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滑动聚束调频连续波SAR结合了滑动聚束模式和调频连续波SAR的优点,可以获得比条带模式更高的方位分辨率和比聚束模式更宽的方位测绘带区域。分析了其成像具有方位相干积累时间长和距离徙动严重的特点以及小负载平台上运动补偿对高分辨率成像的重要性。建立了其信号模型并推导了距离多普勒域频谱,据此给出了一种基于Chirp-Z变换校正距离徙动差的子孔径算法。不同于聚束模式子孔径处理,滑动聚束模式子孔径算法不仅需要子孔径间的相干叠加以实现全分辨率,而且要子孔径拼接以输出方位连续场景。仿真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SAR实时成像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实时成像处理中数据量大、数据吞吐率高、成像算法实现复杂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SAR实时成像处理的共享存储器的分布式耦合系统架构,设计了高分辨率SAR实时成像中大IO带宽、高处理能力、大存储容量等解决方案.给出了详细的硬件实现以及成像处理平台的测试结果,并用实测雷达回波数据进行了实时成像验证. 相似文献
3.
讨论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子孔径聚束算法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新方法-子孔径参考信号相位对齐算法.该方法本质是将各个子孔径参考信号的相位调整为同相,然后构造新的聚束窗函数进行SAR成像.理论分析表明,在不增加采样数据的条件下,该方法能增大雷达方位向成像场景范围.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成像技术假设目标回波是由各向同性的点散射模型的相干叠加形成, 在大转角成像时不再适用。且各向同性的散射模型忽略了目标同一结构像素间的相关性, 容易导致结构不连续, 给后续目标识别带来困难。为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散射中心模型的SAR成像算法, 利用不同散射中心表现出的不同特性对其分别进行成像, 增强属于同一结构的像素间的相关性, 提高SAR图像的可视性。最后, 基于仿真和实测数据实验结果, 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与现有算法对比, 所提算法的图像质量在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上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对重叠子孔径算法(overlappedsub aperturealgorithm,OSA)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极坐标格式处理算法(polar formatprocessingalgorithm,PFA),对条带模式SAR回波数据进行成像处理。利用给出的算法,可以对PFA算法处理中残存的误差项进行补偿。计算机仿真和SAR实际数据成像结果验证了此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通道条带SAR动目标检测的问题,利用条带模式SAR和聚束模式SAR的等效关系,把条带数据转换成聚束数据。再按照时间先后分成两组,利用系统参数得到同一地域存在时间先后的两幅图像,对于固定目标,在每幅图像上的成像情况是相同的,而运动目标的像素位置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特性,提出了利用前后两幅图像间的差别来检测动目标的方法,并给出了原理推导和具体的检测过程,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斜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成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提出一种基于SPECAN算法的斜视SAR实时成像处理方法,具有运算量小、操作简单的特点。针对SPECAN处理带来的图像扇形畸变,提出采用Sinc插值校正方位采样间隔空变性的方法,实现图像扇形畸变的校正。在此基础上采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FPGA)实时编程实现,重点阐述基于“空域滤波”思想的Sinc插值模块设计。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及FPGA实时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斜视循序扫描地形观测(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 TOPS)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孔径成像处理方法。首先对距离走动校正后的数据进行方位预处理得到无模糊的二维频谱,在此基础上采用修正的线频调变标算法完成距离脉压及距离徙动校正;然后在距离多普勒域进行频域非线性变标(frequency nonlinear chirp scaling, FNCS)以校正调频率的空变性,并结合谱分析(spectral analysis, SPECAN)技术将信号聚焦在方位频率域,最后校正几何形变。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机载SAR数据的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玉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22(7):90-93
对某型实测机载合成孔径雷达 (SAR)数据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针对实测数据方位孔径的不完全性 ,且具有较大几何形变和距离徙动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CS(ChirpScaling)操作与Dechirp技术相融合的成像处理算法 ,它不须单独进行几何形变校正 ,而是利用CS操作既完成几何形变校正又完成距离徙动校正 ,针对方位孔径的不完全性 ,方位聚焦采用谱分析的Dechirp技术 ,该方法适用于对部分孔径的数据进行成像处理 ,并与常用的基于谱分析的Dechirp快视成像处理算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工作在VHF/UHF波段的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具有穿透叶簇和地表探测隐蔽目标的功能 ,为提高战时快速打击能力 ,必须研究实时成像技术。分析了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特点 ,针对两种主要的超宽带成像算法———波束域算法和交叠子孔径算法 ,研究了实时处理的流程及处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收发平台等速度平行飞行双基地SAR条带工作模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基地SAR数值计算传递函数成像算法.算法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双基地二雏传递函数,通过场景坐标系向方位-斜距平面的映射校正了原算法中存在的沿距离变化的方位位置畸变,进而采用常规单基地SAR成像处理流程实现对双基地SAR回波数据的成像处理,最后通过点目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由于距离徙动校正不需要插值计算,因此计算效率较高,适合进行高速并行成像处理. 相似文献
12.
