。实际上,湘西的土家族、苗族,湘西的男人女人都有会放蛊的。由于外界的一些民俗专家,根本不懂湘西的民风民俗与人情世故,把湘西的放蛊说成是装神弄鬼的迷信,描写得极为阴森恐怖,使得外界对湘西的神秘巫术存在着深深的误解和偏见。  相似文献   

9.
赵容芳 《科技信息》2009,(10):226-226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风格,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熔铸出不同风格的文化。一种地域性歌舞艺术的形成,必然和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信仰、生产生活习俗及审美风尚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地域文化为依托,通过对陕南民间舞蹈内容中博采众长的包容性特点;传统文化信仰中浓郁的巫文化特征以及在演出形式中载歌栽舞时诙谐风趣,含蓄幽默的特点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陕南民间舞蹈所具有的独特地域文化特色,从中发现和揭示陕南民间舞蹈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审美特性。以此为陕南民间舞蹈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0.
湘西武陵山区的乾州古城,有一座1865年立的“凤在上龙在下”图案的节孝牌坊,这种图案的牌坊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因其建造时间最早,还因为它建在苗族土家族与汉族聚居区。这座节孝牌坊印证了湘西男人贲张的血性和湘西女人顽强的性格,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规范制度的实物见证。中国牌坊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礼制制度,科学地吸取中国牌坊文化的合理内核,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西土家族、苗族的优良民俗,不仅有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而且是该地域的根基和瑰宝。湘西少数民族良俗中蕴含的育人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对提升民族成员的思想品质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必须重视民俗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寻求开发湘西少数民族良俗功能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滇东南苗族的姓名是苗族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反映,对了解苗族文化的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滇东南苗族的姓名有苗氏姓名、汉氏姓名两种存在形式,前者是苗族姓名的原型,有较独特的取名习俗和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后者是苗族姓名制度对汉族文化的适应,反映了苗族姓名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曾将古濮蛮之地的湘西作为它的边陲战略要地,楚文化民间的一支即俗文化在此地的浸染流布是相当深刻的,并不因楚亡而消失。巫俗以楚为盛,楚文化及湘西文化都是巫风尤盛的附魅文化;巫与舞不可分,楚俗好歌喜舞,湘西成为歌舞之乡。湘西文化成为楚巫文化活化石的成因,是由湘西独特的文化环境造成的,即山重水复的封闭的自然环境、贫困的经济环境和宽松的人文社会环境所致。  相似文献   

14.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主要舞蹈之一,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舞蹈形式,日常生活中的劳作内容都成了他们的舞蹈题材和主要动作来源。“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而芦笙舞则是“花山节”中不可缺少并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苗族传统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15.
民间舞蹈传承与文化生态保持着动态平衡。文化生态的变迁引发地方民间舞蹈传承出现同质化、过度注重精英化、过分重视市场开发以及碎片化等危机。地方性民间舞蹈传承需适应新的文化生态,并在新的文化生态中求得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谈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苗族和土家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创造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与健身方法。并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形式和较高的健身价值。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湘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健身方法进行简单阐述,从而进一步推进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健身方法的发展及传播。  相似文献   

17.
张杨 《科技信息》2009,(27):185-185
苗族银饰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是自身民族的徽记,又是民族历史的浓缩,还是宗教信仰的物化。对苗族银饰的种类、造型、纹样、工艺作了较详尽叙述,并分析银饰所体现出苗族传统审美观,民俗和信仰等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今后要进一步重视对苗族银饰的研究和利用,并加强对苗族银饰及传承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吴鸿俊 《科技信息》2013,(10):214-214
德夯是我国湖南湘西苗族聚居区,其旅游业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推动其区域经济发展,使其更加专业化、国际化,作者采用实地考察法对其旅游资料翻译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其中一些误译进行校改,以期引起旅游工作者对翻译规范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大众传媒凭借其特有的属性与功能,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民间舞蹈作为文化信息的内容之一得以广泛传播,民间舞蹈传统的传承方式在大众传媒语境下悄然转变。如何认清大众传媒语境下民间舞蹈传承的困境与优势,进而推动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传播学界和民间文化学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自第一部苗族题材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王为一,1954)问世以来,苗族题材电影共创作出27部影片。苗族题材电影在生动反映苗族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参与苗族文化的影像建构。苗族题材电影集中展现了苗族的图腾崇拜、苗族服饰、苗族民居、苗族舞蹈、苗族民俗等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