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低温奥氏体钢的韧脆转变规律和三个重要特征参量 :室温冲击韧度A30 0KV,韧脆转变温度和韧脆转变曲线斜率KC 根据实验结果 ,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定量计算式 :A30 0KV =f(Me) ,AKV(J) =A30 0KVexp -B 30 0 -TK30 02 ,B是合金元素和温度的函数 经验证 ,计算结果是满意的 ,可应用于低温奥氏体钢的冲击韧度计算和设计  相似文献   

2.
对Fe-24Mn-13Cr-1Ni-0.44N和Fe-24Mn-18Cr-3Ni-0.62N两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分别进行了低温冲击断裂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的质量分数的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冲击韧度快速降低,韧脆转变温度升高,两者的韧脆转变温度分别为140K和210K;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在83K时会产生层状剥离式的脆性断裂;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随温度的降低,断裂模式的变化规律为:拉长或等轴形韧窝→浅坑形韧窝→脆断刻面和韧窝混合型→脆断刻面为主,层状剥离出现.  相似文献   

3.
10Cr9Mo1VNbN耐热钢的动态断裂韧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仪器化冲击试验机,研究了10Cr9Mo1VNbN钢在77~923K的冲击韧度和动态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在10Cr9Mo1VNbN钢下平台温度范围内,缺口试样冲击能量的绝大部分用于裂纹萌生;在韧脆转变区及上平台范围内,裂纹扩展消耗大量的能量,断口的形貌观察证实了这一点.采用带预制疲劳裂纹的夏比冲击试样的示波冲击试验,可以测量材料的动态断裂韧度,并且它比冲击韧度能更敏感地反映材料脆性断裂趋势.动态断裂韧度值的变化与延伸带宽度、启裂区宽度和启裂区内韧窝尺寸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的仪器化冲击试验机,研究了10Cr9Mo1VNbN钢在77-923K的冲击韧度和动态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在10Cr9Mo1VNbN钢下平台温度范围内,缺口试样冲击能量的绝大部分用于裂纹萌生;在韧脆转变区及上平台范围内,裂纹扩展消耗大量的能量,断口的形貌观察证实了这一点。采用带预制疲劳裂纹的夏比冲击试样的示波冲击试验,可以测量材料的动态断裂韧度,并且它比冲击韧度能更敏感地反映材料脆性断裂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18%Cr-12%Mn-0.55%N在室温和低温下的力学行为和组织稳定性,并对实验钢的断裂失效行为进行了讨论.低温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在-70℃前后存在韧脆转变现象,这种脆性类解理断裂是在奥氏体的{111}面发生的;低温拉伸实验结果表明,该钢室温拉伸时即有相变发生,相变产物除α′马氏体外,还发现了一种不同于α′马氏体的相变产物,其结构和相关参数暂不能确定.基于冲击实验和拉伸实验结果可以认为,该钢在-60℃以上有很好的强度和塑性结合,因此其使用温度应该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6.
10Cr21Mn16NiN高锰氮奥氏体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热轧态10Cr21Mn16NiN高锰氮奥氏体不锈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该材料的低温韧脆转变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而延伸率和耐腐蚀性能逐渐增大。这是因为高温固溶促进了热轧阶段形成的有害相重新溶解,从而消除析出相对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10Cr21Mn16NiN钢在低温冲击载荷下表现出明显的韧脆转变行为,韧脆转变温度在-110℃附近,高于-110℃可以获得强度与韧性的良好配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生产工艺,探究化学成分对低温冲击韧性影响规律,通过夏比冲击试验方法研究了三组铸态全铁素体球墨铸铁低温冲击韧性,分析了硅碳含量对低温冲击韧性影响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三组试样中,冲击韧性随碳含量增多和硅含量降低而升高;冲击韧度值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20 ℃下可以达到15.20 J,冲击韧度值在温度低于-40 ℃后变化不大,韧脆转变温度在-40 ℃以上。冲击断口形貌表明,随温度降低,球墨铸铁的断裂机制由韧性断裂转为韧脆混合断裂,最后变为脆性断裂。可见碳硅含量会对低温冲击韧性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2(1/4)Cr-1Mo压力容器钢步冷前后氢对韧脆转变的影响及冲击载荷下氢脆与回火脆的关系.结果发现:氢使回火脆化前后韧脆转变温度升高,氢的作用大小与回火脆倾向有关,最后提出韧脆转变模型,对两脆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适用在—80℃以上低温的Ni5.5铸钢,从成分设计、热处理工艺的选择、机械性能及低温冲击韧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经采用中温淬火 高温回火热处理的Ni5.5铸钢,在—80℃时其冲击韧度5.66J大于低温钢最低要求冲击韧度2.07J的2倍,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指标.在得到的强韧性综合指标较好的贝氏体组织中,没有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试验结果表明,Ni5.5铸钢具有无碳化物贝氏体结构、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铁素体钢材韧脆转变温度,基于夏比冲击试验对铁素体钢材的典型材料(低合金高强钢材Q345B)在韧脆转变区冲击吸收功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的断裂韧性求解方法(经验公式法和主曲线法)研究了Q345B钢参考温度T0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基于经验公式及主曲线法的Q345B钢材断裂韧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并通过ABAQU...  相似文献   