合成孔径雷达实时距离徙动校正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信号处理,特别是SAR实时信号处理,徙动校正算法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一方面,徙动校正处理算法的性能直接影响最终的成像质量;另一方面徙动校正处理的运算量也关系着整个处理系统的设备量、实时性。给出了目前几种常用的SAR处理算法中距离徙动校正的方法,结合计算机仿真方法,分析了在实时处理环境下各方法的误差性能与运算量,并最终得到结论:对于实时处理,多项式插值方法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针对星载SAR的高分辨率聚束成像模式,分析了雷达系统参数和成像区域大小之间的联系,说明了常用的基于接收时dechirp解调的算法不再适用于大范围的星载聚束SAR成像处理,同时接收回波时进行dechirp解调的方式也将不再适用。给出一种数据预处理方法来处理系统所接收的不经过dechirp解调的回波数据,在系统PRF保持和接收时dechirp解调方式一致的情况下,常用的聚束SAR成像算法(PFA、RMA等)经过少量修正就可以直接应用于大范围的星载聚束SAR成像处理。 相似文献
14.
机载SAR的地面运动目标成像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先进的高分辨率机载SAR数据,研究了地面单个和多个运动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问题。利用频域滤波法将地面运动目标信号从杂波中分离出来,在距离频率-方位时间域进行距离走动和距离弯曲校正,并在距离-多普勒域完成运动目标成像。PGA方法被用来对单个运动目标作进一步的聚焦处理。在多目标环境下,提出一种改进的距离弯曲校正方法,并利用时频分析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多个地面运动目标的成像问题。给出了SAR实际数据成像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圆周合成孔径雷达投影共焦三维成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圆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式下应用共焦三维成像算法成像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投影共焦三维成像算法.该算法利用圆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式下成像区域较小时高度向与水平面相对较弱的耦舍性,将共焦三维成像算法中的三维空变滤波转化为水平面内的二雏空变滤波和高度向时域平移,从而化三维成像的三雏处理为二维处理,以提高算法的成像效率.通过引进天线远场条件作为成像区域较小的判定标准,定量分析了算法的适用条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较高的成像效率及算法适用条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非线性CS算法的UWB-SAR运动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机飞行不稳对SAR成像质量影响很大,对超宽带SAR系统尤其如此,提出了一种结合非线性CS算法的超宽带SAR运动补偿方法。通过采用引入高次相位补偿和非正交旁瓣抑制的改进非线性CS算法,减小了超宽带SAR成像中的相位误差。通过成像前的常规一阶运动补偿和距离徙动校正后的分块二阶运动补偿,有效补偿了超宽带SAR中的方位空变运动误差,提高了飞行不稳时的成像质量。该方法在运动补偿时考虑了方位空变运动误差随距离的变化,针对载机运动误差变化较快的情况也给出了处理办法。仿真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弹载侧视SAR成像及几何校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装载在导弹上的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在导弹下降飞行过程中成像处理及图像的几何校正问题,根据导弹所要求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期间内的飞行特点,建立了SAR工作的空间几何模型。由于要求成像的过程中,弹体的高度在不断减小,SAR图像存在严重的几何失真。根据成像过程中的几何关系,提出了校正SAR图像几何失真的方法,通过成像处理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几何失真校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eneral case (GC) airborne bistat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data processing, and a new analytical imag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extended Loffeld's bistatic formula (ELBF)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bistatic SAR geometry, the track decoupling formulas that convert the bistatic geometry to the receiver-referenced geometry in a concise way are derived firstly. Then phase terms of ELBF are decomposed into two independent phase terms as the range phase term and the azimuth phase term in a new way. To get the focusing result, the bistatic deformation (BD) term is compensated in the two-dimensional (2- D) 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space-variances of the range phase term and the azimuth phase term are eliminated by chirp scaling (CS) and chirp z-transform (CZT), 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复图像域正则化特征增强SAR成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成像过程和频域上的正则化特征增强方法,提出了一种在复图像域进行正则化特征增强的SAR成像方法,直接从SAR复图像域数据出发,利用先验信息,使用正则化方法重建高分辨率的SAR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保护目标并增强目标的可分辨性、抑制旁瓣和噪声、提高SAR图像的对比度。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了正则化参数的选取规律,总结出一些有用的结论。复图像域上的正则化特征增强方法的计算量比频域上的正则化特征增强方法的计算量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