11.
低温奥氏体钢及其断裂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低温奥氏体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高锰、高氮奥氏体钢低温脆断模式及其断裂机理,指出不同合金化的高锰、高氮奥氏体钢有着不同的层错能、相变临界分切应力、解理强度、屈服强度,因而有不同的断裂现象,包括晶间开裂、穿晶脆断、退火孪晶界开裂。着重探讨了穿晶脆断现象,指出穿晶脆断是高锰含氮奥氏体钢特有的脆性断裂形式,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X70管线钢动态断裂韧度K1d,J1d和止裂韧度K1a以及夏氏V型缺口冲击韧度(CVN)。研究表明,断裂韧度受温度和加载速率的影响较为强烈;当温度由213K向193K逐渐降低而加载速率逐渐从0.01向1000mm/s增大时,断裂韧度逐渐减小;在恒温下,增大加载速率可以诱发韧-脆断裂转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5NiCrMo低温钢的淬火+临界淬火+回火(QLT)热处理工艺,分析了回火温度对该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QLT热处理后,形成了回火马氏体、-铁素体与逆转变奥氏体的混合组织。560-640℃回火时,随温度提高,屈服强度降低,100℃冲击功先升高、在620℃回火时达到峰值后降低。深冷后保留的逆转变奥氏体显著影响试验钢的低温韧性。拉伸和冲击性能均满足要求的回火温度是600-62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夏比冲击试验、主曲线法思想及冲击吸收功与断裂韧性的经验公式对Q390低合金高强度钢在韧脆转变区冲击吸收功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夏比冲击试验得到的冲击试验特征温度,求得主曲线的参考温度,进而获得Q390钢的主曲线表达式.在考虑冲击试样厚度的影响下,结合最适用于Q390钢的经验公式,最终得到Q390钢韧脆转变区内冲击吸收功的类主曲线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Q390钢韧脆转变区内冲击吸收功、温度以及累计失效概率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主曲线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低温奥氏体钢及其断裂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低温奥氏体钢的研究进展 论述了高锰、高氮奥氏体钢低温脆断模式及其断裂机理 ,指出不同合金化的高锰、高氮奥氏体钢有着不同的层错能、相变临界分切应力、解理强度、屈服强度 ,因而有不同的断裂现象 ,包括晶间开裂、穿晶脆断、退火孪晶界开裂 着重探讨了穿晶脆断现象 ,指出穿晶脆断是高锰含氮奥氏体钢特有的脆性断裂形式 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9Ni钢在室温(25C)(→)低温(-196℃)多次保温循环后其组织性能的变化.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实验仪器表征材料显微组织的同时,用低温冲击试验机、万能电子拉伸试验机和洛氏硬度计分别测试材料的低温冲击功、拉伸性能及硬度,并用X射线衍射仪对9Ni钢中奥氏体的含量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次数的高低温保温循环后,9Ni钢的强度和低温韧性均有所提高,并稳定在比原始材料性能较好的水平.在保温循环过程中,部分逆转奥氏体转变为孪晶马氏体形成的强化相,以及组织应力和宏观应力的松弛都是9Ni钢性能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06Ni9钢回火时回转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存在模糊认识问题,在Fe-Ni相图的基础上,较深入地分析了回转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包括碳原子的析出、奥氏体的形成和合金元素的再分配,同时讨论了回转奥氏体的稳定性。研究表明,06Ni9钢淬火后回火时,回转奥氏体回火温度太高,奥氏体数量增多,减小了其合金化程度;回火温度太低,原子扩散能力减弱,可能形成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所以存在最佳的回火温度范围(540~620℃)。为了保证06Ni9钢较高的低温冲击韧度,回转奥氏体数量(质量分数)应控制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颈充氢310不风薄膜在透射电镜(TEM)下的原位拉伸观察,并和不含氢试样的结果相比较,研究了氢在韧-脆转变中的作用及氢致脆断机理,结果表明,氢使奥氏体不锈钢由韧变脆的根本原因是氢降低了微裂纹形核时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从而抑制DFZ中纳米级微裂纹向空洞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热处理改变低碳贝氏体钢中的奥氏体及其转变物(M/A)分布形态,调整了钢的微观应力集中位置,并用弹塑性力学理论揭示了初始裂纹状态下提高贝氏体钢冲击韧性的力学机理.研究了相同化学成分的薄膜状M/A贝氏体和粒状M/A贝氏体的冲击韧度,结果表明:不论初始裂纹直接切过M/A或是绕过M/A,粒状M/A贝氏体的应力最大值集中于初始裂纹尖端,降低了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杆状、薄膜状M/A贝氏体初始裂纹尖端处的应力集中位置不利于裂纹继续扩展,具有较高的冲击韧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的时效工艺,运用冲击试验、俄歇能谱、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研究2.25CrlMo钢的韧脆转变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25CrlMo试验钢650℃时效2h后的韧脆转变温度为-55℃,560℃时效100 h后的韧脆转变温度为-25℃,480℃时效1 200 h后的韧脆转变温度升高至-10℃;P在晶界处的偏聚行为是导致试验钢韧脆转变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